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桩基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应变检测是一种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实验时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位置以及分析桩侧和桩端阻力。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201922440226.4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基桩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车体、导向架、重锤、加速装置、脱钩装置和提升装置;车体中部开设有一掉落孔;导向架安装于车体上且导向架下端开口与掉落孔相对;重锤滑接于导向架内;加速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架顶部上的上电磁铁和固定于重锤顶部上的下电磁铁,脱钩装置用于抓取重锤吊耳,提升装置用于提升重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所需测量的基桩处周边地面不平整,车体处于倾斜状态,重锤在提升装置的提升作用下,高应变检测装置的重心上升,故高应变检测装置容易产生倾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高应变检测装置容易产生倾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车体和滑移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检测本体,所述检测本体外周罩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检测本体滑移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车体滑移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升降滑移设置有两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铰接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支撑杆升降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筒将检测本体架设在车体上,车体将检测本体运输至桩基检测处,移动连接板,连接板带动检测本体滑移并对准桩基,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杆进行升降滑移运动,支撑杆通过推动连接筒转动,进而调节连接筒两侧至同一水平高度,上述结构设计的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通过驱动组件调节检测本体至两侧水平,可以有效地防止高应变检测装置因重心升高而产生的倾翻。
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连接板底壁上的梯形块、以及驱动所述梯形块滑移的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梯形块之间,每组所述支撑杆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梯形块两侧,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梯形块的一端与所述梯形块坡面滑移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梯形块滑移方向运动的限位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检测本体两侧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启动动力件,动力
件驱动梯形块在两个支撑杆之间滑移,滑移的梯形块作用于支撑杆,使得支撑杆沿着梯形块两侧的坡面滑移,限位件限制了支撑杆跟随梯形块一起朝向梯形块滑移的方向运动,此时支撑杆在梯形块坡面的支撑作用下产生升降运动,支撑杆推动连接筒转动,进而调节连接筒两侧至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高应变检测装置因重心升高而产生的倾翻。
1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固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支撑杆上沿其升降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块滑移适配的卡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与卡接槽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支撑杆跟随梯形块一起朝向梯形块滑移的方向运动,使得梯形块可以稳定驱动支撑杆进行升降滑移运动,实现对检测本体两侧的高度进行快速调整。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梯形块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块,所述梯形块的坡面上沿其倾斜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两端均为闭合设置,所述连接块滑移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与连接槽的相互作用使得支撑杆稳定滑移连接在梯形块的坡面上,使得梯形块可以稳定驱动支撑杆进行升降滑移运动,实现对检测本体两侧的高度进行稳定调整。
15.可选的,所述动力件设置为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梯形块上固接有与所述丝杆螺纹适配的滑块,所述丝杆穿设所述滑块设置,所述连接板上沿所述丝杆延伸方向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滑块滑移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梯形块滑移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作用驱动滑块沿着丝杆轴线方向滑移,限位杆限制了滑块跟随丝杆一起转动,使得丝杆可以稳定驱动滑块滑移,滑块在丝杆的驱动下带动梯形块在两个支撑杆之间进行稳定滑移。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固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沿所述检测本体滑移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筒上固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铰接块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在推动连接筒转动时,连接筒带动铰接块在铰接轴上转动,使得连接筒靠近支撑杆的端面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对连接筒和检测本体两侧的高度进行稳定调节,避免高应变检测装置朝向检测本体两侧的方向产生倾翻。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槽底壁上均布有多个用于降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槽底壁摩擦的滚珠。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将连接块与连接槽底壁之间的平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连接块的磨损,同时便于支撑杆沿着梯形块两侧的坡面进行滑移。
21.可选的,所述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一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增大了车体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高应变检测装置产生倾翻的可能性,配重块位于铰接轴的一端,可以阻止高应变检测装置产生沿铰接轴轴向方向上的倾翻。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丝杆通过滑块驱动梯形块在两个支撑杆之间滑移,支撑杆在连接块与连接槽的
相互作用下沿着梯形块的坡面进行滑移,实现支撑杆的升降滑移运动,支撑杆通过推动连接筒转动,进而调节连接筒两侧至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高应变检测装置因重心升高而产生的倾翻;
25.2.滚珠将连接块与连接槽底壁之间的平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连接块的磨损,同时便于支撑杆沿着梯形块两侧的坡面进行滑移;
26.3.配重块增大了车体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高应变检测装置产生倾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筒、连接板、支撑杆、驱动组件和电机的爆炸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卡接块、连接块、滑块、限位杆、电机、铰接轴、铰接块和滚珠的爆炸图。
30.附图标记:1、车体;2、检测本体;3、连接筒;4、连接板;5、支撑杆;6、驱动组件;61、梯形块;62、丝杆;7、卡接块;8、卡接槽;9、连接块;10、连接槽;11、滑块;12、限位杆;13、电机;14、铰接轴;15、铰接块;16、滚珠;1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参照图1,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车体1和检测本体2。
33.参照图1,车体1主要由支架、四个滚轮和四个垫脚组成,四个滚轮两两一组对称转动连接在车体1支架的两侧壁上,四个垫脚两两一组通过液压缸升降连接在车体1支架的两侧壁上,滚轮可调节车体1的位置,当车体1运输至桩基处时,启动液压缸,四个垫脚将车体1抬起,使得车体1被架设在地面上。
34.参照图1和图2,检测本体2滑移设置在车体1远离地面的一端,检测本体2外周罩设有连接筒3,车体1靠近连接筒3的端面上滑移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可在车体1上朝向一个方向进行滑移,检测本体2在连接筒3的支撑作用下升降连接在连接板4上,位于连接筒3正下方的连接板4上开设有用于检测本体2检测桩基应变的检测孔,且连接板4通过连接筒3带动检测本体2在车体1上朝向一个方向滑移;车体1的一端放置有配重块17,配重块17位于连接板4滑移的方向上,配重块17增大了车体1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高应变检测装置产生倾翻的可能性。
35.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板4上升降滑移设置有两组支撑杆5,每组支撑杆5均设有两个,两组支撑杆5沿连接板4滑移的方向间隔分布在连接板4上,同组的两个支撑杆5沿垂直连接板4滑移的方向间隔分布在连接板4上。
36.参照图2和图3,连接板4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5升降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设置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6与两组支撑杆5一一对应,驱动组件6包括梯形块61和动力件,梯形块61滑移连接在连接板4的底壁上,梯形块61设置为等腰梯形,同组的两个支撑杆5分别位于梯形块61的两侧,支撑杆5靠近梯形块61的一端与梯形块61坡面滑移连接。
37.参照图2和图3,动力件位于连接板4底壁与梯形块61之间,动力件设置为丝杆62,
丝杆62沿垂直于连接板4滑移的方向设置,丝杆62的两端均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板4的底壁上,位于丝杆62一端的连接板4上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上,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62的端部同轴连接。
38.参照图2和图3,梯形块61靠近丝杆62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滑块11,滑块11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滑块11上沿丝杆62的轴向方向贯穿开设有与丝杆62螺纹适配的螺纹孔,丝杆62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丝杆62穿设滑块11设置;连接板4上焊接固定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沿丝杆62延伸方向设置,且限位杆12穿设滑块11设置,滑块11滑移套设在限位杆12上,限位杆12限制了滑块11跟随丝杆62一起转动;电机13带动丝杆62转动,丝杆62通过滑块11带动梯形块61在两个支撑杆5之间进行滑移,使得支撑杆5沿着梯形块61坡面进行滑移。
39.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杆5靠近梯形块6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块9,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块9呈t型,梯形块61的坡面上沿其倾斜方向开设有连接槽10,连接槽10与连接块9滑移适配,连接块9滑移连接在连接槽10内,连接槽10的两端均为闭合设置;连接块9与连接槽10的相互作用使得支撑杆5稳定滑移连接在梯形块61的坡面上,使得支撑杆5可沿梯形块61的坡面进行稳定滑移运动。
40.参照图2和图3,连接槽10底壁上均布有多个滚珠16,滚珠16气浮设置在连接槽10的底壁上,连接块9靠近连接槽10底壁的端面与滚珠16滚动接触;滚珠16将连接块9与连接槽10底壁之间的平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连接块9的磨损,同时便于支撑杆5沿着梯形块61两侧的坡面进行滑移。
41.参照图2和图3,连接板4上设置有限制支撑杆5沿梯形块61滑移方向运动的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为卡接块7,卡接块7通过连接架焊接固定在支撑杆5远离梯形块61一侧的连接板4上,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块7呈t型,支撑杆5靠近卡接块7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卡接块7滑移适配的卡接槽8,卡接槽8沿支撑杆5升降方向设置;卡接块7与卡接槽8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支撑杆5跟随梯形块61一起朝向梯形块61滑移的方向运动,使得梯形块61可以稳定驱动支撑杆5进行升降滑移运动。
42.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杆5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与连接筒3铰接设置,支撑杆5靠近连接筒3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铰接轴14,铰接轴14沿检测本体2滑移方向设置,铰接轴14的一个端部朝向配重块17方向,连接筒3靠近连接板4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铰接块15,铰接块15转动连接在铰接轴14上;梯形块61驱动支撑杆5进行升降滑移时,支撑杆5远离梯形块61的一端推动连接筒3转动,连接筒3带动铰接块15在铰接轴14上转动,使得连接筒3靠近支撑杆5的端面与支撑杆5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对连接筒3和检测本体2两侧的高度进行稳定调节。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车体1将检测本体2运输至桩基检测处,移动连接板4,连接板4带动检测本体2滑移并对准桩基,启动电机13,电机13带动丝杆62转动,丝杆62通过螺纹作用驱动滑块11沿着丝杆62轴线方向滑移,限位杆12限制了滑块11跟随丝杆62一起转动,使得丝杆62可以稳定驱动滑块11滑移,滑块11在丝杆62的驱动下带动梯形块61在两个支撑杆5之间进行稳定滑移。
44.支撑杆5在连接块9与连接槽10的相互作用下沿着梯形块61的坡面进行滑移,同时卡接块7与卡接槽8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支撑杆5跟随梯形块61一起朝向梯形块61滑移的方向
运动,使得支撑杆5仅进行升降滑移运动;梯形块61驱动支撑杆5进行升降滑移时,支撑杆5远离梯形块61的一端推动连接筒3转动,连接筒3带动铰接块15在铰接轴14上转动,使得连接筒3靠近支撑杆5的端面与支撑杆5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对连接筒3和检测本体2两侧的高度进行稳定调节,使得连接筒3两侧至同一水平高度,有效地防止高应变检测装置因重心升高而产生的倾翻。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