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泵站离子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离子除臭设备的主要原理是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正、负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氧化、分解甲硫醇、氨、硫化氢、醚类、胺类等污染臭气因子,打开有机挥发性气体的化学键,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无害的小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3.在使用离子除臭设备时,在将臭气输送至除臭装置前,需对臭气进行过滤,避免臭气中颗粒物漂浮沉淀在除臭设备中,同时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且不方便清理,造成除臭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泵站离子除臭装置,旨在解决在将臭气输送至除臭装置前,需对臭气进行过滤,避免臭气中颗粒物漂浮沉淀在除臭设备中,同时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且不方便清理,造成除臭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节的泵站离子除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竖向设置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壁面前侧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工作箱的外部,所述工作箱内壁面后侧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工作箱的外部,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端均横向设置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内端设置有封堵筒,所述封堵筒上竖向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工作箱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所述双向螺纹杆表面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底部与所述连接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工作箱内腔底部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后侧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前侧面横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前侧竖向设置有过滤件,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竖向设置有除臭机构,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端贯穿至所述除臭机构的内腔。
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内壁面前侧的下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横向设置有稳定板,所述底板内壁面前侧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的下方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内端设置有清洁件。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内壁面底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稳定板的下方可拆卸的竖向设置有存放箱。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工作箱的
前侧竖向设置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内壁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横向设置有存液管,所述存液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存液管的顶部竖向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存液箱的顶部。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存液箱内壁面的前侧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存液箱的外部,所述存液箱内腔的下部且位于所述输气管的下部可拆卸的横向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存液箱的前侧面可拆卸的横向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内端贯穿至所述存液箱的内腔。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存液箱内腔的底部竖向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贯穿至所述存液箱的底部,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当需对过滤件进行清理时,螺纹块正向转动,使两个螺纹块相互远离,从而取消对过滤件的固定,丝杆反向转动使丝杆套向下运动,通过丝杆套带动连接板从而带动过滤件运动至合适位置,电动伸缩杆伸长清洁件沿稳定板的底部滑动与过滤件相接触,然后丝杆正向转动时丝杆套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与过滤件向上运动,通过清洁件对过滤件进行清理,避免过滤件使用时间过程容易堵塞的问题,使后续除臭效率更高,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步骤,自动化进行清理,使用效果更好,保护除臭机构的内部环境。同时输液管向存液管输送水,使存液箱内腔的底部盛满水,且输气管浸泡在水里,通过输气管将臭气输送至存液箱内腔时,通过臭气中的颗粒通过水进行过滤,臭气中的颗粒沉淀堆积在过滤板上,而经过过滤的臭气通过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输送至除臭机构内,进行除臭,对臭气进行预处理,避免臭气中颗粒较大进入管道,甚至进入后续除臭装置内部,污染其内部环境,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4.图中:1
‑
底板、2
‑
工作箱、3
‑
第一输送管、4
‑
第二输送管、5
‑
伸缩软管、6
‑
第一锥形齿轮、7
‑
封堵筒、8
‑
连接环、9
‑
双向螺纹杆、10
‑
螺纹块、11
‑
第一电机、12
‑
固定板、13
‑
丝杆、14
‑
丝杆套、15
‑
第二锥形齿轮、16
‑
连接板、17
‑
过滤件、18
‑
稳定板、19
‑
电动伸缩杆、20
‑
清洁件、21
‑
存放箱、22
‑
稳定柱、23
‑
除臭机构、24
‑
存液箱、25
‑
连接件、26
‑
存液管、27
‑
输液管、28
‑
喷头、29
‑
输气管、30
‑
螺纹盖、31
‑
过滤板、32
‑
出液管、33
‑
阀门、34
‑
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本实施例中的便于调节的泵站离子除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前侧竖向设置有工作箱2,工作箱2内壁面前侧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一输送管3,第一输送管3的外端贯穿至工作箱2的外部,工作箱2内壁面后侧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二输送管4,第二输送管4的外端贯穿至工作箱2的外部,第二输送管4与第一输送管3的内端均横向设置有伸缩软管5,伸缩软管5的内端设置有封堵筒7,封堵筒7上竖向设置有连接环8,工作箱2内腔
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双向螺纹杆9,双向螺纹杆9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双向螺纹杆9表面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螺纹块10的底部与连接环8的顶部固定连接。
17.双向螺纹杆9的后端贯穿至工作箱2的外部,双向螺纹杆9的后端设置有驱动双向螺纹杆9转动的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可以驱动双向螺纹杆9正向或反向转动,可以使两个螺纹块1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调整两个封堵筒7之间的间距,当第一输送管3与第二输送管4连通可以使第一输送管3内的臭气通过第二输送管4排放至合适位置,当双向螺纹杆9正向转动时两个螺纹块10相互靠近,当双向螺纹杆9反向转动时两个螺纹块10相互远离。
18.如图1、2所示,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工作箱2内腔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固定板12,工作箱2内腔底部的后侧且位于固定板12底部的后侧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丝杆13,丝杆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套14,丝杆套14的前侧面横向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顶部的前侧竖向设置有过滤件17,底板1顶部的后侧竖向设置有除臭机构23,第二输送管4的外端贯穿至除臭机构23的内腔,工作箱2内腔底部的后侧且位于固定板12底部的后侧竖向设置有稳定柱22,丝杆套14的后侧面与稳定柱22的前侧面滑动连接。
19.工作箱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4,第二电机3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6,丝杆13表面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6相齿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5,固定板12上开设有供过滤件17贯穿运动的贯穿口,过滤件17只有中间部分为过滤材质,当过滤件17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时,两个封堵筒7相互靠近会与过滤件17中间的过滤材质接触,使臭气只能通过过滤材质输送至第二输送管4内,第二电机34可以驱动丝杆13正向或反向转动,当丝杆13正向转动时丝杆套14向上运动通过丝杆套14的运动会带动连接板16和过滤件17向上运动,在过滤件17运动至两个封堵筒7之间时,可以通过两个螺纹块10相互靠近使连接环8与过滤件17相贴合从而进行再次过滤。
20.如图1所示,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底板1内壁面前侧的下部且位于固定板12的下方横向设置有稳定板18,底板1内壁面前侧的下部且位于稳定板18的下方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9,电动伸缩杆19的内端设置有清洁件20,底板1内壁面底部的前侧且位于稳定板18的下方可拆卸的竖向设置有存放箱21。
21.工作箱2的前侧面开设有供取出存放箱21的通口,在过滤件17向下运动至合适位置的过程中,电动伸缩杆19收缩使清洁件20不与过滤件17相接触,清洁件20位于过滤件17中间开设的过滤材质上部时,电动伸缩杆19伸长使清洁件20向过滤件17方向运动与过滤件17中间开设的过滤材质顶部接触后,丝杆13正向转动丝杆套14带动连接板16与过滤件17向上运动,从而使清洁件20对过滤件17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垃圾落入至存放箱21内,当过滤件17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后电动伸缩杆19收缩使清洁件20运动至合适位置。
22.如图1所示,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底板1顶部的前侧且位于工作箱2的前侧竖向设置有存液箱24,存液箱24内壁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25,两个连接件25之间横向设置有存液管26,存液管26上设置有喷头28,存液管26的顶部竖向连通有输液管27,输液管27的顶端贯穿至存液箱24的顶部。
23.输液管27连通水源,使水通过输液管27输送至存液管26内,在通过喷头28对存液箱24的内腔进行喷淋,当存液箱24内腔积攒的水到达一定的容积时,停止输送。
24.如图1所示,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存液箱24内壁面的前侧设置有输气管29,输气
管29的外端贯穿至存液箱24的外部,存液箱24内腔的下部且位于输气管29的下部可拆卸的横向设置有过滤板31,存液箱24的前侧面可拆卸的横向设置有螺纹盖30,螺纹盖30的内端贯穿至存液箱24的内腔。
25.存液箱24内腔的水需将输气管29的内端浸泡在水里,使输气管29外接未过滤的臭气,排放至水中,而臭气中的颗粒通过水沉淀在过滤板31上,过滤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输送管3输送至第二输送管4内,过滤件17对过滤后的空气再次进行过滤,效果更好。
26.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液箱24内腔的底部竖向设置有出液管32,出液管32的底端贯穿至存液箱24的底部,出液管32上设置有阀门33。
27.当需排出存液箱24内堆积的水时,打开阀门33通过出液管32排放至指定位置。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输液管27输送水源输送至存液管26内,再通过喷头28进行喷洒,喷洒的水堆积在存液箱24内腔的底部漫过输气管29的内端时,输液管27停止输送,输气管29将臭气输送至存液箱24的内腔,臭气中的颗粒沉淀堆积在过滤板31上,过滤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输送管3输送至第二输送管4内,在第一输送管3输送至第二输送管4内的过程中通过过滤件17进行初步过滤,通过第二输送管4输送至除臭机构23内进行除臭。当除臭完成后,第一电机11驱动双向螺纹杆9反向转动使两个封堵筒7相互远离,从而取消与过滤件17的接触,结合图2,然后第二电机34驱动丝杆13反向转动使丝杆套14带动连接板16向下运动,当过滤件17运动至合适位置后,电动伸缩杆19伸长使清洁件20与过滤件17中间开设过滤材质的顶部相接触,然后第二电机34驱动丝杆13正向转动使丝杆套14带动连接板16向上运动,清洁件20对过滤件17进行清理,当过滤件17运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一电机11驱动双向螺纹杆9正向转动使两个螺纹块10相互靠近,电动伸缩杆19收缩使清洁件20运动至合适位置后,当需排出存液箱24内的液体时打开阀门33通过出液管32排放至指定位置,当需取出过滤板31时转动螺纹盖30使螺纹盖30与存液箱24脱离接触,从而取出过滤板31。
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