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领域,具体是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夜间行驶时,需要用到应急照明灯提供应急照明,因此车载应急照明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现有的车载应急照明灯在使用时,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同时也不具有护目的作用,较不实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包括灯座和安装盖,所述灯座上方设置有安装盖,所述灯座与所述安装盖之间设置有挂钩,所述灯座与所述挂钩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挂钩下方设置有隔热支架,所述隔热支架为凹型结构,所述隔热支架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隔热支架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下方均匀设置有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可以显示普通的阅读灯效果,也可以显示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效果,所述锂电池为此照明灯进行供电,所述隔热支架可以很好的将所述灯板产生的热量与所述锂电池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离。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座以及所述安装盖均为高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所述安装盖上方外围均匀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以实现对此照明灯的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座下方位于所述隔热支架外围一体成型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所述灯座下方设置有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座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螺纹孔配合进行安装,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连接螺纹孔的开设,可以便于对所述灯罩的固定安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罩下方外围贴合有护眼罩,所述护眼罩与所述灯罩通过卡扣连接,灯罩上方一侧通过卡槽连接有电源按键,所述护眼罩的设置,可以确保此照明灯在开启后光线不刺眼,可以起到良好的应急照明需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罩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罩壳,所述透明罩壳内部固定连接有夜光灯,所述夜光灯的设置,可以方便在应急断电时,快速的找到此应急照明灯的位置,便于迅速的将其开启进行照明。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明罩壳为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灯罩以及所述护眼罩均为高散热性能、且透光率高的材料制成,可以提高对此照明灯内部的散热效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盖上方中部镶嵌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上方磁性吸附连接有铁片,所述铁片上方胶接有双面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安装盖将所述
安装盖与所述灯座进行分离,可以将所述双面胶上的离型纸撕下,将所述铁片粘接在合适的位置,可以将此照明灯吸附固定起来,极其方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中护眼罩的设置,可以确保此照明灯在开启后光线不刺眼,可以起到良好的应急照明需求,此应急照明灯结构较小,便于携带,可以方便在户外使用,同时,可以通过交替按压电源按键,实现对此应急照明灯在普通的阅读灯、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之前进行切换,便于在夜间进行阅读、照明或者警示的需求,功能多样,极其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去灯罩和护眼罩后的结构图。
18.图中:1、灯座;2、安装盖;3、安装孔;4、护眼罩;5、灯罩;6、夜光灯;7、透明罩壳;8、挂钩;9、隔热支架;10、灯板;11、led灯珠;12、连接柱;13、连接螺纹孔;14、电源按键;15、锂电池;16、铁片;17、双面胶;18、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包括灯座1和安装盖2,灯座1上方设置有安装盖2,灯座1与安装盖2之间设置有挂钩8,灯座1与挂钩8通过螺钉连接,挂钩8下方设置有隔热支架9,隔热支架9为凹型结构,隔热支架9内部设置有锂电池15,隔热支架9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灯板10,灯板10下方均匀设置有led灯珠11,led灯珠11可以显示普通的阅读灯效果,也可以显示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效果,锂电池15为此照明灯进行供电,隔热支架9可以很好的将灯板10产生的热量与锂电池15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离。
21.其中,灯座1以及安装盖2均为高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安装盖2上方外围均匀开设有安装孔3,安装孔3可以实现对此照明灯的固定,灯座1下方位于隔热支架9外围一体成型设置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下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13,灯座1下方设置有灯罩5,灯罩5与灯座1通过螺钉与连接螺纹孔13配合进行安装,连接柱12上连接螺纹孔13的开设,可以便于对灯罩5的固定安装,灯罩5下方外围贴合有护眼罩4,护眼罩4与灯罩5通过卡扣连接,灯罩5上方一侧通过卡槽连接有电源按键14,护眼罩4的设置,可以确保此照明灯在开启后光线不刺眼,可以起到良好的应急照明需求。
22.灯罩5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罩壳7,透明罩壳7内部固定连接有夜光灯6,夜光灯6的设置,可以方便在应急断电时,快速的找到此应急照明灯的位置,便于迅速的将其开启进行照明,透明罩壳7为树脂材料制成,灯罩5以及护眼罩4均为高散热性能、且透光率高的材料
制成,可以提高对此照明灯内部的散热效果,安装盖2上方中部镶嵌有磁铁块18,磁铁块18上方磁性吸附连接有铁片16,铁片16上方胶接有双面胶17,可以通过旋转安装盖2将安装盖2与灯座1进行分离,可以将双面胶17上的离型纸撕下,将铁片16粘接在合适的位置,可以将此照明灯吸附固定起来,极其方便。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应急照明灯在使用时,可以将其安装在车顶上使用,也可以将其放置在车上的某个区域进行应急使用,夜光灯6的设置,可以方便在应急断电时快速的找到此应急灯的位置,隔热支架9可以很好的将灯板10产生的热量与锂电池15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离,而护眼罩4的设置,可以确保此照明灯在开启后光线不刺眼,可以起到良好的应急照明需求,此应急照明灯结构较小,便于携带,可以方便在户外使用,同时,可以通过交替按压电源按键14,实现对此应急照明灯在普通的阅读灯、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之前进行切换,便于在夜间进行阅读、照明或者警示的需求,功能多样,极其实用。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包括灯座(1)和安装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1)上方设置有安装盖(2),所述灯座(1)与所述安装盖(2)之间设置有挂钩(8),所述灯座(1)与所述挂钩(8)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挂钩(8)下方设置有隔热支架(9),所述隔热支架(9)为凹型结构,所述隔热支架(9)内部设置有锂电池(15),所述隔热支架(9)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灯板(10),所述灯板(10)下方均匀设置有led灯珠(11),所述led灯珠(11)可以显示普通的阅读灯效果,也可以显示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1)以及所述安装盖(2)均为高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所述安装盖(2)上方外围均匀开设有安装孔(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1)下方位于所述隔热支架(9)外围一体成型设置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下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13),所述灯座(1)下方设置有灯罩(5),所述灯罩(5)与所述灯座(1)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螺纹孔(13)配合进行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5)下方外围贴合有护眼罩(4),所述护眼罩(4)与所述灯罩(5)通过卡扣连接,灯罩(5)上方一侧通过卡槽连接有电源按键(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5)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罩壳(7),所述透明罩壳(7)内部固定连接有夜光灯(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壳(7)为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灯罩(5)以及所述护眼罩(4)均为高散热性能、且透光率高的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2)上方中部镶嵌有磁铁块(18),所述磁铁块(18)上方磁性吸附连接有铁片(16),所述铁片(16)上方胶接有双面胶(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照明灯领域的多功能车载应急照明灯,包括灯座和安装盖,所述灯座上方设置有安装盖,所述灯座与所述安装盖之间设置有挂钩,所述灯座与所述挂钩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挂钩下方设置有隔热支架,所述隔热支架为凹型结构,所述隔热支架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隔热支架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灯板。本实用新型中护眼罩的设置,可以确保此照明灯在开启后光线不刺眼,可以起到良好的应急照明需求,此应急照明灯结构较小,便于携带,可以方便在户外使用,同时,可以通过交替按压电源按键,实现对此应急照明灯在普通的阅读灯、强光照明灯效果和红色警告灯之前进行切换,便于在夜间进行阅读、照明或者警示的需求,功能多样,极其实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顾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顾志伟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