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纷纷涌入人们的生活,它们的出现不但给人们带来便利,而且很大程度的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然而,电子产品的辐射性日益严重,尤其是人们日常办公必不可少的电话机、扫描仪等设备,它们在工作运行时产生的辐射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为了确保用户都能放心地使用此类电子产品,使该类产品都能向着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发展,对产品的辐射强度测试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3.空中辐射性能(ota)测试是检测打印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辐射危害度的一种重要测试,而支撑架是ota测试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在暗室内通过支撑架的支撑和固定来对待测设备进行相应的测试。现有技术中,仪器支撑架的高度不能调整,难以满足现有的要求,导致测试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仪器支撑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能够通过安装或拆卸第二节支撑柱来调节整个支撑架的高度,实现了支撑架的高度可调。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放置板;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节支撑柱、第二节支撑柱和第三节支撑柱,所述第一节支撑柱、所述第二节支撑柱和所述第三节支撑柱中任一者至少部分为空心柱状;所述第一节支撑柱一端与所述放置板相连、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节支撑柱的内直径等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外直径;所述第二节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节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外直径,所述第三节支撑柱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以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节支撑柱的内直径等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外直径、且等于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的外直径,所述第二节支撑柱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三节支撑柱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节支撑柱或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连接部中的一者套设。
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所述第一节支撑柱的内直径等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外直径、且等于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的外直径,使得仪器支撑架有两种组合状态,第一种状态:所述第一节支撑柱、所述第二节支撑柱和所述第三节支撑柱依次首位相连的组装,第二种组合状态:拆除所述第二节支撑柱,所述第一节支撑柱和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相连,利用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外直径等于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的外直径,使得第二种组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节支撑柱和所述第三节支撑相接处的结构、与第一种组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节支撑柱和所述第二节支撑相接处的结构相同,两种组合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即,通过安装或拆卸第二节支撑柱来调节整个支撑架的高度,实现了支撑架的高度可调。
8.另外,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的内直径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外直径。如此设置,无需额外设置限位部来避免第二节支撑柱和第三节支撑柱之间、沿所述第三节支撑柱周向的相对转动。
9.另外,所述第一节支撑柱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节支撑柱上的第一嵌套部,所述第一嵌套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节支撑柱的侧壁、并嵌入所述第二节支撑柱内的第一固定件。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固第一节支撑柱和第二节支撑柱之间的连接,避免第一节支撑柱和第二节支撑柱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和相对转动。
10.另外,所述第三节支撑柱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二嵌套部,所述第二嵌套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节支撑柱的侧壁、并嵌入所述连接部内的第二固定件。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固第二节支撑柱和第三节支撑柱之间的连接,避免第二节支撑柱和第三节支撑柱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11.另外,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节支撑柱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结构强度。
12.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节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节支撑柱一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三节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安装孔。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安装孔与螺钉的配合,实现底座和转动机构的安装固定,进而使得仪器支撑架能够实现自动转动以调节测试角度。
13.另外,还包括:位于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三节支撑柱一侧的垫片,所述垫片具有弹性且用于夹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转动机构之间。由于底座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垫片具有弹性,可以加强底座与转动机构之间的贴合程度,从而增强仪器支撑架的承载能力。
14.另外,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三节支撑柱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增强了结构强度。
15.另外,所述底座为氧化白板材。由于氧化白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了仪器支撑架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氧化白材料介电常数数值较低,从而不会对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16.另外,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呈阵列分布,所述仪器支撑架还包括位于每个所述通孔内的螺钉,所述放置板经由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节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节支撑柱的端面相连。如此设置,各个螺钉能够从多个对称的方向固定放置板,提高了放置板的牢稳性。
附图说明
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测试用的仪器支撑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撑部11、以及设置在支撑部11上的放置板12,放置板12用于放置待测试的待测设备;支撑部1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节支撑柱111、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第一节支撑柱111、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中任一者至少部分为空心柱状;第一节支撑柱111一端与放置板12相连、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节支撑柱112上,且第一节支撑柱111的内直径等于第二节支撑柱112的外直径;第二节支撑柱112远离第一节支撑柱1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外直径小于第二节支撑柱112的外直径,第三节支撑柱113套设于连接部13上、以与第二节支撑柱112连接;第一节支撑柱111的内直径等于第二节支撑柱112的外直径、且等于第三节支撑柱113的外直径,第二节支撑柱112可拆卸设置,第三节支撑柱113可选择地与第一节支撑柱111或第二节支撑柱112的连接部13中的一者套设。
22.由于第一节支撑柱111的内直径等于第二节支撑柱112的外直径、且等于第三节支撑柱113的外直径,使得仪器支撑架有两种组合状态,第一种状态:第一节支撑柱111、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依次首位相连的组装,第二种组合状态:拆除第二节支撑柱112,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三节支撑柱113相连,利用第二节支撑柱112的外直径等于第三节支撑柱113的外直径,使得第二种组合状态下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三节支撑相接处的结构、与第一种组合状态下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二节支撑相接处的结构相同,两种组合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即,通过安装或拆卸第二节支撑柱112来调节整个支撑架的高度,实现了支撑架的高度可调,从而能够满足不同测试情况下对测试高度的不同需求。
23.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纸胶带将待测设备固定在放置板12上,防止待测设备移动或者掉落、而造成测试失败或者待测设备损坏。
24.其中,连接部13和第二节支撑柱112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结构强度。
25.实际应用中,第一节支撑柱111可以包括套设于第二节支撑柱112上的第一嵌套部111a,第一嵌套部111a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节支撑柱111的侧壁、并嵌入第二节支撑柱112内的第一固定件14,其中,第一固定件14可以为螺栓,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固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二节支撑柱112之间的连接,避免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二节支撑柱11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沿第一节支撑柱111轴向方向)和相对转动(沿第一节支撑柱111周向方向)。
2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件14也可抵持在第二节支撑柱112远离第三节支撑柱113的一端、而无需嵌入第二节支撑柱112内,此时,也能避免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二节支撑柱11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沿第一节支撑柱111轴向方向)。
27.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固定件14,第一节支撑柱111远离放置板12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底壁抵持在第二节支撑柱112远离第三节支撑柱113的一端,也能避免第一节支撑柱111和第二节支撑柱11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沿第一节支撑柱111轴向方向)。
28.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节支撑柱113可以包括套设于连接部13上的第二嵌套部113a,
第二嵌套部113a上设置有贯穿第三节支撑柱113的侧壁、并嵌入连接部13内的第二固定件15,其中,第二固定件15可以为螺栓,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固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之间的连接,避免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沿第三节支撑柱113周向方向)。
29.实际应用中,第三节支撑柱113的内直径可以等于连接部13的外直径,具体的,第二嵌套部113a的内直径可以等于连接部13的外直径,如此设置,第二嵌套部113a和连接部13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第二固定件15来避免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之间、沿第三节支撑柱113周向的相对转动,或者是,在设置第二固定件1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0.可选的,仪器支撑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三节支撑柱113远离第二节支撑柱112一端的底座16,底座16与第三节支撑柱113固定连接,底座16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安装孔(即,底座16为法兰盘),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安装孔与螺钉的配合,实现底座16和转动机构的安装固定,进而使得仪器支撑架能够实现自动转动以调节测试角度。
31.具体的说,底座16与第三节支撑柱113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增强了结构强度。其中,底座16为氧化白板材,即,底座16采用氧化白材料制成,由于氧化白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了仪器支撑架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氧化白材料介电常数数值较低,从而不会对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32.进一步的,仪器支撑架还可以包括:位于在底座16远离第三节支撑柱113一侧的垫片17,垫片17具有弹性且用于夹设于底座16和转动机构之间,例如,垫片17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备而成,由于底座16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垫片17具有弹性,可以加强底座16与转动机构之间的贴合程度,从而增强仪器支撑架的承载能力。
33.本实施方式中,放置板12上可以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呈阵列分布,仪器支撑架还包括位于每个通孔内的螺钉,放置板12经由螺钉、与第一节支撑柱111远离第二节支撑柱112的端面相连,如此设置,各个螺钉能够从多个对称的方向固定放置板12,提高了放置板12的牢稳性。
34.实际应用中,放置板12、第一节支撑柱111、第二节支撑柱112和第三节支撑柱113、以及第一固定件14和第二固定件15,均可以由低介电常数的聚甲醛树脂制成,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仪器支撑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牢固,可适用于不同重量大小的待测设备,支撑架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情况,节约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各个零件相对独立,方便拆卸清洁,维修更换。
3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