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


背景技术:

2.增白剂是一类能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白度的有机化合物。又称光学增白剂、荧 光增白剂。织物等常常由于含有色杂质而呈黄色,过去都采用化学漂白的方法进行脱色,采 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剂的办法。增白剂的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 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3.在制备荧光剂时,需要向反应釜中投放固体原料。投料时会产生无组织的粉末,这些粉末不仅会污染车间环境,同时也会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可有效的收集投料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粉末,保证车间环境的整洁,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避免原料的浪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包括投料箱、除尘管及布袋除尘器;所述投料箱的顶部设有投料口,投料口处设有投料门,投料箱的底部连接有下料阀门,下料阀门连接于反应釜;所述投料箱内部连接有夹层,夹层上设有若干个除尘孔,且夹层与投料箱内壁之间形成除尘腔;所述投料箱的侧部设有解袋口,解袋口与投料口连通,且解袋口处连接有解袋门;所述除尘管的一端连通除尘腔,另一端通向布袋除尘器的进风口。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投料箱整体呈圆筒状结构,投料门通过合页a转动连接于投料箱的顶部,且投料门上连接有方便开合的把手。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夹层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并连接于投料箱内壁的上下两端,且夹层与投料箱同心设置,解袋口处的夹层弯折90
°
并连接于投料箱内壁。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解袋门的一端通过合页b转动连接于投料箱外壁,另一端通过搭扣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投料箱外壁。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除尘管包括前段与后段,前段呈“c”字型,其两端连接于投料箱两侧,后段的一端连接于前段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布袋除尘器的进风口。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投料箱的底端与下料阀门之间连接有过渡仓,且过渡仓呈锥状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投料口的内径尺寸小于或等于夹层的内径尺寸。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除尘孔为长腰型状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解袋门内侧与投料箱接合处连接有密封垫。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可有效的收集投料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粉末,保证车间环境的整洁,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避免原料的浪费。
17.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投料箱的侧部设有解袋口,工人通过解袋口解除吨袋底部用于捆扎的绳子,防止吨袋挂耳或吊装设备的钢丝绳断裂而挤伤工人双手,进而提升安全性。
18.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除尘管包括前段与后段,前段呈“c”字型且两端连接于投料箱两侧,保证除尘效果更佳。
19.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解袋门内侧与投料箱接合处连接有密封垫,提升投料箱的密封性,防止粉尘从解袋门处蹿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箱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箱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解袋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箱俯视图。
25.图中:1

投料箱、101

投料门、102

解袋口、103

解袋门、104

合页a、105

把手、106

合页b、107

搭扣组件、108

密封垫、109

搭扣组件、2

除尘管、201

前段、202

后段、3

布袋除尘器、301

进风口、4

下料阀门、5

夹层、501

除尘孔、6

过渡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增白剂粉末状固体原料无尘投料站,包括投料箱1、除尘管2及布袋除尘器3;所述投料箱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109,投料口109处设有投料门101,投料箱1的底部连接有下料阀门4,下料阀门4连接于反应釜;所述投料箱1内部连接有夹层5,夹层5上设有若干个除尘孔501,且夹层5与投料箱1内壁之间形成除尘腔;所述投料箱1的侧部设有解袋口102,解袋口102与投料口109连通,且解袋口102处连接有解袋门103;所述除尘管2的一端连通除尘腔,另一端通向布袋除尘器3的进风口301;所述投料箱1整体呈圆筒状结构,投料门101通过合页a104转动连接于投料箱1的顶部,且投料门101上连接有方便开合的把手105;所述夹层5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并连接于投料箱1内壁的上下两端,且夹层5与投料箱1同心设置,解袋口102处的夹层5弯折90
°
并连接于投料箱1内壁;所述解袋门103的一端通过合页b106转动连接于投料箱1外壁,另一端通过搭扣组件107可拆卸的连接于投料箱1外壁;所述除尘管2包括前段201与后段202,前段201呈“c”字型,其两端连接于投料箱1两侧,后段202的一端连接于前段201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布袋除尘器3的进风口301;所
述投料箱1的底端与下料阀门4之间连接有过渡仓6,且过渡仓6呈锥状结构;所述投料口109的内径尺寸小于或等于夹层5的内径尺寸;所述除尘孔501为长腰型状结构。
28.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例1在使用时,投料箱1中的粉尘易从解袋口102处蹿出;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具体地说:
29.所述解袋门103内侧与投料箱1接合处连接有密封垫108;本实施例解袋门103内侧与投料箱1接合处连接有密封垫108,提升投料箱1的密封性,防止粉尘从解袋门103处蹿出。
30.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3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32.在工作时,装有原料的吨袋通过反应釜上方的吊运装置辅助吊运至投料箱1上方,打开投料门101,吨袋的出料口落入投料口109,工人打开解袋门103,双手伸入至解袋口102,解除吨袋底部出料口处的绳子,并关闭解袋门103进行投料;投料时产生的无组织粉尘,由于布袋除尘器3的负压作用,会从除尘口进入到除尘管2中,并最终被布袋除尘器3所收集,并再次利用;物料经过渡仓6及下料阀门4落入至反应釜中。
33.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0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