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进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空推进器。


背景技术:

2.水空两栖跨域航行器是一种既可以在水下环境中航行,又可以在空中飞行的新概念航行器,能够极大扩展作业范围和应用领域。为了实现水空两栖跨域航行器在水空两种介质的航行功能,需要能够实现水下和空中作业功能的推进器。
3.而现有的航行器通常采用两组独立的推进器,当航行器处于空中或水下时,一组推进器通过推力使航行器进行移动,相对应另外一组推进器处于停止状态。但是采用现有的结构时,当另外一组推进器处于停止状态时,反而会给航行器带来负载,在移动过程中形成阻力,从而影响航行器的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空推进器,能够实现推进器在水中和空中均可进行使用,为航行器提供动力。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海空推进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海空推进器,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两端为开口状,所述管道主体一端套设有导流罩,所述管道主体另一端凸出于导流罩,所述管道主体所述导流罩与管道主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导流罩与管道主体之间形成流动通道,所述管道主体内部与流动通道连通,所述管道主体内部设有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所述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分别设置于管道主体两端,且所述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均可采用多叶螺旋桨,所述水中推进桨叶、空中推进桨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同一轴线上。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外部套设于保护套,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对设置于保护套两端,所述保护套通过第一支撑柱固定于管道主体内,所述保护套与管道主体之间存在间隙。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主体与导流罩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用于将管道主体固定于导流罩内。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主体远离导流罩一端设有第一阻拦网。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主体与导流罩之间设有第二阻拦网。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罩远离管道主体一端为锥形结构。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海空推进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道主体与导流罩之间存在间隙,且形成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通道,在管道主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且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当推进器在空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空中推进桨叶进行转动,而第一电机处于停止状
态,从而将空气从导流罩与管道主体之间的流动通道中吸入,进入到管道主体内,再从而管道主体远离导流罩一端排出,从而产生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空中行进;当推进器在水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水中推进桨叶进行转动,而第二电机处于停止状态,从而将水流从管道主体的一端吸入到管道主体内,再通过流动通道排放到外界,产生在水中的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水中行进。通过上述结构,将水中和空中两组推动结构结合到管道主体内部,能够实现推进器在水中和空中均可进行使用,为航行器提供动力,节省了推进器的结构,使推进器的结构集成度更高,减少航行器外部过多的结构,减少行进过程中的阻力,只需要才有一个推进器即可实现水中和空中的行进目的,使航行器更加轻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空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海空推进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17.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海空推进器,包括管道主体10,管道主体10两端为开口状,管道主体10一端套设有导流罩20,管道主体10另一端凸出于导流罩20,管道主体10导流罩20与管道主体10之间存在间隙,导流罩20与管道主体10之间形成流动通道11,管道主体10内部与流动通道11连通。
18.管道主体10内部设有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叶13,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叶13分别设置于管道主体10两端,且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叶13分别与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固定连接。
19.当推进器在空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二电机15带动空中推进桨叶13进行转动,而第一电机14处于停止状态,从而将空气从导流罩20与管道主体10之间的流动通道11中吸入,进入到管道主体10内,再从而管道主体10远离导流罩20一端排出,从而产生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空中行进。
20.当推进器在水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14带动水中推进桨叶12进行转动,而第二电机15处于停止状态,从而将水流从管道主体10的一端吸入到管道主体10内,再通过流动通道11排放到外界,产生在水中的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水中行进。
21.通过上述结构,将水中和空中两组推动结构结合到管道主体10内部,能够实现推进器在水中和空中均可进行使用,为航行器提供动力,节省了推进器的结构,使推进器的结构集成度更高,减少航行器外部过多的结构,减少行进过程中的阻力,只需要才有一个推进器即可实现水中和空中的行进目的,使航行器更加轻便。
2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的转动方向可进行调整,改变空气或水的流动方向。
23.上述方案中,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叶13均可采用多叶螺旋桨,水中推进桨叶12、空中推进桨叶13、第一电机14及第二电机15位于同一轴线上。当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叶13均采用多叶螺旋桨时,均可进行水中和空中实现推进功能,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的转向,使水中推进桨叶12和空中推进桨位于同一方向进行转动,产
生更大地推力。
24.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外部套设于保护套16,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相对设置于保护套16两端,保护套16通过第一支撑柱17固定于管道主体10内,保护套16与管道主体10之间存在间隙。通过保护套16对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进行保护,避免在水中使用时,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内部造成进水的情况出现,影响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的正常运转,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柱17对保护套16进行固定,使气体或水流能够顺利从管道主体10内部连通。
25.在管道主体10与导流罩20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1用于将管道主体10固定于导流罩20内,通过第二支撑柱21对管道主体10进行固定,并且确保管道主体10与导流罩20之间存在间隙,使气体或水流能够顺利通过流动通道11。
26.管道主体10远离导流罩20一端设有第一阻拦网18,管道主体10与导流罩20之间设有第二阻拦网22。通过第一阻拦网18和第二阻拦网22对异物进行阻拦,避免有异物进入到管道主体10内部和流动通道11中,对推动器使用造成影响。
27.导流罩20远离管道主体10一端为锥形结构,减少推进器在行进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或水中的阻力。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空推进器,通过管道主体与导流罩之间存在间隙,且形成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通道,在管道主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且水中推进桨叶和空中推进桨叶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当推进器在空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空中推进桨叶进行转动,而第一电机处于停止状态,从而将空气从导流罩与管道主体之间的流动通道中吸入,进入到管道主体内,再从而管道主体远离导流罩一端排出,从而产生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空中行进;当推进器在水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水中推进桨叶进行转动,而第二电机处于停止状态,从而将水流从管道主体的一端吸入到管道主体内,再通过流动通道排放到外界,产生在水中的推力,使航行器能够在水中行进。通过上述结构,将水中和空中两组推动结构结合到管道主体内部,能够实现推进器在水中和空中均可进行使用,为航行器提供动力,节省了推进器的结构,使推进器的结构集成度更高,减少航行器外部过多的结构,减少行进过程中的阻力,只需要才有一个推进器即可实现水中和空中的行进目的,使航行器更加轻便。
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5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