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厂房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柜架或排架结构的用于工商业用途的房子,厂房内进行一些工业活动,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为保证工人工作环境的良好,避免粉尘飘扬,因而需要使用到一种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
3.在现有的技术中,多数的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在使用时,进行通风过程中通风装置内部集中了大量粉尘,在换气时又将粉尘重新带入厂房内部,使得厂房内部粉尘飘扬,因此公开了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尘网、振动器和集尘槽,向外换气时由挡尘网吸附灰尘,然后由振动器振动,使得粉尘落下至集尘槽内集中。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箱体,所述中空箱体内壁的两侧均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的一端安装有挡尘网,所述中空箱体底部开有矩形口,所述挡尘网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振动器,所述中空箱体的顶部设有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中空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空箱体底部两侧均设有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安装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的顶部与所述中空箱体的底部相贴合。
6.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挡尘网、换气机构、振动器、驱动机构和集尘槽,向外换气时由挡尘网吸附灰尘,集中一定灰尘后通过驱动机构将集尘槽移动至挡尘网下方,然后启动振动器进行振动,使得粉尘落下至集尘槽内,然后再由驱动机构将集尘槽移动至边缘,然后再启动换气机构,将外部气体鼓入内部,从而避免将挡尘网的粉尘带入厂房内部。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座,所述滑座滑动卡接在所述滑槽的内壁上,所述滑座的一端安装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一端滑动卡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挡尘网的一侧。
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滑座、伸缩筒、伸缩杆和连接板,振动器振动后带动挡尘网抖动,使得粉尘落下,两侧滑座横向卡接滑动,加上伸缩筒和伸缩杆的相对运动加剧挡尘网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
9.优选的,所述伸缩筒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缓冲弹簧绕接在所述伸缩筒和所述伸缩杆的圆周外壁上。
1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振动加剧挡尘网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保证挡尘网的整洁。
11.优选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安装在所述中空箱体的顶部,所述气泵
是一端插接有第一气管。
12.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气泵和第一气管,启动气泵后通过第一气管可以抽气或者吸气,从而进行换气。
13.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中空箱体位于所述中空箱体的内部。
1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气管,第二气管在中空箱体内部,便于抽出厂房气体,或者将外界气体送入厂房。
15.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所述中空箱体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集尘槽的一侧外壁上。
16.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动滑轨和滑块,启动电动滑轨后使得滑块移动,便于带动集尘槽进行移动,需要集尘时将其移动到挡尘网下方,需要向内部通气时移开。
17.优选的,所述集尘槽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吸尘纸。
1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吸尘纸,进入集尘槽的粉尘集中吸附在吸尘纸表面,方便处理。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挡尘网、换气机构、振动器、驱动机构和集尘槽,向外换气时由挡尘网吸附灰尘,集中一定灰尘后通过驱动机构将集尘槽移动至挡尘网下方,然后启动振动器进行振动,使得粉尘落下至集尘槽内,然后再由驱动机构将集尘槽移动至边缘,然后再启动换气机构,将外部气体鼓入内部,从而避免将挡尘网的粉尘带入厂房内部。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滑座、伸缩筒、伸缩杆和缓冲弹簧,振动器振动后带动挡尘网抖动,使得粉尘落下,两侧滑座横向卡接滑动,加上缓冲弹簧的振动加剧挡尘网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保证挡尘网的整洁。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施例中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图中:1、中空箱体;2、气泵;3、第一气管;4、第二气管;5、支撑板;6、滑块;7、电动滑轨;8、集尘槽;9、滑座;10、振动器;11、挡尘网;12、连接板;13、伸缩杆;14、伸缩筒;15、缓冲弹簧;16、连接杆;17、吸尘纸。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参考图1

3所示的厂房建筑用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箱体1,中空箱体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中空箱体结构,例如木质中空箱体。
31.中空箱体1内壁的两侧均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的一端安装有挡尘网11,中空箱体1底部开有矩形口,通过挡尘网11吸附灰尘,减少厂房内部的灰尘。
32.挡尘网11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振动器10,中空箱体1的顶部设有换气机构,换气机构抽气时由挡尘网11集尘,然后换气机构向厂房送气,换气机构的一端与中空箱体1的内部相连通,中空箱体1底部两侧均设有驱动机构,两个驱动机构安装有集尘槽8,集尘槽8的顶部与中空箱体1的底部相贴合,集尘槽8用于集中挡尘网11表面附着的灰尘。
33.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挡尘网11、换气机构、振动器10、驱动机构和集尘槽8,向外换气时由挡尘网11吸附灰尘,集中一定灰尘后通过驱动机构将集尘槽8移动至挡尘网11下方,然后启动振动器10进行振动,使得粉尘落下至集尘槽8内,然后再由驱动机构将集尘槽8移动至边缘,然后再启动换气机构,将外部气体鼓入内部,从而避免将挡尘网11的粉尘带入厂房内部。
34.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机构包括滑座9,滑座9滑动卡接在滑槽的内壁上,滑座9的一端安装有伸缩筒14,伸缩筒14的一端滑动卡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安装在挡尘网11的一侧,通过设置滑座9、伸缩筒14、伸缩杆13和连接板12,振动器10振动后带动挡尘网11抖动,使得粉尘落下,两侧滑座9横向卡接滑动,加上伸缩筒14和伸缩杆13的相对运动加剧挡尘网11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伸缩筒14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的另一端安装在伸缩杆13的一端,缓冲弹簧15绕接在伸缩筒14和伸缩杆13的圆周外壁上,通过设置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的振动加剧挡尘网11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保证挡尘网11的整洁。
35.如图1所示,换气机构包括气泵2,气泵2安装在中空箱体1的顶部,气泵2是一端插接有第一气管3,通过设置气泵2和第一气管3,启动气泵2后通过第一气管3可以抽气或者吸气,从而进行换气,如图1和图2所示,气泵2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气管4,第二气管4的一端穿过中空箱体1位于中空箱体1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气管4,第二气管4在中空箱体1内部,便于抽出厂房气体,或者将外界气体送入厂房。
36.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5,两个支撑板5安装在中空箱体1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支撑板5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滑轨7,电动滑轨7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一端安装在集尘槽8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设置电动滑轨7和滑块6,启动电动滑轨7后使得滑块6移动,便于带动集尘槽8进行移动,需要集尘时将其移动到挡尘网11下方,需要向内部通气时移开,集尘槽8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吸尘纸17,通过设置吸尘纸17,进入集尘槽8的粉尘集中吸附在吸尘纸17表面,方便处理。
37.工作原理:
38.首先由气泵2向厂房内部抽气进行除尘,此时集尘槽8位于中空箱体1底部边缘处,通过设置挡尘网11、换气机构、振动器10、驱动机构和集尘槽8,向外换气时由挡尘网11吸附灰尘,集中一定灰尘后通过驱动机构将集尘槽8移动至挡尘网11下方,然后启动振动器10进行振动,使得粉尘落下至集尘槽8内,然后再由驱动机构将集尘槽8移动至边缘,然后再启动换气机构进行换气,将外部气体鼓入内部,从而避免将挡尘网11的粉尘带入厂房内部。
39.通过设置滑座9、伸缩筒14、伸缩杆13和连接板12,振动器10振动后带动挡尘网11抖动,使得粉尘落下,两侧滑座9横向卡接滑动,加上伸缩筒14和伸缩杆13的相对运动加剧挡尘网11的抖动,使得粉尘加速落下,便于集中粉尘,通过设置吸尘纸17,进入集尘槽8的粉尘集中吸附在吸尘纸17表面,方便处理。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8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