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运的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转运的筐。


背景技术:

2.筐,是指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如:筐子,土筐,抬筐。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筐能够用来盛放产品物料或者瓜果蔬菜,这样方便进行周转运输。
3.但是目前带滚轮的筐无法平稳放置,不便于堆叠,占地面积大,而不带滚轮的筐在周转搬运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并且影响转运的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转运的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转运的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转运的筐,包括筐本体,所述筐本体两侧的顶端均开设有转运槽,所述转运槽的顶端位于筐本体的内侧均活动连接在活动块的外侧,所述活动块中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在拉杆的内端,所述拉杆的外端均活动连接在卡条的内端,所述活动块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筐本体四周的内侧均活动连接在活动杆的外侧,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撑杆的底部,所述撑杆底端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轮架的顶部,所述轮架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筐本体两侧的底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均卡接在放置板的两端,所述筐本体底部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筐本体顶部的内侧开设有凹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活动杆顶端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侧与筐本体内部接触的位置均开设有相应的滑槽。这样活动杆能够在筐本体的内侧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滚轮将筐本体撑起,方便转运。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撑杆顶端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的形状与卡条外端的形状相配合,所述撑杆顶部的形状与卡条外端底侧的形状相配合。这样通过卡条的外端与撑杆的顶部以及卡槽的配合作用,从而能够调节撑杆的上下位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均设置有按钮,所述活动块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块。这样通过按钮便于对活动块进行按压,通过凸块能够限制活动块的位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块顶部的形状为圆柱体且筐本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活动块的顶部相配合的圆槽。这样在第一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动块在拉动拉杆向上移动后,能够回到初始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台底部的外侧均向内侧倾斜五度,所述凹槽内侧的形状与凸台外侧的形状相配合。这样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作用,便于筐的堆叠放置和运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板的两端以及通槽的内侧均设置有相配合的扣合槽,所述放置板的上侧均匀开设有通孔。这样通过放置板和通槽的配合作用,便于对放置板的拆卸和清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下按钮推动活动块向上移动,从而拉杆带动卡条向内侧移动,这样卡条的外端与卡槽分离,在第二回位弹簧弹力作用下,活动杆带动轮架和滚轮向下移动,松开按钮,第一回位弹簧推动活动块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拉杆带动卡条向外侧移动,这样卡条的外端与撑杆的顶部相配合,限定了撑杆的位置,从而通过滚轮便于对筐本体的推动和转运,这样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并且提高了转运工作的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放置板将蔬菜或水果放置在中,残留的水分通过放置板上的通孔流到筐本体内侧的底部,这样避免了蔬菜或水果被水泡坏,再通过放置板和通槽的配合作用,便于对放置板的拆卸和清洗。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a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b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筐本体;2、转运槽;3、活动块;4、拉杆;5、卡条;6、第一回位弹簧;7、活动杆;8、撑杆;9、第二回位弹簧;10、轮架;11、滚轮;12、通槽;13、放置板;14、凸台;15、凹槽;301、按钮;302、凸块;701、限位块;80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转运的筐,包括筐本体1,筐本体1两侧的顶端均开设有转运槽2,转运槽2的顶端位于筐本体1的内侧均活动连接在活动块3的外侧,活动块3中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在拉杆4的内端,拉杆4的外端均活动连接在卡条5的内端,活动块3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6,筐本体1四周的内侧均活动连接在活动杆7的外侧,活动杆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撑杆8的底部,撑杆8底端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9,活动杆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轮架10的顶部,轮架10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滚轮11,筐本体1两侧的底端均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的内侧均卡接在放置板13的两端,筐本体1底部
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台14,筐本体1顶部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5。
25.其中,活动杆7的形状为圆柱体,活动杆7顶端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块701,限位块701的外侧与筐本体1内部接触的位置均开设有相应的滑槽;这样活动杆7能够在筐本体1的内侧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滚轮11将筐本体1撑起,方便转运。撑杆8顶端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801,卡槽801内侧的形状与卡条5外端的形状相配合,撑杆8顶部的形状与卡条5外端底侧的形状相配合;这样通过卡条5的外端与撑杆8的顶部以及卡槽801的配合作用,从而能够调节撑杆8的上下位置。活动块3的底部均设置有按钮301,活动块3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块302;这样通过按钮301便于对活动块3进行按压,通过凸块302能够限制活动块3的位置。
26.活动块3顶部的形状为圆柱体且筐本体1的内侧开设有与活动块3的顶部相配合的圆槽;这样在第一回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动块3在拉动拉杆4向上移动后,能够回到初始位置。凸台14底部的外侧均向内侧倾斜五度,凹槽15内侧的形状与凸台14外侧的形状相配合;这样通过凸台14和凹槽15的配合作用,便于筐的堆叠放置和运输。放置板13的两端以及通槽12的内侧均设置有相配合的扣合槽,放置板13的上侧均匀开设有通孔;这样通过放置板13和通槽12的配合作用,便于对放置板13的拆卸和清洗。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转运过程中,通过转运槽2将筐本体1搬离地面时,按下按钮301,按钮301推动活动块3向上移动,从而通过拉杆4带动卡条5向内侧移动,这样卡条5的外端与卡槽801分离,在第二回位弹簧9弹力作用下,活动杆7带动轮架10和滚轮11向下移动,松开按钮301,在第一回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块3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拉杆4带动卡条5向外侧移动,这样卡条5的外端与撑杆8的顶部相配合,限定了撑杆8的位置,从而通过滚轮11便于对筐本体1的推动和转运,这样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并且提高了转运工作的效率。再次按下按钮301,活动块3通过拉杆4带动卡条5向内侧移动,从而卡条5的外端与撑杆8的顶部分离,在筐本体1的重力作用下,克服第二回位弹簧9的弹力,推动活动杆7向上移动,松开按钮301,使得卡条5的外端与卡槽801相配合,从而将滚轮11收回并进行限定,再通过凸台14和凹槽15的配合作用便于筐的堆叠放置和运输。当筐本体1中放置蔬菜或水果时,残留的水分通过放置板13上的通孔流到筐本体1内侧的底部,这样避免了蔬菜或水果被水泡坏,再通过放置板13和通槽12的配合作用,便于对放置板13的拆卸和清洗。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