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3.现有的充电桩上虽然设有散热孔或散热装置进行散热,但散热孔容易进尘和渗水,且会导致充电桩内的部件损坏,而散热装置又十分耗电,实用性不高,并且在安装充电桩时,为了使充电桩安装得更为稳固,通常会采用打孔方式通过螺栓与地面进行安装,该种方式虽然较为牢固,但在对充电桩进行维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将充电桩拆下,并且还可能会造成充电桩的磨损,不便于使用者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实用性低和不便于拆装维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包括:
6.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左侧开有充电槽,且所述充电槽内嵌入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末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枪,所述装置本体底部开有凹口,且所述装置本体左右两侧且靠近充电槽后方处开有插接槽,所述装置本体后方布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左右两侧开有与插接槽相匹配且相通的衔接槽,且所述衔接槽内插接有侧向块,所述安装底座前方左右两侧以及侧向块前方左端分别开有前孔位以及后孔位;
7.散热舱,所述散热舱位于装置本体前方下部且与其为一体设置,所述散热舱内壁后方贯穿有嵌入至装置本体内部的铝基板,且铝基板与散热舱的贯穿点处以及与装置本体的嵌接点处均通过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密封,所述散热舱内壁底部均匀排布有至少三个通过金属胶与铝基板粘接固定的鳍片,所述散热舱左右两侧开有至少三个均匀排布的散热孔,且所述散热舱左右两侧且位于散热孔下方处贯穿有与其相通的排液管,并且所述散热舱前方上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
8.优选的,所述凹口的深度与安装底座底部的厚度相同。
9.优选的,所述侧向块通过衔接槽全部卡入插接槽内后,所述后孔位与所述前孔位的位置将重合,且所述后孔位与前孔位的直径相同。
10.优选的,所述鳍片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cm,且所述鳍片通过铝基板与装置本体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铝基板以及鳍片表面均涂抹有厚度为0.3mm的绝缘漆。
12.优选的,所述充电线包括包裹在其表面的绝缘胶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安装底座以及侧向块,既方便使用者进行拆卸维修,且不影响装置本体的安装稳固度,同时通过设置散热舱、铝基板、鳍片以及排液管,不仅能够有效的对该种充电桩装置进行散热,同时能够减少能源的损耗,提升了该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拆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衔接槽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置本体的局部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
‑
装置本体,2
‑
插接槽,3
‑
充电槽,4
‑
充电线,5
‑
充电枪,6
‑
盖板,7
‑
散热舱,8
‑
铝基板,9
‑
鳍片,10
‑
散热孔,11
‑
排液管,12
‑
凹口,13
‑
安装底座,14
‑
侧向块,15
‑
衔接槽,16
‑
前孔位,17
‑
后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1,如图1
‑
3所示,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所述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包括:
20.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左侧开有充电槽3,且所述充电槽3内嵌入设置有充电线4,所述充电线4末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枪5,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开有凹口12,且所述装置本体1左右两侧且靠近充电槽3后方处开有插接槽2,所述装置本体1后方布置有安装底座13,所述凹口12的深度与安装底座13底部的厚度相同,所述安装底座13左右两侧开有与插接槽2相匹配且相通的衔接槽15,且所述衔接槽15内插接有侧向块14,所述安装底座13前方左右两侧以及侧向块14前方左端分别开有前孔位16以及后孔位17,所述侧向块14通过衔接槽15全部卡入插接槽2内后,所述后孔位17与所述前孔位16的位置将重合,且所述后孔位17与前孔位16的直径相同,使用者在对该种充电桩装置进行安装时,可以先通过螺栓等固定零件将安装底座13安装至地面,然后将安装底座13底部卡在凹口12内,使得安装底座13底部与装置本体1底部持平,同时适当移动装置本体1,使得衔接槽15对准插接槽2,然后再向内侧移动侧向块14,使得侧向块14贯穿衔接槽15后全部插入插接槽2内,前孔位16与后孔位17的位置将重合,然后使用者即可将螺钉等零件钉入前孔位16以及后孔位17中,使得装置本体1得以稳固的安装在安装底座13上,且由于侧向块14的限制,使得装置本体1不易挪动,在拆卸时,只需将前孔位16以及后孔位17内的螺钉拆下即可,既方便使用者进行拆卸维修,且不影响装置本体1的安装稳固度。
21.实施例2,如图1以及图3所示,散热舱7,所述散热舱7位于装置本体1前方下部且与其为一体设置,所述散热舱7内壁后方贯穿有嵌入至装置本体1内部的铝基板8,且铝基板8与散热舱7的贯穿点处以及与装置本体1的嵌接点处均通过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密封,所述散热舱7内壁底部均匀排布有至少三个通过金属胶与铝基板8粘接固定的鳍片9,所述铝基板8
以及鳍片9表面均涂抹有厚度为0.3mm的绝缘漆,所述鳍片9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cm,且所述鳍片9通过铝基板8与装置本体1连接,所述散热舱7左右两侧开有至少三个均匀排布的散热孔10,且所述散热舱7左右两侧且位于散热孔10下方处贯穿有与其相通的排液管11,并且所述散热舱7前方上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6,同时,当该种充电桩装置投入使用时,由于铝基板8具有良好的导热率,其内部所产生的高温将被铝基板8吸收,并传导至鳍片9,且通过鳍片9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能够使热量充分的从散热孔10散出,即使在雨天雨水通过散热孔10渗入散热舱7内,雨水也将存积在散热舱7内,且通过排液管11排出,而因铝基板8以及鳍片9表面均涂抹有厚度为0.3mm的绝缘漆,即使雨水存积在散热舱7内且浸没在铝基板8以及鳍片9周围,铝基板8以及鳍片9也难以产生导电的现象,不仅安全且实用性较强。
22.所述充电线4包括包裹在其表面的绝缘胶管,充电线4表面包裹的绝缘胶管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并避免充电线4因破损而产生的触电现象。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