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部的照明灯有多种功能,其中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顶面中央位置的阅读灯尤为重要,阅读灯帮助司机能够看清中控的各种按钮,便于操作变速箱档位,以及看起文字性的东西等,阅读灯最重要是起到前排照明作用,现有的阅读大多数只有单独的开关控制,无法调节亮度,实际使用较为不便,而且光线是朝下方四周散发的,无法引导、遮罩光线,当主驾驶位需要较强的光线、副驾驶位需要较弱的光线,或者主驾驶位需要较弱的光线、副驾驶位需要较强的光线,是无法方便调节的。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主要解决怎么方便调节汽车前排阅读灯以获得不同强弱光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包括顶板和封板,所述顶板内设置有若干主灯和呈直线排列的侧灯,所述顶板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侧灯工作的开关键,所述顶板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侧灯光照强度的调节旋钮;
6.所述封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封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遮罩光线、改变光照角度的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片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挡片内,所述第一挡片的侧面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设置有万向球,所述封板上设置有球槽,所述万向球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球槽中。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的边缘设置有若干插柱,所述透光区域的四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柱可插入所述插槽中。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灯和侧灯均为led灯,所述侧灯的照射范围大于所述主灯。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挡片可转动并完全进入所述凹槽中。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的表面均涂覆有反光材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调节旋钮能调节主灯和侧灯的光照亮度,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协作能够遮挡光线,以调节光线的照射方向、角度,也避免灯光过强而刺眼,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可根据个人习惯和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方便调节,整个内饰灯可安装在不同车型上,结构简单可靠,产业化前景良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整体顶视图;
15.图2为第一挡片打开时的顶视图;
16.图3为球槽和万向球的顶视图;
17.图4为第一挡片垂落时的侧视图;
18.图5为第一挡片垂落、第二挡片展开时的侧视图;
19.图6为第一挡片完全盖上后的顶视图;
20.图7为第二挡片展开后,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完全盖上后的顶视图。
21.上述顶视、侧视描述,是内饰灯安装在车辆内顶面后的方位描述。
22.附图标记说明:1、顶板;11、主灯;12、侧灯;13、调节旋钮;14、球槽;2、封板;21、开关键;22、透光区域;23、插槽;3、第一挡片;31、第二挡片;32、插柱;33、万向球;3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4.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如图1
‑
7所示,包括顶板1和封板2,顶板1中央内凹形成元件槽,元件槽内设置有若干主灯11和呈直线排列的侧灯12,侧灯12在两侧,用于增大照明范围,顶板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主灯11、侧灯12工作的开关键21,开关键21有若干个,分布控制主灯11和侧灯12,顶板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主灯11、侧灯12光照强度的调节旋钮13,调节旋钮13转动,以变化电路电阻大小,使通过主灯11和侧灯12的电路大小发生变化,具体电路为现有技术;
25.封板2可拆卸的安装在顶板1的元件槽内,封板2上设置有透光区域22和若干通孔、通槽,封板2安装上后,透光区域22正好对准主灯11,若干通孔、通槽分别让侧灯12、开关键21和调节旋钮13通过,封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遮罩光线、改变光照角度的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
26.第二挡片31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一挡片3内,第一挡片3的侧面设置有连杆34,连杆34的末端设置有万向球33,封板2上设置有球槽14,万向球33可转动的安装在球槽14中,万向球33的转动可使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移动、转动位置。
27.第一挡片3的边缘设置有若干插柱32,透光区域22的四周设置有插槽23,插柱32可插入插槽23中,当插柱32可插入插槽23中,第一挡片3正好封盖主灯11,或者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完全将主灯11封盖。
28.主灯11和侧灯12均为led灯,侧灯12的照射范围大于主灯11,侧灯12用于增大照明范围。
29.第一挡片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第二挡片31可转动并完全进入凹槽中,当第二挡片31进入凹槽中,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的表面平齐。
30.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的表面均涂覆有反光材质,当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垂
落时,反光材质将光线反射至主驾驶位和/或副驾驶位。
31.综上,整个内饰灯安装在车内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顶面中间,转动调节旋钮13可调节主灯11和侧灯12的照明亮度,可根据使用习惯和场景,将第一挡片3、第二挡片31移动,以遮罩、反射光线,也防止刺眼,如将第二挡片31展开,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自然垂落,垂直于封板2,此时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可将光线反射(如图5所示);
32.或者,第二挡片31收入第一挡片3中,第一挡片3完全遮罩主灯11,只留出一半主灯11数量(如图6所示);或者第二挡片31收入第一挡片3中,第一挡片3自然垂落,以遮盖主灯11(如图4所示)。
3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和封板(2),所述顶板(1)内设置有若干主灯(11)和呈直线排列的侧灯(12),所述顶板(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11)、侧灯(12)工作的开关键(21),所述顶板(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11)、侧灯(12)光照强度的调节旋钮(13);所述封板(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顶板(1)上,所述封板(2)上设置有透光区域(22),所述封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遮罩光线、改变光照角度的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片(31)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挡片(3)内,所述第一挡片(3)的侧面设置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的末端设置有万向球(33),所述封板(2)上设置有球槽(14),所述万向球(3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球槽(14)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片(3)的边缘设置有若干插柱(32),所述透光区域(22)的四周设置有插槽(23),所述插柱(32)可插入所述插槽(2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11)和侧灯(12)均为led灯,所述侧灯(12)的照射范围大于所述主灯(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片(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挡片(31)可转动并完全进入所述凹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片(3)和第二挡片(31)的表面均涂覆有反光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调节式汽车内饰灯,包括顶板和封板,所述顶板内设置有若干主灯和呈直线排列的侧灯,所述顶板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侧灯工作的开关键,所述顶板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灯、侧灯光照强度的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能调节主灯和侧灯的光照亮度,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协作能够遮挡光线,以调节光线的照射方向、角度,也避免灯光过强而刺眼,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可根据个人习惯和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方便调节,整个内饰灯可安装在不同车型上,结构简单可靠,产业化前景良好。化前景良好。化前景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创智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