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配套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容器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在特定温度和压强下将原料填充到模具的枪模内,在注塑机工作条件下形成瓶坯,再经过吹塑加工成为终端产品。
3.相关技术中,瓶坯在模具内注塑成型后,为了缩短模具使用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瓶坯在模具型腔内的冷却至不易变形的状态后,工作人员使用机械手将瓶坯从模具取出,堆放至储物箱内,再运输至吹塑生产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直接将未完全冷却的瓶坯装箱,相邻多个瓶坯表面接触后容易发生粘连,导致瓶坯表面产生瑕疵,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成品合格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注塑件成品合格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侧架设有用于对注塑件外表面降温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设置在传送带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沿传送带宽度方向对应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机械手将瓶坯从模具内取出,放置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带动瓶坯经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对瓶坯进行降温,使瓶坯在传送带输送过程中,完全凝固。从而有助于减少瓶坯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相邻瓶坯表面接触后发生粘连导致瓶坯表面产生瑕疵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成品合格率。
9.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侧还设置有第三风扇,所述第三风扇的风向与传送带高度方向平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风扇自上向下吹风,有助于提高瓶坯在传送带上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提高降温速度。
11.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下游设置有目检台,所述目检台上设置有补光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检台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瓶坯的外形,手动剔除不合格的瓶坯,从而有助于提高成品的合格率,补光灯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同时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瓶坯内是否有杂质。
13.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补光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型号的注塑件调整补光灯角度,有助于提高输送装置的适应性。
15.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沿传送带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风扇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框架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板和框架可拆卸连接,方便工作人员检修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同时当传送带出现故障时,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瓶坯。
17.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厚度方向的任一周侧与框架铰接,所述第二侧板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侧板和框架的固定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板与框架铰接再通过固定组件固定第二侧板和框架,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检修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或取出瓶坯。
19.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架和定位架,所述传送带固定在定位架上,所述定位架位于支撑架上侧,所述支撑架在定位架长度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传送带状态的调平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试作业中,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型号的注塑件调节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从而有助于提高注塑件在传送带上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呈竖直设置,所述转动板厚度方向与传送带宽度方向平行,所述转动板上端与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上设置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沿传送带宽度方向贯穿转动板,所述定位螺栓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圆弧状,所述转动槽沿转动板厚度方向贯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沿转动板厚度方向贯穿转动槽,所述固定螺栓端部抵紧支撑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试作业中,工作人员拧松定位螺栓和固定螺栓,调节固定螺栓与转动槽相对位置,从而调节传送带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拧紧固定螺栓和定位螺栓,有助于提高输送装置的适应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借助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有助于提高注塑件成品的合格率;
25.2.借助第三风扇,有助于提高注塑件在传送带上的稳定性;
26.3.借助目检台和补光灯,方便工作人员检查注塑件是否合格,并手动剔除不合格的注塑件,从而有助于提高注塑件成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体现注塑件用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体现支撑架和伸缩架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29.图3是图2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调平组件的整体结构;
30.图4是图1局部b的放大图,主要体现金属卡扣的整体结构。
31.附图标记:1、机架;2、支撑架;21、支撑柱;211、滑移槽;22、定位杆;23、调平组件;231、转动板;232、转动槽;233、定位螺栓;234、固定螺栓;3、伸缩架;31、伸缩组件;311、丝杆;312、转动把手;32、单刹万向轮;4、定位架;41、传送带;5、降温组件;51、第一风扇;52、第二风扇;53、第三风扇;54、金属网板;6、安装架;61、框架;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7、固定组件;71、金属卡扣;711、固定板;712、转轴;713、按压板;714、转动轴;715、钩板;716、钩连部;72、固定柱;8、目检台;81、固定架;82、补光灯;9、储物箱。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
34.参见图1、图2,注塑件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传送带41,传送带41呈水平设置,传送带41上设置有降温组件5。传送带41下游设置有目检台8,目检台8上还架设有补光灯82。传送带41下游设置有储物箱9,储物箱9位于传送带41末端。实际使用中,注塑完成后,模具动模板和定模板分离,工作人员启动机械手,机械手将凝固的瓶坯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传送带41上。传送带41带动瓶坯经过降温组件5,瓶坯逐渐冷却后,到达目检台8,工作人员在补光灯82的照射下,检查瓶坯的外形和瓶坯内部的杂质,工作人员将不合格的瓶坯剔出传送带41,合格的瓶坯落入储物箱9内。通过这种方式,对注塑完成后的瓶坯进行降温,再将瓶坯送入储物箱9内,有助于减少相邻的未完全凝固的瓶坯表面相互接触后,粘连或变形的情况发生。
35.具体而言,参见图2、图3,机架1包括支撑架2和定位架4,支撑架2呈竖直设置。支撑架2上设置有调平组件23,调平组件23连接支撑架2和定位架4。定位架4呈水平设置,传送带41固定在定位架4上。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调节调平组件23,改变传送带41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有助于提高瓶坯在传送带41上的稳定性。
36.调平组件23包括转动板231,转动板231上端与定位架4固定连接,转动板231厚度方向与传送带41宽度方向平行,转动板231上设置有定位螺栓233。定位螺栓233轴线方向与转动板231厚度方向平行,定位螺栓233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贯穿转动板231。支撑架2包括支撑柱21,支撑柱21呈竖直设置。支撑柱21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一侧自外向内设置有滑移槽211,滑移槽211自上向下贯穿支撑柱21。定位螺栓233位于滑移槽211内,定位螺栓233的螺帽靠近转动板231的一侧抵紧转动板231。转动板231上还设置有转动槽232,转动槽232呈圆弧状,转动槽232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贯穿转动板231。转动板23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34,固定螺栓234轴线方向与定位螺栓233轴线方向平行,固定螺栓234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穿设转动槽232,固定螺栓234与转动槽232滑移配合。固定螺栓234端部位于滑移槽211内,固定螺栓234端部抵紧滑移槽211底壁。支撑柱21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板231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柱21相互背离的一侧。支撑架2沿传送带41长度方向在定位架4下侧设置有两个。调试作业中,工作人员拧松定位螺栓233和固定螺栓234,根据不同型号的瓶坯调节固定螺栓234在转动槽232内的位置,从而改变定位架4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再拧紧定位螺栓233和固定螺栓234,通过这种方式,固定连接定位架4和支撑架2,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定位架4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有助于提高输送装置的适应性。
37.任意一个支撑架2下侧均设置有伸缩架3,任一伸缩架3呈竖直设置。任一支撑柱21沿竖直方向与伸缩架3滑移配合,两个支撑柱21之间设置有定位杆22,定位杆22呈水平设置,定位杆22长度方向与传送带41宽度方向平行,定位杆22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撑柱21固定连接。定位杆22上设置有伸缩组件31。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调节伸缩组件31,调节传送带41的高度,从而方便传送带41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瓶坯,有助于提高输送装置的适应性。
38.伸缩组件31包括丝杆311,丝杆311呈竖直设置,丝杆311上端与定位杆22固定连接。丝杆311下端沿竖直方向贯穿伸缩架3,丝杆311上同轴套设有转动把手312,转动把手312与丝杆311螺纹配合,转动把手312下侧面抵紧在伸缩架3上。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转动
转动把手312,从而改变转动把手312和丝杆311的相对位置,支撑柱21与伸缩架3滑移,转动把手312抵紧在伸缩架3上。通过这种方式,方便工作人员调节。
39.参见图1、图2,伸缩架3下设置有单刹万向轮32,单刹万向轮32在传送带41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伸缩架3在传送带41长度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实际工作中,单刹万向轮32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工序需要移动输送装置,有助于提高输送装置的适应性。
40.参见图1,降温组件5包括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和第三风扇53。
41.定位架4上设置有安装架6,安装架6包括框架61,框架61与定位架4固定连接,框架61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板62,第一侧板62呈竖直设置,第一侧板62长度方向与传送带41长度方向平行,第一侧板62与框架61固定连接。第一风扇51设置在第一侧板62上,第一风扇51呈竖直设置,第一风扇51扇叶的转动轴714向与传送带41宽度方向平行。第一风扇51沿传送带4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
42.传送带41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背离第一侧板6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63,第二侧板63呈竖直设置,第二侧板63长度方向与传送带41长度方向平行。第二侧板63上设置有第二风扇52,第二风扇52呈竖直设置,第二风扇52扇叶的转动轴714向与传送带41宽度方向平行。第二风扇52与第一风扇51对应设置。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启动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机械手将瓶坯放置在传送带41上游,传送带41带动瓶坯经过降温组件5,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对瓶坯吹风并降温。相对设置的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有助于提高瓶坯的稳定性,减少瓶坯受一侧风力,并吹离传送带41的可能性,同时有助于提高降温速度。
43.框架61上还设置有第三风扇53,第三风扇53呈水平设置,第三风扇53扇叶的转动轴714线呈竖直设置。第三风扇53位于框架61上侧。实际使用中,第三风扇53向下送风,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瓶坯在传送带41上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提高降温速度。
44.参见图1、图4,第二侧板63下端与定位架4铰接。固定组件7还包括金属卡扣71,金属卡扣71设置在第二侧板63上侧,框架61上设置有固定柱72,固定柱72呈水平设置,固定柱72轴线方向与传送带41长度方向平行,固定柱72与框架61固定连接。金属卡扣71与固定柱72卡接配合。通过这种方式,方便工作人员调整位于降温组件5内的瓶坯,同时方便工作人员检修降温组件5。
45.金属卡扣71包括固定板711,固定板711位于第二侧板63上侧,固定板711与第二侧板63固定连接,固定板711长度方向与传送带41宽度方向平行。固定板711长度方向靠近第一侧板62的一侧设置有转轴712,转轴712呈水平设置,转轴712轴线方向与固定板711宽度方向平行,转轴712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贯穿固定板711,并与固定板711转动连接。转轴712上设置有按压板713,按压板713宽度方向与固定板711宽度方向平行,按压板713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向背离第一侧板62的一侧延伸。按压板713与转轴712固定连接。按压板713上还设置有转动轴714,转动轴714呈水平设置,转动轴714向与转轴712轴向平行。转动轴714位于按压板713中部。转动轴714与按压板713固定连接。转动轴714上设置有钩板715,钩板715长度方向的一侧与转动轴714转动连接。钩板715沿传送带41宽度方向向靠近第一侧板62的一侧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有钩连部716。钩连部716与固定柱72钩连。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将钩连部716与固定柱72钩连,按压按压板713,从而快速锁紧固定柱72和金属卡扣71。当需要打开第二侧板63时,工作人员抬起按压板713,使按压板713绕转轴712转动,从而使金属卡扣71松开固定柱72,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固定和分离框架61和第二侧板63。
46.参见图1,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相互背离的一侧还设置有金属网板54,第三风扇53沿竖直方向背离传送带41的一侧也设置有金属网板54。任一金属网板54均与安装架6固定连接。金属网板54有助于提高降温组件5的安全性,减少杂物卷入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或第三风扇53的可能性。
47.定位架4上还设置有固定架81,固定架81架设在目检台8上侧,固定架81与定位架4固定连接。补光灯82与固定架81转动连接。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转动补光灯82,使补光灯82发出的光线照射在瓶坯上,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瓶坯进行目检。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注塑件用输送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调试作业中,工作人员推动定位架4,使输送装置到达预设位置上,根据不同型号的注塑件调节调平组件23和伸缩组件31,改变定位架4高度和传送带41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调节补光灯82,使补光灯82发出的光线照射在传送带41末端。实际工作中,当注塑件完成注塑后,动模板和定模板分离,机械手将注塑件从模具内取出,将注塑件放置在传送带41上游,传送带41带动注塑件经过降温组件5,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和第三风扇53对注塑件进行冷却降温,当注塑件到达目检台8时,工作人员观察注塑件,检查注塑件的外形和部分透明注塑件的内部杂质,将不合格的注塑件剔除传送带41,合格的注塑件随传送带41前进并落入储物箱9内。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