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5



1.本技术涉及注射器检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逐步深化,进一步确定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地位,对胰岛素的使用越发广泛。由于胰岛素需要每天注射,因而患者的大部分注射发生在家里。其中,注射胰岛素主要使用到的是药物注射器。
3.在注射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注射器的启动力进行检测,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注射器的过程中较为方便的启动注射器,同时也避免启动力过小使注射器受到碰撞便能启动,在对注射器的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般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作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对注射器启动力进行检测效率较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工作人员检测启动力时的工作效率且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移动模组和设置于第一移动模组上的第二移动模组,所述第一移动模组和第二移动模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模组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启动力的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的输出端连接于计算机,所述压力检测器上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注射器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抵接注射器的抵接座,所述抵接座与所述支撑座开设有贯穿的流通槽,所述流通槽供注射液下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启动力数值的过程中,先使第二移动模组在第一移动模组上移动,使第一夹持机构处于待检测的注射器的上方,此时启动第二移动模组使移动块在第二移动模组上沿第二移动模组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移动块带动第一夹持机构向支撑座方向移动,当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移动至注射器的侧壁时,启动第一夹持机构使第一夹持机构抓取注射器,此时再将移动块向上移动带动注射器向上移动,再移动第一移动模组使注射器处于抵接座的上方,使注射器向抵接座靠近并挤压抵接座,此时注射器所受到的挤压力通过第一夹持机构和固定块传输到压力检测器上,当注射器喷出注射液时,压力检测器检测出注射器启动所需的启动力并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显示,通过该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对启动力进行测量,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设置在检测的过程中均通过机器完成,以减小工作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所述抵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流通槽开口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注射器内注射液高度的液位检测装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射器排出注射液时,液位检测装置根据信号的传输关系对注射液的高度进行判断,根据注射液液位下降的速度对注射器完全喷出注射液所需的时间进行判断,以便于研发人员对注射器的合理注射时间进行调整。
11.可选的,还包括重量检测装置与放置于重量检测装置上用于接纳注射液的容纳杯,所述容纳杯位于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抵接座的一侧,且所述容纳杯的开口与所述流通槽位置相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内喷出的注射液移动至容纳杯内,以避免注射液流到检测环境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重量检测装置的设置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流到容纳杯中的注射液进行测量,以检测注射器中的注射液是否能够完全流出。
13.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注射器帽盖的第二夹持机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注射器在未使用时挤压喷出注射液,一般会在注射器上加上盖帽,当第一夹持机构将注射器夹起时,第二移动模组在第一移动模组上移动,使注射器处于第二夹持机构的上方,此时控制移动块在第二移动模组上向下移动使注射器的帽盖移动至第二夹持机构的夹持部之间,启动第二夹持机构使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住帽盖,再向上移动注射器能够使注射器本体与帽盖进行分离,以便于后续注射器的出液。
15.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使用完成的注射器的收纳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盒的设置使被拔取的帽盖能够进行收集,以减小帽盖四处散落的情况发生;同时,注射完成的注射器能通过在第二移动模组和第一移动模组上的移动能够处于收纳盒的上方,再松开第一夹持机构能够使注射完成的注射器掉落至收纳盒中进行收集。
17.可选的,还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机架、第一移动模组、第二移动模组和支撑座均处于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转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开合处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柜门上远离容纳槽的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远离柜门转动连接的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柜体的设置使注射器的检测过程均处于密闭环境,以减小外界环境对检测过程造成的影响,同时,在检测装置未使用时,柜体能够对第一移动模组和第二移动模组等起到保护作用,以减小检测装置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把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柜门着力,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柜门进行打开或关闭;此外接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体检测装置的启闭,当柜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装置无法作业,以减小工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容纳槽侧壁设置有用于检测声音大小的分贝仪,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注射器移动过程的摄像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射器上达到启动力时,注射器内部通路能够流出注射液,此时会发出提示声以提示使用者注射器处于注射状态,分贝仪的使用用于检测提示声的大小,用于检测注射器所发出的提示声是否满足产品要求;摄像头的设置使工作人员不需要现场盯着柜体内的工作过程,便于工作人员对注射器的检测进行观察。
21.可选的,所述分贝仪与所述摄像头分别与计算机通讯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分贝仪所读取的读数进行分析,以快速的判断出注射器启动时所发出的提示声是否满足产品要求;计算机与摄像头相
连使摄像头上所采集到的图像能够传输到计算机中,工作人员只需要观察计算机中的画面即可对注射器的检测过程进行观察,方便工作人员作业。
23.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上具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孔,所述放置座上的插孔数量至少为两个。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座的设置用于注射器的放置,使注射器检测之前,注射器能够竖直放置于柜体内,以减小第一夹持机构未夹住注射器前注射器倾倒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注射器被拿取检测时的稳定性;同时,至少两个插孔的设置使检测装置对其中一根注射器检测完成后能够立马对另一注射器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装置对注射器的检测工作效率。
25.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实验室环境中,或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生产现场。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该检测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对不同情况下的注射器进行检测,若检测装置设置于实验室环境中,生产的产品抽样运输至实验室中,以检测样品的合格率,若检测装置设置于生产现场,则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注射器进行随机抽检。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第一夹持机构与压力检测器的配合来检测注射器的启动力提高了工作人员作业的效率且减小了工作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9.2.液位检测装置的设置使检测人员能够对注射器的注射时间进行检测;
30.3.重量检测装置的设置使检测人员能够对注射器内的注射液是否完全注射进行检测,以减小生产出的注射器无法完全注射注射液的情况发生;
31.4.通过摄像头、分贝仪以及其他相关传感器检测获得的参数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记录储存,可对检测参数即时调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移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35.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第一移动模组;201、壳体;202、电机;203、丝杆;204、丝杆螺母;205、移动板;206、限位部;207、限位槽;3、第二移动模组;4、移动块;5、压力检测器;6、固定块;7、第一夹持机构;8、支撑座;9、抵接座;10、流通槽;11、安装座;12、红外发射器;13、红外接收器;14、重量秤;15、容纳杯;16、第二夹持机构;17、收纳盒;18、柜体;19、容纳槽;20、柜门;21、把手;22、分贝仪;23、摄像头;24、放置座;25、插孔;26、接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参照图1,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柜,机柜的前表面开设有容纳槽19,容纳槽19用于放置检测注射器的各种仪器,容纳槽19的开口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柜门20,当两个柜门20抵接时,容纳槽19的开口被堵住。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柜门20进行控制,在柜门20上远离容纳槽19的一表面焊接有把手21,把
手21设置于柜门20上远离转动连接的一侧,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柜门20打开或关闭时,使用把手21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力,使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柜门20打开或关闭。
39.为了提高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在柜门20的开合处设置有接触传感器26,当柜门20处于关闭状态时,柜门20的边缘与接触传感器26处于长时间接触状态,柜体18内的运动机构能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柜体18内的运动机构能按计算机的预设程序正常移动,当柜门20处于打开状态时,柜门20的边缘与接触传感器26处于未接触状态,柜体18内的运动机构则转变为处于急停状态,此时柜体18内的运动机构无法继续移动,避免运动机构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40.参照图1和图2,在容纳槽19的下侧壁焊接有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模组2,第一移动模组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上焊接有电机202,电机202的输出轴上焊接有丝杆203,丝杆203与电机20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丝杆203上螺纹连接有丝杆203螺母,丝杆203螺母上焊接有移动板205,壳体201的两侧沿壳体2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限位部206,限位部206上开设有限位槽207,移动板205的两侧插接于限位槽207内。启动电机202,使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203转动,此时螺纹连接于丝杆203的丝杆203螺母能够相对丝杆203进行移动,因为移动板205被限位槽207周向限位,使丝杆203螺母无法随丝杆203转动,从而使丝杆203螺母在丝杆203上沿丝杆203的轴向进行运动,从而使移动板205能够沿壳体20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第一移动模组2平行于容纳槽19的下侧壁设置。
41.参照图1和图3,在第一移动模组2的移动板205上焊接有第二移动模组3,第二移动模组3中的移动板205与第一移动模组2中的移动板205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第二移动模组3的结构与第一移动模组2结构相同,不予赘述。第二移动模组3的移动板205上焊接有移动块4,移动块4的形状为长方体,移动块4的下表面焊接有压力检测器5,压力检测器5的整体呈s型,压力检测器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于柜体18外部的计算机上,当挤压压力检测器5的上下两端时,压力检测器5能够输出压力数值到计算机中。压力检测器5的下端面焊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焊接有第一夹持机构7,第一夹持机构7可以为电动夹爪,也可以为气动夹爪等,第一夹持机构7与第二移动模组3相平行且第一夹持机构7朝向容纳槽19的下侧壁。
42.容纳槽19的下侧壁焊接有放置座24,放置座24处于第一夹持机构7的下方,放置座24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孔25,插孔25与第一夹持机构7对齐,使第一夹持机构7能够对插孔25内的注射器进行夹持。为了便于第一夹持机构7能够在试验完一根注射器后能够立即抓取另一注射器,放置座24上的插孔25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以三个插孔25进行说明。三个插孔25所构成的直线因与第二移动模组3垂直,且三个插孔25均能够与第一夹持机构7对齐。
43.参照图1和图4,在容纳槽19的下侧壁焊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的上表面焊接有抵接座9,抵接座9的形状为长方体且抵接座9的一表面与支撑座8的上表面紧贴,当注射器抵接于抵接座9上且不断向下移动时,注射器内的部件会不断收缩直至注射器喷出注射液,此时使注射器喷出注射液所需的力称为启动力,抵接座9处于能够与注射器对齐的位置。当第一夹持机构7夹持注射器到抵接座9的上方时,启动第二移动模组3使注射器不断下移直至抵接抵接座9,抵接座9对注射器不断挤压,该挤压力能够通过压力检测器5进行检测,当注射器喷出注射液时,该挤压力即为启动力能够被压力检测器5所检测到并传输到外部的计
算器中进行记录。
44.为了使注射器喷出的注射液不会流到支撑座8上,在抵接座9和支撑座8上开设有贯通的流通槽10,当注射器移动至抵接座9上时,注射器抵接于流通槽10开口处边缘,使注射器的出液口能从流通槽10中部流下。为了使注射液不会流到容纳槽19的下侧壁上,在抵接座9的下方设置有容纳杯15,容纳杯15具有朝上的开口,容纳杯15的开口处于流通槽10的下方,使注射液能够通过流通槽10的中部流到容纳杯15内进行收集。为了检测注射器内的注射液是否注射完全,在容纳槽19的下侧壁上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中重量检测装置为重量秤14,重量秤14的测量部朝上,容纳杯15放置于重量秤14的测量部上,当注射器的注射过程结束后,读取重量秤14前后的数值,能够得出注射液的重量,该重量与原本注射器内的注射液重量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得出注射器是否注射完全。
45.为了检测注射器的注射时间,在支撑座8上焊接有两个安装座11,两个安装座11分别设置于流通槽10开口边缘处相对的两侧,在安装座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注射液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可以为对射红外传感器,也可以为反射红外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以对射红外传感器进行说明。对射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12和红外接收器13,红外发射器12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座11上朝向另一安装座11的端面上,红外接收器13安装于另一安装座11上与红外发射器12对齐的位置,红外接收器13能够接收红外发射器12发出的红外信号,红外发射器12和红外接收器13均通过导线连接于外部的计算机。当注射器移动至红外接收器13和红外发射器12之间时,红外发射器12发出的红外线被注射液所折射,从而使红外接收器13无法接收到红外信号。当注射器内的注射液不断喷出时,注射液的高度下降,当注射液移动至不能折射红外线的位置时,红外接收器13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从而根据注射液能够喷出的时间到红外接收器13能接收到红外信号的时间来对注射器的注射时间进行判断。
46.参照图1,在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在受挤压部安装帽盖,以减小注射器在放置的过程中注射液流出的情况。为了便于检测过程中帽盖能够相对注射器本体脱离,在支撑座8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夹持机构16,第二夹持机构16可以为电动夹爪,也可以为气动夹爪等,第二夹持机构16与第一夹持机构7垂直设置,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能够与第一夹持机构7的夹持部相对齐,使第一夹持机构7夹持注射器时能够将注射器移动至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之间。当注射器上的帽盖处于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之间时,启动第二夹持机构16使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夹紧帽盖,此时向上移动注射器能够将帽盖从注射器上脱下,以便于后续检测。
47.为了使帽盖能够进行收集处理,在容纳槽19的下侧壁放置有收纳盒17,收纳盒17具有朝上的开口,收纳盒17的开口处于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的下方,当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夹持住使帽盖相对注射器本体脱离时,松开第二夹持机构16的夹持部能够使帽盖掉落至收纳盒17中进行收集。同时,注射完成的注射器通过移动也能够掉落至收纳盒17中,以便于注射器的处理。
48.在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若挤压力达到启动力时,注射器会发出提示音以提醒使用者注射器处于注射状态。为了使使用者能够听到提示音,在容纳槽19的侧壁安装有分贝仪22,用于检测提示音分贝的大小,分贝仪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于外部的计算机上,分贝仪22所采取到的声音大小传输到计算机中以供工作人员观测。为了便于检测人员对注射
器的移动过程进行监测,在容纳槽19内设置有摄像头23,摄像头23朝向支撑座8方向,摄像头23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的计算机中,使工作人员通过外部的计算机能够观察到内部检测的过程,当检测装置内发现异常时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
49.为了便于检测装置对注射器进行检测,该检测装置设置于实验室环境下或处于生产现场中,以对样品随机抽检。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注射器自动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第一移动模组2使第二移动模组3移动至放置座24上方,再启动第二移动模组3使第一夹持机构7移动至注射器两侧并将注射器夹起,此时移动第二移动模组3使第二移动模组3处于第二夹持机构16的上方,向下移动第一夹持机构7使第二夹持机构16夹持板注射器的帽盖,再向上移动第一夹持机构7使注射器的帽盖分离,再移动第二移动模组3使注射器处于抵接座9的上方,向下移动注射器使抵接座9抵接注射器且不断挤压注射器,当注射器喷出注射液时,压力检测器5检测到注射器所需的启动力,此时注射器传出的提示音被分贝仪22所接收,注射器的注射时间通过红外发射器12和红外接收器13进行判断,观察重量秤14前后数值的变化量对注射器是否注射完全进行判断,当注射器完成注射工作时,移动注射器至收纳盒17的上方,松开第一夹持机构7使注射器掉落至收纳盒17中进行收集。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0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