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技术涉及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烟。


背景技术:

2.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电子烟的进气口一般为常开结构,用户进行吸气使得电子烟的咪头内的膜片变形,变形后的膜片与电池上的电路相连而导通产生烟雾,当家里有儿童时,由于儿童的好奇心较强且好动,容易出现儿童误吸食电子烟的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儿童误吸食电子烟的可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子烟,包括下壳体、连接于下壳体的上壳体、设置于上壳体的吸嘴以及转动连接于下壳体的旋转座,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连通于吸嘴和下壳体内腔之间的吸气管和用于储存烟油且连通于吸气管的储油舱,所述吸气管内设置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装置,所述下壳体内置有电性连接于雾化装置的储电池以及位于储电池下方的隔气座,隔气座位于旋转座的上方,旋转座部分外露于下壳体,所述隔气座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储电池通电或者断电的气流传感器,隔气座开设有连通于下壳体内腔的第一进气口,所述旋转座开设有第二进气口,通过转动旋转座以控制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是否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用户对电子烟吸食前,需要对旋转座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处于连通状态,然后用户通过吸嘴对吸气管进行吸气时,从而对带动下壳体内腔的气体流动,气流传感器检测到气体持续流动的同时控制储电池通电,从而启动雾化装置对烟油进行雾化,实现吸食作业,当用户吸食后,转动旋转座,使得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错位,从而关闭第一进气口,减少儿童误吸食电子烟的可能,一方面,通过转动旋转座,用户可调节第一进气口的开口大小,进而调节第一进气口的进气量,从而调节用户的吸食烟量和吸食阻力大小,另一方面,减少杂质进入下壳体内腔的可能。
8.优选的,所述旋转座包括固定连接于隔气座的密封座和转动连接于密封座的旋盖,旋盖外露于下壳体,所述密封座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进气口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为绕旋盖周向延伸的弧形槽,所述第二进气口为绕旋盖周向延伸的弧形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座为旋盖提高转动安装载体,旋盖外露于下壳体便于用户对旋盖进行转动操作,连通槽和第二进气口均为弧形槽设置,当旋盖转动时,便于调节弧形槽的槽口大小,从而调节用户的吸食烟量和吸食阻力大小。
10.优选的,所述密封座设置有电性连接于储电池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穿设
于旋盖的充电插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充电座和充电插槽,充电插槽外露于旋盖,便于用户对储电池进行充电,持续续航。
12.优选的,所述旋盖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纹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旋盖外周壁的粗糙度,从而增大用户手部与旋盖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用户转动旋盖。
14.优选的,所述密封座开设有供安装旋盖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旋盖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限位环槽的限位滑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转动槽和限位滑槽,实现旋盖和密封座的转动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密封座和旋盖之间设置有以阻尼形式限制旋盖转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密封座的第一齿带圈以及固定连接于旋盖外周壁且啮合于第一齿带圈的第二齿带圈,所述第一齿带圈或者第二齿带圈呈弹性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齿带圈和第二齿带圈,当需要对旋盖进行转动时,需要对旋盖施加扭矩,第一齿带圈的齿带或者第二齿带圈的齿带发生弹性形变,移动至下一齿带的齿面上时弹性恢复重新啮合,从而对第二进气口和连通槽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18.优选的,所述储油舱的下部开设有出油口,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位于储油舱下方的安装座,吸气管穿设于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有连通于出油口的出油通道,所述吸气管侧壁贯穿开设有连通于出油通道的进油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舱内的烟油依次通过出油口、出油通道和进油孔进入吸气管流入雾化装置。
20.优选的,所述吸气管的内壁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覆盖住进油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无纺布层,限制烟油的流速和流量。
22.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开设有连通于下壳体内腔的气流通道,所述吸气管开设有连通于气流通道和吸气管内腔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位于进油孔的下方。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孔位于进油孔的下方,便于用户进行吸食时,气流带动雾化后的烟气进入用户的口中。
24.优选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内置于吸气管的导油棉体筒以及对导油棉体筒进行加热的电加热丝,电加热丝电性连接于储电池,所述进油孔连通于导油棉体筒。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舱内的烟油依次通过出油口、出油通道和进油孔进入吸气管流入导油棉体筒上并且被导油棉体筒吸附,导油棉体筒达到饱和后不再吸附烟油,储电池通电后,电加热丝对导油棉体筒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吸附在导油棉体筒的烟油雾化。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一方面,当用户对电子烟吸食前,需要对旋转座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处于连通状态,然后用户通过吸嘴对吸气管进行吸气时,从而对带动下壳体内腔的气体流动,气流传感器检测到气体持续流动的同时控制储电池通电,从而启动雾化装置对烟油进行雾化,实现吸食作业,当用户吸食后,转动旋转座,使得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错位,从而关闭第一进气口,减少儿童吸食电子烟的可能,一方面,通过转动旋转座,用户可
调节第一进气口的开口大小,进而调节第一进气口的进气量,从而调节用户的吸食烟量和吸食阻力大小,另一方面,减少杂质进入下壳体内腔的可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电子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实施例1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实施例1中吸气管和安装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实施例1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6是实施例1中隔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实施例1中旋盖和密封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实施例2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下壳体;11、储电池;12、隔气座;13、气流传感器;131、第一进气口;14、充电座;15、电线;16、充电插槽;2、上壳体;21、吸气管;211、第一直管段;212、变径管段;213、第二直管段;214、进油孔;215、吸气孔;216、无纺布层;22、储油舱;221、出油口;23、安装座;231、出油通道;232、通孔;233、气流通道;24、连接管座;25、密封圈;26、封堵件;3、吸嘴;31、吸气通道;4、旋转座;41、密封座;42、旋盖;43、防滑纹;44、第二进气口;45、限位滑块;46、转动槽;47、连通槽;5、雾化装置;51、导油棉体筒;52、电加热丝;6、限位组件;61、第一齿带圈;62、第二齿带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烟。
39.实施例1:
40.一种电子烟,参照图1,包括具有内腔的下壳体1、具有内腔且插设连接于下壳体1的上壳体2、外露于上壳体2的吸嘴3以及转动连接于下壳体1的旋转座4,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和下壳体1采用过盈插接配合,吸嘴3具有吸气通道31用于供用户抽吸。
41.参照图2、图3,上壳体2内设置有连通于吸嘴3和下壳体1内腔之间的吸气管21、用于储存烟油且连通于吸气管21的储油舱22以及位于储油舱22下方的安装座23。吸气管21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包括第一直管段211、变径管段212和第二直管段213,吸嘴3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直管段211的上部,第二直管段21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直管段211的外径尺寸,由第一直管段211到第二直管段213的方向上,变径管段212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第一直管段211上部转动穿设于上壳体2的顶壁,第二直管段213转动穿设于安装座23,上壳体2的顶部内壁凸出设置有连接管座24,第一直管段211转动密封连接于连接管座24,具体地,第一直管段211和连接管座2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5。
42.参照图3、图4,安装座23开设有供第二直管段213穿过的通孔232,第二直管段213的下部设置有将其下端封堵的封堵件26,封堵件26和第二直管端的内壁转动密封连接。储油舱22的下部开设有出油口221,安装座23开设有连通于出油口221的出油通道231,第二直管段213的外侧壁沿径向贯穿开设有连通于出油通道231的进油孔214。安装座23开设有连
通于下壳体1内腔且连通于通孔232的气流通道233,第二直管段213侧壁沿径向贯穿开设有连通于气流通道233和第二直管段213内腔的吸气孔215,吸气孔215位于进油孔214的下方,吸气孔215的轴线和进油孔214的轴线夹角呈90度设置。当第二直管段213上的进油孔214和出油通道231连通时,吸气孔215和气流通道233连通,吸气管21转动后,进油孔214和出油通道231错位,从而封闭出油通道231,吸气孔215和气流通道233连通错位,从而封闭气流通道233。
43.参照图5,第二直管段213内设置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装置5,雾化装置5包括同轴内置于第二直管段213的导油棉体筒51以及对导油棉体筒51进行加热的电加热丝52,进油孔214连通于导油棉体筒51,导油棉体筒51与第二直管段213能够相对转动,电加热丝52螺旋绕设于导油棉体筒51内。第二直管段213内壁和导油棉体筒51之间设置有无纺布层216,无纺布层216覆盖进油孔214,以限制烟油的流速和流量。
44.参照图2、图6,下壳体1内置有位于安装座23下方且电性连接于电加热丝52的储电池11以及位于储电池11下方的隔气座12,具体地,电加热丝52的两端均连接有电线15,两根电线15穿设于封堵件26且分别对应连接于储电池11的正负极。隔气座12位于旋转座4的上方,隔气座12上端面嵌设有控制储电池11通电或者断电的气流传感器13,气流传感器13的型号为sf6025p

006,隔气座12贯穿开设有连通于下壳体1内腔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第一进气口131。
45.参照图6、图7,旋转座4包括固定连接于隔气座12的密封座41和同轴转动连接于密封座41的旋盖42,本实施例中,密封座41和隔气座12采用扣接方式固定配合连接。旋盖42外露于下壳体1,旋盖42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纹43路。密封座41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进气口131的连通槽47,连通槽47为绕旋盖42周向延伸的弧形槽,旋盖42开设有第二进气口44,第二进气口44为绕旋盖42周向延伸的弧形槽。密封座41开设有供安装旋盖42的转动槽46,转动槽46的内壁开设有限位环槽(图中未显示),旋盖42靠近密封座41的端面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限位环槽的限位滑块45。
46.参照图2,密封座41设置有电性连接于储电池11的充电座14,充电座14嵌设有穿设于旋盖42的充电插槽16。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子烟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对电子烟吸食前,需要对旋转座4进行转动,使得连通槽47和第二进气口44处于连通状态,然后转动吸气管21,使得第二直管段213上的进油孔214和出油通道231连通时,吸气孔215和气流通道233连通,用户通过吸嘴3对吸气管21进行吸气时,从而对带动下壳体1内腔的气体流动,气流传感器13检测到气体持续流动的同时控制储电池11通电,从而通过对电加热丝52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实现吸食作业,当用户吸食后,转动旋转座4,使得第一进气口131和第二进气口44错位,从而关闭第一进气口131,接着转动吸气管21,使得进油孔214和出油通道231错位,从而封闭出油通道231,吸气孔215和气流通道233连通错位,从而封闭气流通道233,一方面,减少儿童误吸食电子烟的可能,另一方面,减少渗透到导油棉体筒51的烟油与外界空气发生接触的可能,保证烟油的质量。
48.实施例2:
49.参照图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座41和旋盖42之间设置有以阻尼形式限制旋盖42转动的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密封座41远离隔气座12一端的第
一齿带圈61以及同轴固定连接于旋盖42的外周壁且啮合于第一齿带圈61的第二齿带圈62,第一齿带圈61或者第二齿带圈62呈弹性设置。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子烟的实施原理为:设置有第一齿带圈61和第二齿带圈62,当需要对旋盖42进行转动时,需要对旋盖42施加扭矩,第一齿带圈61的齿带或者第二齿带圈62的齿带发生弹性形变,移动至下一齿带的齿面上时弹性恢复重新啮合,从而对第二进气口44和连通槽47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