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


背景技术:

2.无线开关,可理解为配置有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关,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射频模块,也可以是蓝牙模块,对应的无线开关可以是自发电开关。
3.现有相关技术中,自发电开关可与受控设备(例如墙壁开关、门铃等)交互,部分方案中,可引入专用于与自发电开关交互的接收器,通过接收器,可基于与自发电开关的交互结果实现控制。然而,在该类接收器中,通常缺乏可对外反馈信息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以解决缺乏可对外反馈信息的部件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包括底壳、面壳、电路板、发声装置、天线与插片;所述面壳盖合于所述底壳,以形成内部空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声装置均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发声装置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面壳或所述底壳设有出音部,所述发声装置位于所述出音部的内侧,所述天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天线能够与所述自发电开关通讯,所述插片穿过所述底壳,且所述插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6.可选的,所述底壳的底面设有发声容置腔,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发声容置腔,所述出音部设于所述发声容置腔的底面。
7.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设于所述发声装置的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
8.可选的,所述面壳的内侧设有泡棉支撑部,所述泡棉支撑部对接支撑于所述泡棉的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
9.可选的,所述发声容置腔内设有发声支撑部,所述发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发声装置的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的一侧。
10.可选的,所述底壳和/或所述面壳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天线的多个天线安装卡槽。
11.可选的,所述多个天线安装卡槽的分布方式、所述天线的形状匹配于所述底壳的侧壁的形状。
12.可选的,所述底壳设有电路板限位部,所述电路板限位部支撑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的一侧。
13.可选的,所述底壳设有面壳安装卡扣,所述面壳通过所述面壳安装卡扣安装于所述底壳。
14.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按键,所述底壳和/或所述面壳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孔,且所述按键被下按时能够触动所述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
15.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壳和/或所述面壳的第一轴部,所述按键设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轴部。
16.可选的,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按键表面与第二按键表面;
17.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按键表面内侧,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二按键表面内侧;其中:
18.所述按键被下按并绕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按键表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运动,以直接或间接触动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能够远离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运动;
19.所述按键被下按并绕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运动,以直接或间接触动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且所述第一按键表面能够远离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按键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设有用于直接或间接触动对应微动开关的按键柱。
21.可选的,所述按键柱套设有硅胶帽。
22.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固定于所述按键孔的边缘;
23.所述硅胶圈还设有沿所述硅胶圈径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轴部或所述第二轴部沿所述硅胶圈的径向穿过所述凹槽。
24.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上的处理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天线,以利用所述天线接收所述自发电开关发出的开关触发信号;
25.所述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所述发声装置,以将所述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发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发声装置。
26.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模块,以将所述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发光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发光模块。
27.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按键,所述底壳和/或所述面壳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孔,所述发光模块设于所述按键内侧,所述按键具有导光能力。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中,基于内部空间的天线,可实现接收器与自发电开关之间的信号交互,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内部空间中还设置了发声装置,进而,可为声音信号的对外反馈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从而为基于声音信号的信息反馈提供媒介,并且,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可经面壳或底壳中的出音部对外输出,从而保障声音信号对外的有效传播。
29.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引入了插片,从而可基于插片实现电能的传输,满足接收器的用电需求。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4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4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42.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43.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五;
4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
底壳;
[0047]
101

天线安装卡槽;
[0048]
102

电路板限位部;
[0049]
103

发声容置腔;
[0050]
104

出音部;
[0051]
105

面壳安装卡扣;
[0052]
106

发声支撑部;
[0053]2‑
发声装置;
[0054]3‑
泡棉;
[0055]4‑
按键;
[0056]
401

第二轴部;
[0057]
402

按键柱;
[0058]5‑
电路板;
[0059]
501

微动开关;
[0060]
502

发光模块;
[0061]6‑
天线;
[0062]7‑
面壳;
[0063]
701

第一轴部;
[0064]
702

泡棉支撑部;
[0065]
703

卡扣配合件;
[0066]8‑
插片;
[0067]9‑
硅胶圈;
[0068]
901

凹槽;
[0069]
10

硅胶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71]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下表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2]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7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74]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75]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76]
请参考图1至图14,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包括底壳1、面壳7、电路板5、发声装置2、天线6与插片8。
[0077]
所述面壳7盖合于所述底壳1,以形成内部空间,所述插片8穿过所述底壳1,且所述插片8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进而,任何适于盖合在一起的壳体,均可视作面壳7与底壳1,并且,其中穿设有插片8的壳体可理解为底壳1。
[0078]
其中的插片8,可以为适于实现电能传输并固定于底壳1的任意结构,其可以为片状结构,也不限于此,其中,插片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也可不限于此,通过插片8,可插接于插座。
[0079]
所述天线6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5,所述天线6能够与所述自发电开关通讯,其中,该天线6可实现信号的接收,也可实现信号的发出,同时,该天线6可用于与自发电开关通讯,部分举例中,天线6也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讯;部分举例中,天线6也可仅用于接收或发出信号。此外,该天线6可以是基于射频的天线,也可以是基于蓝牙的天线,还可以是基于wifi的天线,不论是基于何种通讯方式的天线,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0080]
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发声装置2均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发声装置2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5,所述面壳7或所述底壳1设有出音部(例如图中示意的设于底壳1的出音部104),
所述发声装置2位于所述出音部的内侧,进而,发声装置2发出的声音信号可经出音部对外传出。
[0081]
其中的发声装置2,可以为喇叭,也可以为其他可用于传出声音信号的装置;其中的出音部104,可以为能够供声音信号传出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出音孔,但也不限于此。各出音孔可以呈一定规律排列。
[0082]
以上方案中,基于内部空间的天线,可实现接收器与自发电开关之间的信号交互,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内部空间中还设置了发声装置,进而,可为声音信号的对外反馈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从而为基于声音信号的信息反馈提供媒介,并且,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可经面壳或底壳中的出音部对外输出,从而保障声音信号对外的有效传播。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引入了插片,从而可基于插片实现电能的传输,满足接收器的用电需求。
[0083]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至图14,所述底壳1的底面设有发声容置腔103,该发声容置腔103可以是设于底壳1底面的侧墙围合或部分围合从而在底面上形成的腔体,进而,该发声容置腔103可以是上侧开口的腔体。所述发声装置2设于所述发声容置腔103,所述出音部104设于所述发声容置腔103的底面(亦即可以是底壳1的底面)。
[0084]
发声容置腔103的形状可匹配于发声装置2,在图示的举例中,发声容置腔103的形状可以呈圆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排除采用其他形状的方案。
[0085]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出声时,发声装置2可能会发生振动,也会对内部扩散声音信号,故而,为了实现减震、限制声音信号扩散等至少之一作用,请参考图1、图4至图6,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泡棉3,所述泡棉3设于所述发声装置2的朝向所述面壳7的一侧。
[0086]
以图1为例,泡棉3的朝向面壳7的一侧可连接电路板5,再以图4至图7为例,也可连接面壳7内侧的相应结构。进一步举例中,请参考图4至图7,所述面壳7的内侧设有泡棉支撑部702,所述泡棉支撑部702对接支撑于所述泡棉3的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其他举例中,也可未采用泡棉。
[0087]
具体举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3,泡棉3可粘贴在喇叭上表面。组装好的电路板5(例如pcba板)同时起到压紧泡棉3,从而间接固定喇叭(即发声装置)的作用。
[0088]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容置腔103内设有发声支撑部106,其可设于底面和/或侧墙,所述发声支撑部106支撑于所述发声装置2的朝向所述底壳1的底面的一侧。
[0089]
其中的发声支撑部106可以沿侧墙均匀分布。
[0090]
进而,通过发声支撑部106的支承、限位作用,发声装置2可夹于发声支撑部106与电路板5之间,实现发声装置2的位置固定。
[0091]
部分举例中,发声支撑部106还可设有用于卡接电路板5的结构。
[0092]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图6、图8所示,所述底壳1和/或所述面壳7还可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天线6的多个天线安装卡槽(例如设于底壳1的天线安装卡槽101)。
[0093]
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安装卡槽(例如天线安装卡槽101)的分布方式、所述天线6的形状匹配于所述底壳1的侧壁的形状,例如,图1、图2所示的天线6的形状为圆弧形,底壳1的侧壁的形状呈圆形,该圆弧形与圆形的圆心重合、半径匹配(例如相近或相同);再例如,图4、图6与图8所示的天线6的形状为具有倒角的矩形,底壳1的侧壁的形状也呈具有倒角的矩形。其他举例中,该形状还可以呈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0094]
具体举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8,天线6从电路板5的焊盘上引出后卡入底壳1周边的天线安装卡槽101内。
[0095]
部分举例中,请参考图9至图14,天线6可以为pcba板载天线。
[0096]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图3、图6、图8与图14,所述底壳1设有电路板限位部102,所述电路板限位部102支撑于所述电路板5朝向所述底壳1的底面的一侧。
[0097]
部分举例中,电路板5可夹于电路板限位部102与面壳7的内侧结构之间,另部分举例中,电路板限位部102还可形成有卡槽、卡扣等卡接结构(可结合电路板限位部102形成,也可独立于电路板限位部102),进而,可通过该卡接结构卡接电路板5,从而实现电路板5位置的固定。
[0098]
具体举例中,至少两个电路板5(例如pcba板)可安装卡扣或螺丝柱,并据此与电路板定位柱搭配使用,实现电路板5的安装固定。
[0099]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图6、图8,所述底壳1设有面壳安装卡扣105,所述面壳7通过所述面壳安装卡扣105安装于所述底壳1。对应的,在面壳7中,可设有用于与面壳安装卡扣105配合的结构(例如图1与图7所示的卡扣配合件703)。在其他举例中,也可在面壳设置卡扣,在底壳设置卡扣配合件。
[0100]
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不采用卡扣实现底壳1与面壳7之前的连接,例如,在图9至图14所示的方案中,底壳1与面壳7之间可以通过超声波热熔在一起。
[010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图2、图4、图5、图7、图9至图1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按键4,所述底壳1和/或所述面壳7设有按键孔(以图1与图2为例,按键孔设于底壳1,以图4、图7、图9至图13为例,按键孔设于面壳7),所述按键4设于所述按键孔,且所述按键被下按时能够触动所述电路板5上的微动开关501。
[0102]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壳1和/或所述面壳7的第一轴部(例如图中所示的设于面壳7的第一轴部701),所述按键4设有第二轴部401,所述第一轴部(例如第一轴部701)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轴部401。
[0103]
若第一轴部为转轴,如图1所示,则第二轴部401可以为与之匹配的轴孔;若第一轴部为轴孔,如图7、图12至图14所示,则第二轴部401可以为与之匹配的转轴。
[0104]
具体的,请参考图6与图11,所述微动开关50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按键4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按键表面与第二按键表面。
[0105]
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按键表面内侧,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二按键表面内侧;其中:
[0106]
所述按键4被下按并绕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按键表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运动,以直接或间接触动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能够远离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运动;
[0107]
所述按键4被下按并绕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运动,以直接或间接触动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且所述第一按键表面能够远离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0108]
进而,在以上方案中,可基于按键的旋转实现按键的下按及微动开关的触动。同时,在其他举例中,按键也可通过其他运动方式实现而不限于以上举例。
[0109]
部分举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3,电路板5(例如pcba板)卡装到底壳1对应的卡槽(即
按键孔)内,电路板5(例如pcba板)上的微动开关对准按键4的凸点结构。
[0110]
部分举例中,为了配合内部空间从而实现接触与触动,请参考图12与图13,所述第一按键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按键表面设有用于直接或间接触动对应微动开关501的按键柱402。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下按的操控体验,改善手感,所述按键柱402套设有硅胶帽10。
[0111]
请参考图12与图1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的接收器,还可包括硅胶圈9;所述硅胶圈9固定于所述按键孔的边缘;所述硅胶圈还设有沿所述硅胶圈径向延伸的凹槽901,所述第一轴部或所述第二轴部沿所述硅胶圈的径向穿过所述凹槽。此外,硅胶圈9还可设有定位孔,按键孔的边缘还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0112]
硅胶帽10套在按键4的按键柱402上,按键4的转轴先放置在硅胶圈9对应的凹槽901内,然后再一起通过按键4两头的转轴卡装在面壳7上。硅胶圈9可通过两个定位柱热熔固定到面壳7上。
[0113]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5上的处理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天线6,以利用所述天线6接收所述自发电开关发出的开关触发信号;该开关触发信号可以是自发电开关被触动后发出的,开关触发信号中,可记录有相应的报文。
[0114]
所述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所述发声装置2,以将所述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发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发声装置2。
[0115]
其中的发声触发信号,可理解为能够触发发声装置2发出相应声音的信号。处理模块可响应于所接收到的开关触发信号,向发声装置2发出发声触发信号。
[0116]
部分举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上的发光模块502(例如图6、图11所示的发光模块502),以将所述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发光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发光模块502。
[0117]
该发光模块502可例如包括一颗或多颗led。
[0118]
其中的发光触发信号,可理解为能够触发发光模块502发光的信号。处理模块可响应于所接收到的开关触发信号,向发光模块502发出发光触发信号。
[0119]
为了便于出光,所述发光模块502可设于所述按键4内侧,所述按键4具有导光能力,进而,按键4可将光对外导出,同时,光还可经按键4与按键孔之间的间隙对外出光。
[0120]
按键4可例如为乳白色半透明pc材质,其可兼具导光作用。
[0121]
在使用接收器时,该接收器可配套有至少一个发射器(例如自发电开关,但也不限于此),接收器一般放置在人们容易听见的地方(插在插座上);在使用时,接收器可插在强电插座上;发射器通常安装在门外,二者相隔一段距离。当发射器的开关被触发后,接收器会收到信号,此时接收器会发出声音并亮灯,这样接收器端的人可以收到来自发射器端人的呼叫信号了。
[0122]
在使用图1至图3所示的接收器时,可分别按压侧边的按键4上对应的“音量调节键”或“音乐切换键”,可触发电路板5上对应的微动开关,从而起到调节音量或切换音乐的作用。
[0123]
在使用图4至图8所示的接收器时,按键转轴中心线的两侧分别为功能键“音量调节键”和“音乐切换键”,当按压某侧的功能键时,按键可绕转轴作左或右小角度的摆动,进而触发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起到调节音量或切换音乐的作用。
[0124]
其中,音量大小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声音内容可根据喜好自行切换。
[012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2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2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