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歧管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歧管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它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3.目前,歧管在管口处进行加工(打磨或钻安装孔)时,需要对歧管进行固定;歧管通常包括主管段和若干与主管段连通的支管段,若干支管段等距均布在主管段的侧壁上;现在的定位机构只能将歧管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并不能调节歧管的角度,但由于歧管包括主管段和支管段,因此现在的定位机构对歧管定位后只能实现对主管段管口处加工,而对支管段管口处的加工需要购买、使用新的定位机构,且还需要将歧管从上一个定位机构转移至新的定位机构处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繁琐,且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歧管加工用工位旋转夹具,以解决现在的定位机构只能将歧管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并不能调节歧管的角度,导致需要购买、使用新的定位机构,且还需要将歧管从上一个定位机构转移至新的定位机构处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繁琐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歧管加工用工位旋转夹具,包括加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固接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对歧管定位的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对从动轴止动的止动机构。
6.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将歧管放置在支撑板上,并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对歧管的定位;根据歧管的加工需要,调节歧管的角度,具体是:转动从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合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转动,即带动歧管转动至需要的角度,以便于加工;当完成对歧管的角度调节后,通过自动机构对从动轴进行止动,进而通过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对支撑板进行自动,即实现对歧管的止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歧管的角度,进而适用于主管段和支管段的加工,无需现有技术中从上一个定位机构转移至新的定位机构处进行重新定位,操作更简便;并且,还能减少定位机构的购买和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
7.进一步,所述加工台侧壁上设有侧槽,且侧槽内转动连接有圆轴;所述从动轴的底部伸入侧槽内且固接主动锥齿轮,所述圆轴上设有转盘和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
8.通过上述设置,转动转盘,转盘带动圆轴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合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转动,即带
动歧管转动至需要的角度,以便于加工。
9.进一步,所述转盘上设有把手。
10.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把手带动转盘转动,操作更方便。
11.进一步,所述侧槽呈圆柱状,所述转盘的侧壁与侧槽的内壁接触。
12.通过上述设置,转盘转动期间,侧槽的侧壁通过转盘能够对圆轴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高转盘转动的稳定性。
13.进一步,所述止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工作台上的螺纹孔和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孔与侧槽相通,所述转盘位于螺纹杆的运动轨迹上。
14.通过上述设置,当完成对歧管的角度调节后,转盘停止转动;转动螺纹杆沿螺纹孔的路径向转盘方向移动,最终使得螺纹杆与转盘相抵,以此实现对转盘的止动,进而通过圆轴、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实现对支撑板的止动,即实现对歧管的止动。
15.进一步,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用于与从动齿轮相抵的橡胶凸轮。
16.通过上述设置,螺纹杆转动期间,螺纹杆还会带动橡胶凸轮转动和向下移动;当螺纹杆与转盘相抵时,橡胶凸轮与从动齿轮相抵,进而加强对从动齿轮的止动效果,即通过主动齿轮加强对歧管的止动效果。
17.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接在支撑板上的挡板和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压紧主管段和支管段的压板,还包括随压板竖向移动与挡板配合夹紧主管段的联动部。
18.通过上述设置,气缸的输出轴带动压板向下移动,使得压板与主管段、支管段相抵,关闭气缸,因此,通过压板实现对歧管的压紧,即实现对歧管的定位;压板向下移动期间,通过联动部与挡板配合还能实现对主管段的夹紧。
19.进一步,所述联动部包括开设在压板底部的滑槽和开设在支撑板上的凹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主管段相抵的第一楔块,且第一楔块与滑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挤压第一楔块的第二楔块,且第二楔块位于第一楔块的运动轨迹上。
20.通过上述设置,压板向下移动期间,压板带动第一楔块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相抵;第一楔块继续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楔块受到第二楔块挤压沿滑槽路径向主管段的方向滑动,弹簧压缩;当压板与主管段、支管段相抵时,第一楔块与主管段相抵,因此,通过第一楔块和挡板实现对主管段的夹紧,进而加强对歧管的定位效果。
21.进一步,所述加工台上以主动轴为圆心周向设有若干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转动连接有辅助轴,且辅助轴上固接有与主动齿轮接触的导向轮。
22.通过上述设置,主动齿轮转动过程中,通过主动齿轮与导向轮的摩擦带动导向轮转动,进而通过转动的导向轮能够提高主动齿轮转动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导向轮还能对主动齿轮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3.进一步,所述第一楔块的侧壁、挡板的侧壁和压板的底部均设有弹性层。
24.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弹性层为柔性材质,通过弹性层代替第一楔块、挡板和压板直接与歧管接触,有效避免对歧管的磨损;并且,由于弹性层具体弹性,通过弹性层代替第一楔块、挡板和压板直接与歧管接触,弹性层挤压发生形变,使得接触更充分,定位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歧管加工用工位旋转夹具实施例一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26.图2为图1中顶板、压板、支撑板左视方向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歧管加工用工位旋转夹具实施例二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工台1、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3、支撑板4、侧槽5、主动锥齿轮6、从动锥齿轮7、转盘8、把手9、螺纹杆10、橡胶凸轮11、挡板12、顶板13、气缸14、压板15、凹槽16、第一楔块17、弹簧18、第二楔块19、歧管20、主管段2011、支管段2012、导向轮21。
30.实施例一
31.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歧管加工用工位旋转夹具,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上固接有主动齿轮2,从动轴上固接有与主动齿轮2啮合的从动齿轮3;主动齿轮2上固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上设置有用于对歧管20定位的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对从动轴止动的止动机构。
32.加工台1侧壁上开有侧槽5,且侧槽5内转动连接有圆轴,从动轴的底部伸入侧槽5内且固接主动锥齿轮6,圆轴上固接有转盘8和与主动锥齿轮6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转盘8上固接有把手9。侧槽5呈圆柱状,转盘8的侧壁与侧槽5的内壁接触。
33.止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工作台上的螺纹孔和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0,螺纹孔与侧槽5相通,转盘8位于螺纹杆10的运动轨迹上。螺纹杆10上固接有用于与从动齿轮3相抵的橡胶凸轮11。
34.定位机构包括固接在支撑板4上的挡板12和顶板13,顶板13的底部固接有气缸14,且气缸14的输出轴上固接有用于压紧主管段2011和支管段2012的压板15,还包括随压板15竖向移动与挡板12配合夹紧主管段2011的联动部。联动部包括开设在压板15底部的滑槽和开设在支撑板4上的凹槽16,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主管段2011相抵的第一楔块17,且第一楔块17与滑槽之间固接有弹簧18;凹槽16内固接有用于挤压第一楔块17的第二楔块19,且第二楔块19位于第一楔块17的运动轨迹上。
3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6.将歧管20放置在支撑板4上,使得主管段2011与挡板12相抵,且主管段2011和支管段2012均位于压板15下方。
37.启动气缸14,气缸14的输出轴带动压板15向下移动,使得压板15与主管段2011、支管段2012相抵,关闭气缸14,因此,通过压板15实现对歧管20的压紧,即实现对歧管20的定位;压板15向下移动期间,压板15带动第一楔块17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楔块17与第二楔块19相抵;第一楔块17继续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楔块17受到第二楔块19挤压沿滑槽路径向主管段2011的方向滑动,弹簧18压缩;当压板15与主管段2011、支管段2012相抵时,第一楔块17与主管段2011相抵,因此,通过第一楔块17和挡板12实现对主管段2011的夹紧,进而加强对歧管20的定位效果。
38.完成对歧管20的定位后,根据歧管20的加工需要,调节歧管20的角度,具体是:通
过把手9带动转盘8转动,转盘8带动圆轴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7转动;通过从动锥齿轮7与主动锥齿轮6啮合带动主动锥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带动从动齿轮3转动,通过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2的啮合带动主动齿轮2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4转动,即带动歧管20转动至需要的角度,以便于加工;当完成对歧管20的角度调节后,转盘8停止转动;转动螺纹杆10沿螺纹孔的路径向转盘8方向移动,最终使得螺纹杆10与转盘8相抵,以此实现对转盘8的止动,进而通过圆轴、从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6、从动轴、从动齿轮3、主动齿轮2实现对支撑板4的止动,即实现对歧管20的止动;并且,螺纹杆10转动期间,螺纹杆10还会带动橡胶凸轮11转动和向下移动;当螺纹杆10与转盘8相抵时,橡胶凸轮11与从动齿轮3相抵,进而加强对从动齿轮3的止动效果,即通过主动齿轮2加强对歧管20的止动效果。
39.由于侧槽5呈圆柱状,且转盘8的侧壁与侧槽5的内壁接触,因此,侧槽5的侧壁通过转盘8能够对圆轴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高转盘8转动的稳定性。
40.实施例二
41.基本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加工台1的顶部以主动轴为圆心周向开有若干导向槽,导向槽内转动连接有辅助轴,且辅助轴上固接有与主动齿轮2接触的导向轮21。
42.第一楔块17的侧壁、挡板12的侧壁和压板15的底部均粘接有弹性层;本实施例中,弹性层选用橡胶层。由于弹性层为柔性材质,通过弹性层代替第一楔块17、挡板12和压板15直接与歧管20接触,有效避免对歧管20的磨损;并且,由于弹性层具体弹性,通过弹性层代替第一楔块17、挡板12和压板15直接与歧管20接触,弹性层挤压发生形变,使得接触更充分,定位效果更佳。
4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4.主动齿轮2转动过程中,通过主动齿轮2与导向轮21的摩擦带动导向轮21转动,进而通过转动的导向轮21能够提高主动齿轮2转动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导向轮21还能对主动齿轮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