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2.对于注塑模具来说,行位代表着上、下模之间的运动方向和路径,同时还需要铲基来实现上下模之间的固定及复位。
3.在产品侧面有出不了模的凹凸结构时,一般是用普通的行位抽芯机构来解决,但在产品有一处与行位抽芯方向垂直的倒扣,则不能采用普通的行位抽芯机构来解决,否则产品容易变形,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和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该行位内出斜顶机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有效防止产品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包括有上模及下模,且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行位,且行位设置于行位座上端,行位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且斜顶装设于斜顶座上端,斜顶座装设于行位座上端,且斜顶座与行位座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
7.其中,所述上模上端装设有上模座。
8.其中,所述下模下端通过方铁装设有下模座。
9.其中,所述行位上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导柱。
10.其中,所述铲机固定装设于所述上模上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包括有上模及下模,且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行位,且行位设置于行位座上端,行位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且斜顶装设于斜顶座上端,斜顶座装设于行位座上端,且斜顶座与行位座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位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且斜顶装设于斜顶座上端,斜顶座装设于行位座上端,且斜顶座与行位座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在开模时,斜导柱拨动行位进行抽芯运动,同时,斜顶在铲机的作用下,斜顶只作向上运动脱出与行位抽芯方向垂直的倒扣,使得产品在脱模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现象,且大大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有效防止产品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位和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15.在图1
‑
2中包括有:
16.1——上模
ꢀꢀꢀꢀꢀꢀꢀꢀꢀꢀꢀꢀꢀꢀꢀꢀꢀꢀꢀꢀꢀꢀꢀꢀ
11——上模座
17.2——下模
ꢀꢀꢀꢀꢀꢀꢀꢀꢀꢀꢀꢀꢀꢀꢀꢀꢀꢀꢀꢀꢀꢀꢀꢀ
21——方铁
18.22——下模座
ꢀꢀꢀꢀꢀꢀꢀꢀꢀꢀꢀꢀꢀꢀꢀꢀꢀꢀꢀꢀꢀ
3——模腔
19.31——行位
ꢀꢀꢀꢀꢀꢀꢀꢀꢀꢀꢀꢀꢀꢀꢀꢀꢀꢀꢀꢀꢀꢀꢀ
32——行位座
20.33——斜顶
ꢀꢀꢀꢀꢀꢀꢀꢀꢀꢀꢀꢀꢀꢀꢀꢀꢀꢀꢀꢀꢀꢀꢀ
34——斜顶座
21.35——铲机
ꢀꢀꢀꢀꢀꢀꢀꢀꢀꢀꢀꢀꢀꢀꢀꢀꢀꢀꢀꢀꢀꢀꢀ
36——斜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3.如图1
‑
2所示,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包括有上模1及下模2,且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行位31,且行位31设置于行位座32上端,行位31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33,且斜顶33装设于斜顶座34上端,斜顶座34装设于行位座32上端,且斜顶座34与行位座32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35。
24.进一步的,所述上模1上端装设有上模座11。
25.进一步的,所述下模2下端通过方铁21装设有下模座22。
26.进一步的,所述行位31上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导柱36。
27.进一步的,所述铲机35固定装设于所述上模1上端。
28.需更进一步的解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位31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33,且斜顶33装设于斜顶座34上端,斜顶座34装设于行位座32上端,且斜顶座34与行位座32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35,在开模时,斜导柱36拨动行位31进行抽芯运动,同时,斜顶33在铲机35的作用下,斜顶33只作向上运动脱出与行位抽芯方向垂直的倒扣,使得产品在脱模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现象,且大大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有效防止产品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优点。
29.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1)及下模(2),且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行位(31),且行位(31)设置于行位座(32)上端,行位(31)下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顶(33),且斜顶(33)装设于斜顶座(34)上端,斜顶座(34)装设于行位座(32)上端,且斜顶座(34)与行位座(32)侧端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铲机(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端装设有上模座(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下端通过方铁(21)装设有下模座(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31)上端装设有呈倾斜状的斜导柱(3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机(35)固定装设于所述上模(1)上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位内出斜顶机构,包括有上模及下模,且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行位,且行位设置于行位座上端,行位下端装设有斜顶,且斜顶装设于斜顶座上端,斜顶座装设于行位座上端,且斜顶座与行位座侧端装设有铲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位下端装设有斜顶,斜顶座装设于行位座上端,且斜顶座与行位座侧端装设有铲机,在开模时,斜导柱拨动行位进行抽芯运动,同时斜顶在铲机的作用下,斜顶只作向上运动脱出与行位抽芯方向垂直的倒扣,使得产品在脱模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现象,且大大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有效防止产品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优点。产成本的优点。产成本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光 林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凯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