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母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


背景技术:

2.工业机器人的用途十分的广泛,是现代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机械设备。
3.螺母座是工业机器人底部固定用常用的一种零件,螺母座的固定性和耐用性等性能十分的出色。
4.在现有的技术中螺母座中大多都是套设在螺纹杆上然后通过丝杆使得螺母座进行移动螺母座带动工业机器人进行移动,但螺母座大多都是不可拆卸的当螺母座损坏的时候就需要将螺母座从螺纹杆上取下然后将再将螺母座安装上,这样一来就使得螺母座安装和拆卸的过程就十分的繁琐。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解决了螺母座拆卸和安装不便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包括底板;
8.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
9.两个滑动板,所述两个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中部的前侧和后侧;
10.螺母座组件,所述螺母座组件内壁的周侧面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表面,所述螺母座组件包括顶部螺母座和底部螺母座,所述顶部螺母座底部和底部螺母座顶部的周侧面均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顶部,所述底部螺母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背面和正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挤压弹簧背面和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块,两个所述弹簧固定块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两个所述挤压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12.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正面和背面均贯穿顶部螺母座正面和背面的底部且延伸至顶部螺母座内壁前侧和后侧的底部。
13.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挤压板正面和背面的均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顶部螺母座的顶部开设有五个螺纹槽。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
15.优选的,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周侧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带槽板和第二带槽板。
16.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贯穿第一带槽板、顶部螺母座、底部螺母座和第二带槽
板的左侧且延伸至第二带槽板的右侧。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通过螺母座组件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螺母座可以进行快速的拆卸,当螺母座组件中的组件损坏需要更换时,能够更快的进行拆卸更换从而缩短了维修人员对螺母座的维修时间,保障了机器人正常的运作,很大的提高了维修人员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底部螺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顶部螺母座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所示a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底板;2、驱动组件;3、滑动板;4、螺母座组件;21、固定底板;22、驱动电机;23、螺纹杆;24、第一带槽板;25、第二带槽板;41、顶部螺母座;42、底部螺母座;43、防护板;44、挤压弹簧;45、弹簧固定块;46、挤压板;47、固定杆;48、固定块;49、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底部螺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顶部螺母座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a处的结构示意图。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包括底板1;
27.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
28.两个滑动板3,所述两个滑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顶部中部的前侧和后侧;
29.螺母座组件4,所述螺母座组件4内壁的周侧面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的表面,所述螺母座组件4包括顶部螺母座41和底部螺母座42,所述顶部螺母座41底部和底部螺母座42顶部的周侧面均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的顶部,所述底部螺母座42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3,两个所述防护板43背面和正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44。
30.优选的,两个所述挤压弹簧44背面和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块45,两个所述弹簧固定块45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6,两个所述挤压板4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7。
31.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47正面和背面均贯穿顶部螺母座41正面和背面的底部且延伸至顶部螺母座41内壁前侧和后侧的底部。
32.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挤压板46正面和背面的均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块48,所述顶部螺母座41的顶部开设有五个螺纹槽49。
33.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固定底板21,所述固定底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
34.优选的,固定底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周侧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带槽板24和第二带槽板25。
3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23的右侧贯穿第一带槽板24、顶部螺母座41、底部螺母座42和第二带槽板25的左侧且延伸至第二带槽板25的右侧,顶部螺母座41和底部螺母座42内壁之间的圆孔设置有螺纹,驱动电机22为三相异步电机且外接有电源,两个滑动板3与底部螺母座41成滑动连接,第一带槽板24和第二带槽板25的左侧开设有孔槽。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的工作原理如下:
37.第一步:首先将底部螺母座41托至螺纹杆23的底部然后将顶部螺母座41放置到底部螺母座42的顶部随后用手按压两个挤压板46,两个挤压板46带动两个挤压弹簧44向前和向后移动,两个挤压板46同时带动固定杆47向前和向后移动,然后将顶部螺母座41的底部完全与底部接螺母座42的顶部接触然后将两个按压板46松开,两个固定杆47在两个挤压弹簧44和按压板46的作用下通过顶部螺母座41正面和背面底部的孔槽将顶部螺母座进行固定。
38.第二步:然后将机器人的底部通过顶部螺母座41顶部开设的螺纹槽49进行固定。
39.第三步:机器人固定好之后,将驱动电机22的电源打开,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右侧的螺纹杆23进行转动,由于顶部螺母座41和底部螺母座42内壁之间的圆孔设置有螺纹,所以螺纹杆23通过顶部螺母座41和底部螺母座42内壁之间的螺纹和两个滑动板3的顶部使得顶部螺母座41和底部螺母座42进行移动。
4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用螺母座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1.通过螺母座组件4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螺母座可以进行快速的拆卸,当螺母座组件4中的组件损坏需要更换时,能够更快的进行拆卸更换从而缩短了维修人员对螺母座的维修时间,保障了机器人正常的运作,很大的提高了维修人员工作的效率。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5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