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锻炼设备。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3.目前,一般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往往需要适当的活动锻炼,这样可以加快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现有的一部分神经内科锻炼设备,往往只能锻炼手臂或者腿部,很少有兼顾两种锻炼方式,而且锻炼方式往往只有一种,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锻炼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锻炼设备,包括安装板与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恢复装置,所述座椅的外表面设置有更换装置。
6.所述恢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摇把的外表面通过转轴铰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远离摇把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拉环,所述调节杆的底端通过转轴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通过转轴铰接有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外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按摩棒。
7.优选的,所述更换装置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开设在座椅的上表面,收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柱,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软垫,所述收纳槽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收纳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8.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齿轮的外表面与调节槽的内壁相啮合。
10.优选的,所述拉环靠近带动杆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槽,所述带动杆的外表面与铰接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与定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当患者需要锻炼时,先坐在软垫上,随后将两条腿放置在按摩板内,随后两只手握住拉环,之后不停的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拉动,拉环被拉动时通过带动杆带动摇把进行转动,摇把转动时带动齿轮同步转动,齿轮转动时通过调节槽带动调节杆上下滑动,调节杆滑动时通过按摩板带动按摩棒进行移动,按摩棒在移动的过程中沿着患者的腿部进行转动,转动时挤压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通过设置恢复装置,在患者拉动拉环的同时一方面能够锻炼患者的手臂处,另一方面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
14.2、本实用新型中,当软垫随着使用,其外表面出现污秽需要清洗时,直接将放置板向上拉起,带动软垫同步脱离收纳槽,随后进行清洗或更换,将清洗完毕或新的软垫取出,将限位块对准限位槽后直接将放置板向着收纳槽的方向进行滑动,直至定位柱卡在定位孔的内部即可继续使用,通过设置更换装置,能够快速的对软垫进行更换,方便医护人员清理或更换软垫。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内科锻炼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恢复装置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更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放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安装板;2、座椅;3、安装杆;4、恢复装置;41、固定块;42、调节杆;43、摇把;44、齿轮;45、带动杆;46、拉环;47、固定板;48、放置槽;49、按摩板;410、转动槽;411、按摩棒;5、更换装置;51、收纳槽;52、放置板;53、定位柱;54、限位块;55、软垫;56、定位孔;5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锻炼设备,包括安装板1与座椅2,座椅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表面,安装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3,安装杆3的外表面设置有恢复装置4,座椅2的外表面设置有更换装置5。
25.恢复装置4包括固定块41,固定块41固定安装在安装杆3的外表面,固定块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2,安装杆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摇把43,摇把4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44,摇把43的外表面通过转轴铰接有带动杆45,带动杆45远离摇把43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拉环46,调节杆42的底端通过转轴铰接有固定板47,固定板47的外表面开设有放置槽48,放置槽48的内壁通过转轴铰接有按摩板49,按摩板49的外表面开设有转动槽410,转动槽410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按摩棒411。
26.本实施方案中,当患者需要锻炼时,先坐在软垫55上,随后将两条腿放置在按摩板49内,随后两只手握住拉环46,之后不停的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拉动,拉环46被拉动时通过带动杆45带动摇把43进行转动,摇把43转动时带动齿轮44同步转动,齿轮44转动时通过调节槽带动调节杆42上下滑动,调节杆42滑动时通过按摩板49带动按摩棒411进行移动,按摩棒411在移动的过程中沿着患者的腿部进行转动,转动时挤压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通过设置恢复装置4,在患者拉动拉环46的同时一方面能够锻炼患者的手臂处,另一方面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
27.具体的,更换装置5包括收纳槽51,收纳槽51开设在座椅2的上表面,收纳槽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52,放置板5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柱53,放置板5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4,放置板5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软垫55,收纳槽51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56,收纳槽5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57。
28.在本实施例中:当软垫55随着使用,其外表面出现污秽需要清洗时,直接将放置板52向上拉起,带动软垫55同步脱离收纳槽51,随后进行清洗或更换,将清洗完毕或新的软垫55取出,将限位块54对准限位槽57后直接将放置板52向着收纳槽51的方向进行滑动,直至定位柱53卡在定位孔56的内部即可继续使用,通过设置更换装置5,能够快速的对软垫55进行更换,方便医护人员清理或更换软垫55。
29.具体的,固定块4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调节杆42的外表面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42沿着滑动槽的内壁进行滑动。
31.具体的,调节杆42的外表面开设有调节槽,齿轮44的外表面与调节槽的内壁相啮合。
32.在本实施例中:齿轮44通过调节槽带动调节杆42进行移动。
33.具体的,拉环46靠近带动杆45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槽,带动杆45的外表面与铰接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带动杆45沿着铰接槽的内壁进行转动。
35.具体的,限位块54的外表面与限位槽57的内壁滑动连接,定位柱53的外表面与定位孔56的内壁滑动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54沿着限位槽57的内壁进行滑动,定位柱53沿着定位孔56的内壁进行滑动。
37.工作原理:当患者需要锻炼时,先坐在软垫55上,随后将两条腿放置在按摩板49内,随后两只手握住拉环46,之后不停的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拉动,拉环46被拉动时通过带动杆45带动摇把43进行转动,摇把43转动时带动齿轮44同步转动,齿轮44转动时通过调节槽带动调节杆42上下滑动,调节杆42滑动时通过按摩板49带动按摩棒411进行移动,按摩棒411在移动的过程中沿着患者的腿部进行转动,转动时挤压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当软垫55随着使用,其外表面出现污秽需要清洗时,直接将放置板52向上拉起,带动软垫55同步脱离收纳槽51,随后进行清洗或更换,将清洗完毕或新的软垫55取出,将限位块54对准限位槽57后直接将放置板52向着收纳槽51的方向进行滑动,直至定位柱53卡在定位孔56的内部即可继续使用。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