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发光类的游乐设备,结构单一且大都是平面灯光,灯光效果较差,个别为立体造型,但骨架过于突出,与灯光未能很好地融合,整体趣味性较差。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立体发光装置,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趣味性强、造型效果美观。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立体发光装置,包括:
7.立体骨架结构,所述立体骨架结构上设置有若干灯组部件;
8.光源器,所述光源器电性连接在各所述灯组部件的末端,并为各所述灯组部件提供光源;
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光源器,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器发出光源的亮度、颜色和持续时间。优选地,各所述灯组部件由多根光纤灯带组成。
10.优选地,各所述光纤灯带通过轧带安装在立体骨架结构上。
11.优选地,各所述光纤灯带通过导流装置汇总到光源器的发光口,所述光源器发出的光源导入到光纤灯带发出通体亮光。
12.优选地,所述光源器的数量与所述灯组部件的数量相等,所述光源器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在所述灯组部件的末端。
13.优选地,各所述光源器可发出rgb色彩的光源。
14.优选地,所述立体骨架结构采用黑色不反光的钢丝制作而成。
15.优选地,所述立体骨架结构依附原模焊接制作而成。
16.优选地,所述立体骨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悬吊安装的吊挂孔。
17.优选地,所述灯组部件具有光逃逸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发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通过在立体骨架结构上安装灯组部件,将灯组部件末端连接光源器,灯组部件发出亮光后点亮立体骨架结构,在星空背景烘托下实现忽隐忽现的立体发光效果,使得趣味性强、造型效果美观;同时,该立体发光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发光装置的第一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发光装置的第二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发光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立体骨架结构1,所述立体骨架结构1上设置有若干灯组部件2;
26.光源器3,所述光源器3电性连接在各所述灯组部件2的末端,为各所述灯组部件2提供光源;
27.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光源器3,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器3发出光源的亮度、颜色和持续时间。所述灯组部件2由多根光纤灯带组成(光纤灯带的长度取决于立体骨架结构1),所述光纤灯带通过轧带安装在立体骨架结构1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立体骨架结构1上。
28.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光纤灯带通过导流装置5汇总到光源器3的发光口,所述光源器3发出的光源导入到光纤灯带发出通体亮光,每个所述光源器3都能够发出rgb色彩的光源。其中,导流装置5对光纤灯带起集束导向作用,确保更多的光源垂直入射到光纤灯带截面,以达到最佳亮度。
29.依据“少走重复路线和不遗漏”两个原则,用轧带将光纤灯带安装在立体骨架结构1上。立体造型之内的光纤灯带发出亮光,由于光纤灯带从光源器3引入到立体骨架结构1上,立体骨架结构1之外也有光纤灯带,且光源器3的发光口也会逃逸出光线,这些光都会影响立体骨架结构1的整体性,因此立体造型之外的光纤灯带和光源器3被遮挡住亮光。控制器4控制光源器3的亮度渐变、颜色变化、灯光持续时间等,且控制器4通过设定亮度

时间曲线来控制灯光效果变化。
30.所述灯组部件2在星空背景衬托下,发出由暗到亮、由亮到暗的渐变发光效果,配合立体造型,呈现出忽隐忽现的立体灯光效果。具体的,灯组部件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而设定。
31.灯组部件2的局部地方设置有光逃逸点,在接通光源的情形下可以形成局部突出亮点,有效的增加了立体层次感。在一个示例中,以斜切45度角,深度约1/3光纤直径,在灯组部件2的局部地方形成凹坑,以使其内部的光逃逸出一部分,形成局部突出亮点,但同一
根光纤切割数量应在合理范围内。
32.立体骨架结构1上有多根光纤灯带经过的地方用黑色胶布遮挡,保证此处只有一根亮着的光纤灯带,从而整体亮度基本一致。
33.具体实施时,在一个示例中,各灯组部件2可以由一个光源器控制。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光源器4的数量与所述灯组部件2的数量相等,各所述光源器4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在所述灯组部件2的末端,每个灯组部件2通过与其相连的光源器4控制,可以组合出更多种类的发光样式。具体的,光源器4的数量与装置造型的大小、复杂程度有关,装置造型越大、越复杂,所需的光源器4的数量也就越多,能呈现的效果也会更好。
34.具体实施时,所述立体骨架结构1采用黑色不反光的钢丝制作而成,该立体骨架结构1依据三维模型文件雕刻出原模,依附原模焊接制作,保证整体造型的完整和线条的流畅性,同时立体骨架结构1上设有吊挂孔,该吊挂孔用于悬吊安装立体骨架结构1。其中,由于该立体骨架结构1为异形造型,先采用手工雕塑出泥稿原模,再依据泥稿进行焊接制作(即依附原模焊接),以确保整个造型自然逼真。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发光装置,通过在立体骨架结构上安装灯组部件,将灯组部件末端连接光源器,灯组部件发出亮光后点亮立体骨架结构,在星空背景烘托下实现忽隐忽现的立体发光效果,使得趣味性强、造型效果美观;同时,该立体发光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36.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