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趋向智能化,其中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就是科技时代下的产物,智能送餐机器人是利用光电感应避障技术,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同时通过定位系统达到服务精准,集成流程使用与各种类目的数据管理及系统管理,智能送餐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同时由于送餐机器人的新颖,也给餐厅带来了大量的顾客,提高餐厅的盈利。
3.现有的送餐机器人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只有单一的托盘,不便于放置过多的菜品,且不能够对运送的餐饭进行防护,在机器人运送的过程中,旁边会有顾客或工作人员走来走去,容易碰触到盛放餐食的容器,而且容易在走动的过程中容易带起灰尘使其落入餐食内,因此,如何对上述问题和缺陷进行改进,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送餐机器人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且不能够对运送的餐食进行防护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侧固定有推车框,所述推车框的内腔中固定有多层左右对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面上均开设有延伸至其底端面下方的限位滑槽,所述推车框内沿支撑板的上方均形成有放置腔,且推车框内沿最下层支撑板的下方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面上均放置有承接框,所述承接框底端面后侧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均螺旋连接有螺旋滑杆,且所述承接框顶端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拱形杆,所述承接框前侧壁的中心处均安装有推拉杆;所述放置腔的上方沿推车框的前侧壁上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凸起,左右对称的凸起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底端面上均连接有遮挡帘。
9.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置腔之间均通过支撑板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滑杆的顶端螺旋连接在所述螺孔内时,螺旋滑杆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框在支撑板的顶端面上前后滑动时,所述螺旋滑杆在限位滑槽内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对承接框进行限位,进而防止承接框沿支撑板上过度滑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
12.更进一步地,每个承接框上的拱形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遮挡帘的宽度,能够在向外拉动承接框的过程中,使遮挡帘抵在拱形杆上,从而使遮挡帘沿转轴进行转动,便于对承接框内的餐食进行取放。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框位于放置腔内且遮挡帘抵在推车框的前侧壁上时,所述遮挡帘的底端面与承接框的顶端面相齐平。
14.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支撑板、限位滑槽、承接框、螺孔和螺旋滑杆的设计,能够对承接框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防止承接框沿支撑板上过度滑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拱形杆、凸起、转轴、转块和遮挡帘的设计,能够对放置在承接框内的餐食进行防护,放置灰尘或脏物落到餐食内发生污染,而且通过拱形杆和遮挡帘的配合作用,能够在向外拉动承接框的过程中,使遮挡帘抵在拱形杆上,从而使遮挡帘沿转轴进行转动,便于对承接框内的餐食进行取放。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机器人本体;2

推车框;3

支撑板;4

限位滑槽;5

放置腔;6

收纳腔;7

承接框;8

螺孔;9

螺旋滑杆;10

拱形杆;11

推拉杆;12

凸起;13

转轴;14

转块;15

遮挡帘。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25.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参照图1

3: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的前侧固定有推车框2,推车框2的内腔中固定有多层左右对称的支撑板3,支撑板3的顶端面上均开设有延伸至其底端面下方的限位滑槽4,推车框2内沿支撑板3的上方均形成有放置腔5,且推车框2内沿最下层支撑板3的下方形成有收纳腔6;其中,放置腔5之间均通过支
撑板3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26.支撑板3的顶端面上均放置有承接框7,承接框7底端面后侧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螺孔8,螺孔8内均螺旋连接有螺旋滑杆9,且承接框7顶端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拱形杆10,承接框7前侧壁的中心处均安装有推拉杆11;其中,螺旋滑杆9的顶端螺旋连接在螺孔8内时,螺旋滑杆9的下端位于限位滑槽4内;承接框7在支撑板3的顶端面上前后滑动时,螺旋滑杆9在限位滑槽4内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对承接框进行限位,进而防止承接框沿支撑板上过度滑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
27.放置腔5的上方沿推车框2的前侧壁上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凸起12,左右对称的凸起12之间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有转块14,转块14的底端面上均连接有遮挡帘15;其中,每个承接框7上的拱形杆10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遮挡帘15的宽度,能够在向外拉动承接框的过程中,使遮挡帘抵在拱形杆上,从而使遮挡帘沿转轴进行转动,便于对承接框内的餐食进行取放;承接框7位于放置腔5内且遮挡帘15抵在推车框2的前侧壁上时,遮挡帘15的底端面与承接框7的顶端面相齐平。
28.使用时,首先对推车框2的内外侧壁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对每个承接框7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接着将承接框7分别放置在相应的支撑板3的顶端面上,并且将螺旋滑杆9穿过限位滑槽4螺旋连接在相应的螺孔8内,最后通过手持推拉杆11将承接框7推至放置腔5内,此时,遮挡帘15抵在推车框2的前侧壁上时,且遮挡帘15的底端面与承接框7的顶端面相齐平(如图1所示);在取放餐食时,通过手持推拉杆11拉动承接框7使其沿支撑板3的顶端面向外滑动,此时,螺旋滑杆9在限位滑槽4内滑动,从而能够对承接框7进行限位,防止承接框7沿支撑板3上过度滑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而且在承接框7沿支撑板3向外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使遮挡帘15抵在拱形杆10的侧壁上,从而使遮挡帘15沿转轴13进行转动并且遮挡帘15的端部一直抵在拱形杆10的顶端面上,进而能够便于对承接框7内的餐食进行取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功能性较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