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收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2.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是从尾气中分离出单组分气态和液态产品的深低温设备,通常用于分离尾气、焦炉气、水煤气、合成氨弛放气和各种裂解气等的一种工艺先进,结构合理的装置;如现有实用新型cn211951817u的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回收利用的装置,虽然解决了尾气收集过程更便捷的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能通过烯烃反应箱与双重冷凝管的作用,不便于尾气充分反应与冷凝,降低了尾气的回收利用率,其次,不能对烃液进行收集与液位查看,不便于对收集烃液的回收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包括烃回收塔与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烯烃反应箱,所述烯烃反应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贯穿有过气孔,所述烃回收塔与换热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气管,所述烃回收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烃回收塔的上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下端设置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下端设置有收集箱。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烃回收塔与换热器的配合使用。
7.优选的,所述烃回收塔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烃回收塔的下端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四组,且支撑架呈阵列排布,所述换热器的上端设置有尾气进口,且尾气进口与换热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尾气进口为圆柱形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控制面板的使用。
9.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管与换热器之间为导电连接,且热交换管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所述烯烃反应箱与换热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烯烃反应箱为矩形结构,且烯烃反应箱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所述隔板与烯烃反应箱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隔板为矩形结构,所述隔板的上端嵌有过气孔,且过气孔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过气孔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过气孔呈对称排布,所述导气管在烃回收塔与换热器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导气管为管状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烯烃反应箱的使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凝管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管与导气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冷凝管为盘旋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冷凝管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均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所述排气管与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尾气出口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尾气出口为圆柱形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的配合使用。
13.优选的,所述收集管在第二冷凝管与收集箱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收集管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所述收集箱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为抗腐蚀金属材质,且收集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收集管与收集箱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在收集管与收集箱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为塑胶材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密封垫的使用。
15.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且吸附板与收集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板为矩形结构,且吸附板为活性炭材质,所述烃回收塔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且排液管与烃回收塔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液管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所述排液管的上端设置有液位管,且液位管与排液管之间为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液位管的使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通过设置有热交换管、烯烃反应箱、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通过烯烃反应箱与双重冷凝管的作用,便于尾气充分反应与冷凝,提高了尾气的回收利用率;
19.2、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通过设置有收集管、收集箱与液位管,可以对烃液进行收集与液位查看,便于对收集烃液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换热器的局部侧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的局部侧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烃回收塔与收集箱的局部侧剖视图。
24.图中:1、烃回收塔;2、换热器;3、控制面板;4、支撑架;5、尾气进口;6、热交换管;7、烯烃反应箱;8、隔板;9、过气孔;10、导气管;11、第一冷凝管;12、第二冷凝管;13、排气管;14、尾气出口;15、收集管;16、收集箱;17、密封垫;18、吸附板;19、排液管;20、液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所示,一种烯烃分离脱甲烷塔尾气收集设备,包括烃回收塔1与换热器2,换热器2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6,换热器2的内部设置有烯烃反应箱7,烯烃反应箱7的内部设置有隔板8,隔板8的上端贯穿有过气孔9,烃回收塔1与换热器2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气管10,烃回收塔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凝管11,第一冷凝管1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凝管12,第一冷凝管11与第二冷凝管12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3,烃回收塔1的上端设置有尾气出口14,第二冷凝管12的下端设置有收集管15,收集管15的下端设置有收集箱16。
28.烃回收塔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且控制面板3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导电连接,烃回收塔1的下端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架4,且支撑架4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架4的数量为四组,且支撑架4呈阵列排布,换热器2的上端设置有尾气进口5,且尾气进口5与换热器2之间为固定连接,尾气进口5为圆柱形结构。
29.实施例二:
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
‑
3所示,热交换管6与换热器2之间为导电连接,且热交换管6为抗腐蚀金属材质,烯烃反应箱7与换热器2之间为固定连接,烯烃反应箱7为矩形结构,且烯烃反应箱7为抗腐蚀金属材质,隔板8与烯烃反应箱7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隔板8为矩形结构,隔板8的上端嵌有过气孔9,且过气孔9为圆柱形结构,过气孔9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过气孔9呈对称排布,导气管10在烃回收塔1与换热器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导气管10为管状结构,第一冷凝管11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导电连接,第一冷凝管11与导气管10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冷凝管11为盘旋管状结构,第二冷凝管12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导电连接,第一冷凝管11与第二冷凝管12均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排气管13与第一冷凝管11、第二冷凝管1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尾气出口14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尾气出口14为圆柱形结构。
31.在烃回收塔1与换热器2的工作过程中,尾气从换热器2上端的尾气进口5进入到换热器2内部的热交换管6中,热交换管6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处理后的尾气经热交换管6进入到换热器2内部一端的烯烃反应箱7的内部,对尾气中的甲烷与烯进行脱落,从设置在烯烃反应箱7内部的隔板8下端的过气孔9中穿过进入到导气管10的内部,隔板8上端的过气孔9布置在反应液中,有利于使尾气进行充分反应,提高甲烷与烯的脱离率,尾气经导气管10进入到烃回收塔1内部的第一冷凝管11与第二冷凝管12中,经过双重冷凝效果,使得烃气冷凝成烃液,提高的冷凝的效果,冷凝过的尾气经第一冷凝管11与第二冷凝管12一侧的排气管13,通过与烃回收塔1上端固定连接的尾气出口14排出,通过烯烃反应箱7与双重冷凝管的作用,便于尾气充分反应与冷凝,提高了尾气的回收利用率。
32.实施例三:
33.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收集管15在第二冷凝管12与收集箱16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收集管15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收集箱16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固定连接,收集箱16为抗腐蚀金属材质,且收集箱16为圆柱形结构,收集管15与收集箱1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7,且密封垫17在收集管15与收集箱16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密封垫17为塑胶材质,收集箱16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18,且吸附板18与收集箱16之间为固定连接,吸附板18为矩形结构,且吸附板18为活性炭材质,烃回收塔1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19,且排液管19与烃回收塔1之间为固定连接,排液管19为抗腐蚀金属材质,排液管19的上端设置有液位管20,且液位管20与排液管19之间为固定连接。
34.经第一冷凝管11与第二冷凝管12冷凝的烃液,通过第二冷凝管12下端固定连接的收集管15流入到收集箱16的内部,在流经过程中,密封垫17可保持收集管15与收集箱16之间的密封效果,经过收集箱16内部设置的吸附板18对烃液中的杂质和异味进行吸附,在流入到收集箱16底端的排液管19中,排液管19便于烃液的回收利用,排液管19上端的液位管20可与收集箱16之间形成u形管作用,便于对收集烃液的液位进行查看并及时作出处理,便于对收集烃液的回收利用。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