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


背景技术:

2.在临床上,进行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时,患者的伤口或切口会有很多的渗液流出,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敷贴来吸收渗液,但是现有的敷贴无法直观查看渗液的吸收量。传统的无菌敷贴是医用脱脂纱布,其中的吸水垫只能单纯起到吸收患者伤口或切口渗液的作用,单纯的吸收渗液,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医护人员不能实时判断渗液的吸收量,也就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做到更换敷贴的护理工作,易导致患者的伤口或切口受到感染,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实时知晓患者伤口或切口处的渗液量,以便于及时更换敷贴,避免导致患者的伤口或切口受到感染。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具有透明膜层,所述的透明膜层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海绵层,透明膜层内表面的一侧边可拆卸粘接有第一加强层,透明膜层内表面覆盖有离型纸层,透明膜层外表面静电附着有两张保护膜层,所述的两张保护膜层组合成对透明膜层外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层,在保护膜层内表面且对准透明膜层中间位置区域的一侧边固定粘接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的海绵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叠层设置的抗菌层、吸收层以及显色层构成。
5.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两张保护膜层的规格相同,两张第二加强层对称分布。
6.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透明膜层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的离型纸层的横截面尺寸以及所述的保护层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7.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海绵层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的离型纸层的厚度尺寸,所述的离型纸层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的保护膜层的厚度尺寸,所述的保护膜层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的透明膜层的厚度尺寸。
8.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透明膜层、所述的海绵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离型纸层、所述的保护膜层以及所述的第二加强层均为长方形。
9.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设置在所述的透明膜层内表面的宽边一侧,所述的第二加强层设置在所述的保护膜层内表面的长边一侧,且所述的第一加强层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的第二加强层的长度尺寸一致。
10.进一步具体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抗菌层的厚度为3~4mm,所述的吸收层的厚底为6~8mm,所述的显色层的厚度为3~4mm,所述的离型纸层的厚度为6~7mm,保护膜层的厚度为4~5mm,透明膜层的厚度为2~3m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实时知晓患者伤口或切口处的渗液量,以便于及时更换敷贴,避免导致患者的伤口或切口受到感染,可以在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时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的标号为:1、透明膜层;2、海绵层;3、第一加强层;4、离型纸层;5、保护膜层;6、第二加强层;201、抗菌层;202、吸收层;203、显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两侧”、“之间”、“中部”、“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具有透明膜层1,透明膜层1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海绵层2,透明膜层1内表面的一侧边可拆卸粘接有第一加强层3,透明膜层1内表面覆盖有离型纸层4,透明膜层1外表面静电附着有两张保护膜层5,两张保护膜层5组合成对透明膜层1外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层,在保护膜层5内表面且对准透明膜层1中间位置区域的一侧边固定粘接有第二加强层6,海绵层2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叠层设置的抗菌层201、吸收层202以及显色层203构成。
20.其中,透明膜层1直接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抗菌层201直接与患者伤口或切口处接触,吸收层202位于抗菌层201与显色层203两者之间,显色层203位于透明膜层1与吸收层202两者之间。
21.第一加强层3的材质和第二加强层6的材质与离型纸层4的材质相同。透明膜层1为透明塑料膜,保护膜层5也为透明塑料膜。离型纸是一种防止预浸料粘连,又可以保护预浸
料不受污染的防粘纸。离型纸由涂有防粘物质的纸制成,其型号要根据材质、厚薄、伸长率、单双面的差别而区分。离型纸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层为底纸,第二层为淋膜,第三层为硅油。
22.两张保护膜层5的规格相同,两张第二加强层6对称分布。透明膜层1的横截面尺寸、离型纸层4的横截面尺寸以及保护层的横截面尺寸相同,即透明膜层1的长度尺寸、离型纸层4的长度尺寸和保护层的长度尺寸相同,且透明膜层1的宽度尺寸、离型纸层4的宽度尺寸和保护层的宽度尺寸相同。海绵层2的厚度尺寸大于离型纸层4的厚度尺寸,离型纸层4的厚度尺寸大于保护膜层5的厚度尺寸,保护膜层5的厚度尺寸大于透明膜层1的厚度尺寸。透明膜层1、海绵层2、第一加强层3、离型纸层4、保护膜层5以及第二加强层6均为长方形。海绵层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透明膜层1的横截面尺寸,即海绵层2的长度尺寸小于透明膜层1的长度尺寸,海绵层2的宽度尺寸小于透明膜层1的宽度尺寸。第一加强层3设置在透明膜层1内表面的宽边一侧,第二加强层6设置在保护膜层5内表面的长边一侧,且第一加强层3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加强层6的长度尺寸一致。抗菌层201的厚度为3~4mm,吸收层202的厚底为6~8mm,显色层203的厚度为3~4mm,离型纸层4的厚度为6~7mm,保护膜层5的厚度为4~5mm,透明膜层1的厚度为2~3mm。
23.显色层203遇水变色,当渗液的吸收量到达一定程度时,显色层开始变色,从变色的面积可以观察吸收量。具体地,显色层203中含有粉末状的碘粉,碘粉在没有接触液体之前是白色的,当碘粉接触到液体后就会变成蓝色。
24.该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的使用过程是:首先沿着粘接有第一加强层3的一端,将离型纸层4揭掉,然后将固定有海绵层2的透明膜层1粘贴到对应的患者伤口或切口处,再捏住两张第二加强层6将两张保护膜层5分别揭掉,最后用手抚平整个透明膜层1,让透明膜层1与皮肤充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层3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揭掉,也可以保留,当将第一加强层3保留时,在需要更换敷贴时,可以捏住第一加强层3将整张透明膜层1揭掉。
25.该可观察吸收量的敷贴,可以实时知晓患者伤口或切口处的渗液量,以便于及时更换敷贴,避免导致患者的伤口或切口受到感染,可以在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时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9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