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气密性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2.机油滤清器,又称机油格,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
3.然而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在使用时,机油滤清器上的密封圈与接触部位并没有完全贴合,从而影响机油滤清器整体的密封效果,当受到油液压力作用时,非常容易出现漏油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器。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器,包括有外壳、纸芯组件、止回阀、滤芯以及旁通阀,所述的纸芯组件、止回阀、滤芯以及旁通阀位于外壳内,外壳的上设置有外置密封板,所述的外置密封板上安装有塑料架,所述的塑料架上安装有工作端盖,且塑料架与工作端盖之间形成有安装凹槽,所述的安装凹槽上设置有外密封圈;外壳内设置有内置密封板,所述的内置密封板与塑料架之间具有第一支撑弹簧,且第一支撑弹簧上下分别与塑料架与内置密封板相抵触。
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机油滤清器在工作过程中,内密封板受到油液压力作用通过第一支撑弹簧将整个塑料架顶至工作端盖上,进一步使得外密封圈增大与工作端盖和塑料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密封圈密封效果,防止机油滤清器出油时发生漏油现象。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工作端盖两侧设有配合安装于塑料架上的安装部,所述的外密封圈开有适配于安装部的第一凹槽。
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外密封圈通过第一凹槽设置于工作端盖上,进一步让外密封圈更好的贴靠于工作端盖,避免发生油液压力过大,外密封圈脱离安装凹槽,从而让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失效。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密封圈与安装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垫,所述的外密封圈、安装凹槽以及工作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垫。
1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外密封圈受到油液压力对工作盖板与塑料架进行挤压时,第一弹性密封垫与第二弹性密封垫受到挤压可进一步提高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置密封板与内置密封板上设置有异型密封圈,所述的异型密封圈具有异型密封面与密封垫圈,且异型密封面与密封垫圈分别设置于外置密封板和内置密封板上。
12.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异型密封圈上的异型密封面与密封垫圈成型为一体,且分别贴靠于外置密封板与内置密封板上,从而保证机油过滤器与外部发动机完全密封,外
部发动机在运行时,机油过滤器不会松动和渗漏,从而提高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工作端盖上开有出油口与若干个进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均匀周向排列于工作端盖上,出油口与止回阀连通。
14.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机油从工作端盖上的进油口进入机油滤清器,经过过滤后,机油依次通过滤芯与止回阀,从工作端盖的出油口出来。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旁通阀内设有安装底座,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外壳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的安装底座与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
1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机油通过旁通阀前,由于油液压力,所述的旁通阀上安装底座通过第二支撑弹簧进行出油,确保机油的正常使用,使得纸芯组件的过滤效果最佳。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纸芯组件设置于滤芯的外表面上,所述的滤芯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滤芯安装板与下滤芯支撑板,且上滤芯安装板与下滤芯支撑板均为钩状结构。
1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本设计中的滤芯通过上滤芯安装板与下滤芯支撑板进行安装,当滤芯进行工作时,上滤芯安装板与下滤芯支撑板对纸芯组件与滤芯起到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滤芯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3.图4为图1中外壳与工作端盖的俯视图。
24.图中标记:外壳1、纸芯组件2、止回阀3、滤芯4、旁通阀5、外置密封板6、塑料架7、工作端盖8、安装凹槽9、外密封圈10、内置密封板11、第一支撑弹簧12、安装部13、第一凹槽14、第一弹性密封垫15、第二弹性密封垫16、异型密封圈17、异型密封面18、密封垫圈19、出油口20、进油口21、安装底座22、复位弹簧23、第二支撑弹簧24、上滤芯安装板25、下滤芯支撑板26。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27.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a处为外密封圈10与安装凹槽9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b处异型密封圈17的安装放大图,一种高效密封的机油滤清
器,包括有外壳1、纸芯组件2、止回阀3、滤芯4以及旁通阀5,所述的纸芯组件2、止回阀3、滤芯4以及旁通阀5均位于外壳1内;外壳1的上设置有外置密封板6,所述的外置密封板6上安装有塑料架7,所述的塑料架7上安装有工作端盖8,工作端盖8上开有出油口20与若干个进油口21,所述的进油口21均匀周向排列于工作端盖8上,出油口20与止回阀3连通,机油从工作端盖8上的进油口21进入机油滤清器,经过过滤后,机油依次通过滤芯4与止回阀3,从工作端盖8的出油口20出来;
28.机油滤清器上的密封圈与接触部位并没有完全贴合,当受到油液压力作用时,非常容易出现漏油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工作端盖8两侧设置有安装部13,所述的工作端盖8通过安装部13安装于塑料架7上,且塑料架7与工作端盖8之间形成有安装凹槽9,所述的安装凹槽9上设置有外密封圈10;
29.外壳1内设置有内置密封板11,所述的内置密封板11与塑料架7之间具有第一支撑弹簧12,且第一支撑弹簧12上下分别与塑料架7与内置密封板11相抵触;机油滤清器在工作过程中,内置密封板11受到油液压力作用通过第一支撑弹簧12将整个塑料架7顶至工作端盖8上,进一步使得外密封圈10增大与工作端盖8和塑料架7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密封圈10密封效果,防止机油滤清器出油时发生漏油现象。
30.由于工作端盖8上的安装部13与塑料架7之间形成有间隙,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外密封圈10开有第一凹槽14,所述的第一凹槽14与工作端盖8上的安装部13和塑料架7之间形成的间隙相互匹配,进一步让外密封圈10更好的贴靠于工作端盖8,避免发生油液压力过大,外密封圈10脱离安装凹槽9,从而让外密封圈10的密封性能失效。
31.为了提高外密封圈10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外密封圈10与安装凹槽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垫15,所述的外密封圈10、安装凹槽9以及工作端盖8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垫16;当外密封圈10受到油液压力对工作盖板与塑料架7进行挤压时,第一弹性密封垫15与第二弹性密封垫16受到挤压可进一步提高外密封圈10的密封性。
32.为了提高外置密封板6与内置密封板11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外置密封板6与内置密封板11上设置有异型密封圈17,所述的异型密封圈17具有异型密封面18与密封垫圈19, 异型密封圈17上的异型密封面18与密封垫圈19成型为一体,且分别贴靠于外置密封板6与内置密封板11上,从而保证机油过滤器与外部发动机完全密封,外部发动机在运行时,机油过滤器不会松动和渗漏,从而提高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33.为了让提高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旁通阀5内设置有安装底座22,所述的安装底座22上设置有复位弹簧23;外壳1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的安装底座22与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24; 机油通过旁通阀5前,由于油液压力,所述的旁通阀5上安装底座22通过第二支撑弹簧24进行出油,确保机油的正常使用,使得纸芯组件2的过滤效果最佳。
34.为了让纸芯组件2在过滤过程中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纸芯组件2设置于滤芯4的外表面上,所述的滤芯4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滤芯安装板25与下滤芯支撑板26,且上滤芯安装板25与下滤芯支撑板26均为钩状结构;本设计中的滤芯4通过上滤芯安装板25与下滤芯支撑板26进行安装,当滤芯4进行工作时,上滤芯安装板25与下滤芯支撑板26对纸芯组件2与滤芯4起到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滤芯4的稳定性能
35.工作方式:工作端盖8通过两侧的安装部13设置于塑料架7上,所述的塑料架7与工作端盖8之间形成有安装凹槽9,所述的安装凹槽9上设置有外密封圈10;
36.当内置密封板11受到油液压力作用通过第一支撑弹簧12将整个塑料架7顶至工作端盖8上,外密封圈10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密封垫15和第二弹性密封垫16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从而防止机油滤清器出油时发生漏油现象。
37.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9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