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
背景技术:
2.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满足人们需求的布品种类层出不穷。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
3.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多种不同的行业。
4.但是现有无纺布不具备抗菌性,导致无纺布在一些卫生标准较高的领域不适用。同时现有无纺布不耐磨,导致无纺布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包括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和无纺布层,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一面与所述无纺布层热压合连接;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另一面连接有耐磨条,所述耐磨条为聚酯合成纤维条。
7.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条包括经条和纬条,经条和纬条组成格子形的耐磨条。
8.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条包括多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每组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均组成十字形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层未连接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一面与冰丝纤维层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冰丝纤维层由冰丝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编织而成。
11.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条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表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耐磨无纺布,通过采用多层结构,在无纺布层上复合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实现无纺布的抗菌功能,且复合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在最外层,能够直接阻挡接触细菌。活性碳纤维抗菌层表面粘结有耐磨条,进一步增强了无纺布的耐磨性。
14.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抗菌耐磨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抗菌耐磨无纺布的耐磨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抗菌耐磨无纺布的另一种耐磨条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活性碳纤维抗菌层;2、无纺布层;3、冰丝纤维层;4、格子状耐磨条;5、十字形耐磨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1
24.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包括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和无纺布层2,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的一面与无纺布层2热压合连接;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的另一面连接有耐磨条,本实施例中的耐磨条为聚酯合成纤维条,且耐磨条包括经条和纬条,经条和纬条组成格子形的耐磨条,如图2所示。
25.本实施例提供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中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活性炭纤维布)是活性炭纤维系列新成员,采用天然纤维布或人造纤维布经高温炭化、活化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细孔发达、吸收性能高、脱附速度快、抗菌、强度高等特点。通过在无纺布上复合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提高了无纺布的强度和且具有抗菌性能。同时在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的外表面设置格子状的耐磨条,起到优秀的耐磨功能,且格子状的耐磨条对布料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作为防护服的时候布料挺括容易穿脱。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包括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和无纺布层2,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的一面与无纺布层2热压合连接;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的另一面连接有耐磨条,本实施例中的耐磨条为聚酯合成纤维条,且耐磨条包括多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每组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均组成十字形结构。耐磨条通过粘结剂连接在活性碳纤维抗菌层1表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十字形耐磨条5即能够起到防磨的效果,相对于实施例1中的格子状耐磨条4也更加柔软。
28.此外,无纺布层2的内侧面与冰丝纤维层3连接。冰丝纤维层3由80%的冰丝纤维和20%的防静电纤维交错编织而成,内层的冰丝纤维层3增强了布料的用户体验,且起到防静电的效果。
29.本实施例提供的抗菌耐磨无纺布不仅具有抗菌耐磨的功能,而且舒适性好,不会因为静电贴身,仅有三层,布料轻薄,能够适用多种领域。
30.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
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和无纺布层,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一面与所述无纺布层热压合连接;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另一面连接有耐磨条,所述耐磨条为聚酯合成纤维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条包括经条和纬条,经条和纬条组成格子形的耐磨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条包括多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每组的横向短条和纵向短条均组成十字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未连接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一面与冰丝纤维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冰丝纤维层由冰丝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编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耐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条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耐磨无纺布,包括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和无纺布层,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一面与所述无纺布层热压合连接;所述活性碳纤维抗菌层的另一面连接有耐磨条,所述耐磨条为聚酯合成纤维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层结构,在无纺布层上复合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实现无纺布的抗菌功能,且复合活性碳纤维抗菌层在最外层,能够直接阻挡接触细菌。活性碳纤维抗菌层表面粘结有耐磨条,进一步增强了无纺布的耐磨性。无纺布的耐磨性。无纺布的耐磨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勤富 崔坤 董明昌 贺红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强无纺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