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内置光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是最实用最重要的一类激光器。它体积小、寿命长,并可采用简单的注入电流的方式来泵浦,其工作电压和电流与集成电路兼容,因而可与之单片集成。并且还可以用高达ghz的频率直接进行电流调制以获得高速调制的激光输出。由于这些优点,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在激光通信、光存储、光陀螺、激光打印、测距以及雷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一些工业应用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中,背光管上光源稳定性也是影响光源输出品质的重要因素。若是对背光管的外围环境直接使用光传感器,第一,背光管周围环境元器件较多,光源干扰影响较大;第二,安装位置也往往决定检测精度,激光器内的空间配置复杂,不能占据很好的位置对其进行传感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内置光控装置,实现了对背光管的背光源进行较为精准的光检测,便于对背光管的光参数进行实时系统判断。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内置光控装置,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内配置有背光管,半导体激光器内置有光控装置,光控装置与背光管之间连接有光纤;光控装置内配置有挡光板,挡光板的一侧面嵌入设有一光敏电阻;光控装置内配置有pcb板,pcb板包括控制模块、恒压源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挡光板上的光敏电阻与恒压源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形成电回路,控制模块通过信号采集线路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光纤的一端配置有与背光管配合连接的背光接头,光纤的另一端配置有与光控装置配合连接的光控接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背光接头上设有与光纤相连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与背光管的背光源相配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光控接头上设有与光纤相连的透镜结构,光敏电阻与光控接头上的透镜结构位置相配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挡光板的外侧设有挡光插接槽板,挡光插接槽板与光敏电阻之间通过电导线连接;pcb板的外侧设有pcb插接槽板,pcb插接槽板与挡光插接槽板之间连接有内置排线;内置排线的两端都配置有排线引脚插头,一个排线引脚插头插接在挡光插接槽板上,另外一个排线引脚插头插接在pcb插接槽板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光控装置的外围配置有固定安装脚板,光控装置通过固定安装脚板加固安装在半导体激光器内部的空档位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与半导体激光器内背光管光导连接的光控装置,搭建内置防止逸光的光敏电阻传感方式,对背光管的背光源进行较为精准的光检测,便于对背光管的光参数进行实时系统判断。同时光控装置伴随光纤的使用,可以安装在激光器内的各个位置,提高了激光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半导体激光器内置光控装置的配置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
半导体激光器;2
‑
tec制冷器;3
‑
激光器;4
‑
透镜;5
‑
背光管;6
‑
光控装置,601
‑
挡光板,602
‑
光敏电阻,603
‑
挡光插接槽板,604
‑
固定安装脚板;7
‑
光纤,701
‑
背光接头,702
‑
光控接头;8
‑
pcb板,801
‑
控制模块,802
‑
恒压源模块,803
‑
电流检测模块,804
‑
pcb插接槽板;9
‑
内置排线,901
‑
排线引脚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实施例一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结构配置中:
[0024]
半导体激光器1内配置有背光管5,半导体激光器1内置有光控装置6,光控装置6与背光管5之间连接有光纤7。
[0025]
光控装置6内配置有挡光板601,挡光板601的一侧面嵌入设有一光敏电阻602,光敏电阻602与光控接头702上的透镜结构位置相配合。挡光板601的外侧设有挡光插接槽板603,挡光插接槽板603与光敏电阻602之间通过电导线连接。
[0026]
实施例二
[0027]
基于实施例一,在本实用新型结构配置中:
[0028]
光纤7的一端配置有背光接头701,背光接头701与背光管5配合连接,背光接头701上设有与光纤7相连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与背光管5的背光源相配合。光纤7的另一端配置有光控接头702,光控接头702与光控装置6配合连接,光控接头702上设有与光纤7相连的透镜结构。
[0029]
实施例三
[0030]
基于实施例一,在本实用新型结构配置中:
[0031]
pcb板8包括控制模块801、恒压源模块802和电流检测模块803,挡光板601上的光敏电阻602与恒压源模块802、电流检测模块803形成电回路,控制模块801通过信号采集线路与电流检测模块803连接。pcb板8的外侧设有pcb插接槽板804,pcb插接槽板804与挡光插接槽板603之间连接有内置排线9。内置排线9的两端都配置有排线引脚插头901,一个排线引脚插头901插接在挡光插接槽板603上,另外一个排线引脚插头901插接在pcb插接槽板804上。
[0032]
实施例四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
[0034]
光纤7的背光接头701获取到背光管5上的光源变化,光源变化通过光纤7传导至光控装置6中。光控装置6中,光敏电阻602与光纤7的光控接头702紧密接触,挡光板601阻挡光源逸出。光敏电阻602与恒压源模块802处于同一回路,当光纤7传导至光控接头702上的光源强度发生变化时,光敏电阻602阻值发生改变,恒压源模块802作用下,整个电回路的电流发生改变,电流检测模块803检测到恒压源电回路电流发生变化,控制模块801判定光敏电阻602,即接收到的背光管5光源发生变化,进行性能或故障判断。
[003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6]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