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5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配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电气安装施工之前,管道的工程量计算及采购是依据cad平面图纸进线计算统计。这种方式难以对管道进行精确的统计,从而在管道采购、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损耗。
3.传统的电气配管施工中采用cad图纸排布,人工切割的管道的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施工进度及质量的要求,这种配管方案耗费人力,且使得各施工环节互相脱离,造成施工效率低下,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还会造成现场人工配管导致材料浪费等问题,带来工程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降低了管线废料产生,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人员数量,提高配管施工速度。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包括:
7.bim数据模型设备,所述bim数据模型设备用于输出配管信息;
8.管道加工设备,所述管道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主机,所述主机和所述bim数据模型设备通信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设备主体数据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具有输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喷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管道,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管道。
9.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通槽,所述切割机构和所述喷码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输送轨道延伸至所述通槽。
10.可选的,所述输送轨道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输送轨道具有管道容纳腔,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延伸至所述管道容纳腔内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转动驱动管体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
11.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电机和转轴,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壳体和所述输送轨道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和转轴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机和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驱动轮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输送轨道设置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开口部,所述驱动轮贯穿所述开口部设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12.可选的,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还包括管长检测部件,所述管长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管体的移动距离。
13.所述管长检测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两侧的信号发射部和信号接收部,所述驱动轮上设置避让口,所述管长检测部件通过检测驱动轮转动圈数确定管体移动距离。
14.可选的,所述输送轨道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15.可选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顶部压持部件和底部切刀部件,所述顶部压持部件和底部切刀部件之间形成管体容纳空间,所述底部切刀部件能靠近或远离所述顶部压持部件,以缩小或增大所述管体容纳空间。
16.可选的,所述底部切刀部件包括液压推杆和连接在所述液压推杆端部的切刀,所述顶部压持部件包括弧形压片和连接所述弧形压片和所述通槽内壁的连杆。
17.可选的,所述喷码机构包括伸缩部件和连接在所述伸缩部件端部的喷码机,所述伸缩部件连接在所述通槽的内壁上。
18.可选的,所述主机包括cpu、显示屏、控制键盘、通信模块和电控板,所述cpu、显示屏、控制键盘、通信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电控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中,将bim技术应用到电气配管中,可快速形成配管方案,确定各类管线规格,管线加工设备可根据bim数据模型输出的配管信息进行自动化施工操作,降低管线废料产生,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人员数量,提高配管施工速度。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2.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的输送机构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的机体的剖视图。
26.图中,1、输送轨道;2、驱动装置;3、机体;4、伸缩部件;5、通槽;6、喷码机;7、支座;8、显示屏;9、开口部;10、驱动轮;11、转轴;12、电机;13、连杆;14、弧形压片;15、切刀;16、液压推杆。
2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包括bim数据模型设备和管道加工设备。所述bim数据模型设备用于输出配管信息。所述管道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主机,所述主机和所述bim数据模型设备通信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设备主体数据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具有输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喷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管道,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管道,所述喷码机构用于向管道喷涂配管信息。
32.传统的电气配管布置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并不完美,管线交叉密集,不能做到事前规划及规避。本技术中,将bim技术应用在电气主体配管中,不仅能够使管线的综合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还能够及时直观地发现、调整预埋中的问题,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损失,确保了工程效益。bim数据模型系统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砌筑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本技术通过研究基于bim技术电气配管精细化管理改进传统模式,实现了提前规划,集中加工,精准控制,综合管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新方式。本技术中,bim数据模型设备可进行管线路绘制,快速形成配管方案,方便提取材料用量及线管走向,解决配管方案制定和材料统计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专用管道加工设备,能根据各类管线规格,精准下料,切割、集中生产,避免现场制作造成的材料浪费。本技术中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低管线废料产生,方便控制弯管半径,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人员数量,提高配管施工速度。
33.所述bim数据模型设备可以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屏和键盘,电脑主机安装有bim数据模型系统。bim数据模型设备输出的配管信息包括管体的规格、尺寸、弯曲位置、弧度等性能参数。具体的,bim数据模型设备将配管分类后,再通过bim技术分专业生成配管图纸,根据配管图纸导出各个专业的配管用量明细表,配管图纸对管线分类、编号,对每个编号的管线的规格、尺寸、弯曲位置、弧度等性能参数进行确定,导出编号参数信息表。方便根据信息表确定每根管线的形状及加工方式。其中,配管分类可以将配管划分为动力、照明、智能化、消防电4个专业。 bim数据模型设备还可以包括有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建筑物现场的空间结构和形状,形成点云数据。然后通过revit系统逆向绘制建筑模型图,再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三维模型,安装建模完成后,与土建结构模型完成合并。bim数据模型设备还包括碰撞检测模块,可进行碰撞测试。针对系统提示的冲突部位,优先对相关零件的位置进行高程或者水平位置偏移避让,将配管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区分,再通过bim技术生成配管图纸,根据配管图纸导出各个用途的配管用量明细表根据配管图纸对管线分类、编号,对每个编号的管线的规格、尺寸、弯曲位置、弧度等性能参数进行确定,导出编号参数信息表,根据信息表可确定每根管线的形状及加工方式。具体的,可以将管道放入管道加工设备的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将管道输送至切割机构和喷码机构位置处,控制切割机构对管体进行切割,通过喷码机6将管道用途、长度、弯曲位置和弧度等信息喷印至管道表面,方便人员进行弯管以及对管道分配使用。
34.本技术中,通过将bim技术应用到电气配管中,可快速形成配管方案,确定各类管
线规格,管线加工设备可根据bim数据模型输出的配管信息进行自动化施工操作,降低管线废料产生,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人员数量,提高配管施工速度。
35.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1,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机体3,所述机体3具有通槽5,所述切割机构和所述喷码机构均设置在通槽5内,所述输送轨道1延伸至所述通槽5。输送轨道1能将管体输送至通槽5内,通过切割机构和喷码机构对管体进行相应的操作。
36.其中,机体3底部连接有支座7,而输送轨道1上设置支架,支架将输送轨道1支起,使得输送轨道1和机体3具有一定高度,方便了操作。
37.所述输送轨道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2,所述输送轨道1具有管道容纳腔,所述驱动装置2具有延伸至所述管道容纳腔内的驱动轮10,所述驱动轮10转动驱动管体沿所述输送轨道1移动。驱动轮10表面设置凹凸结构,在管体放入输送轨道1上的状态下,驱动轮10和管体表面摩擦接触,可驱动管体沿着输送轨道1移动。
38.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壳体、电机12和转轴11,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1上,所述壳体和所述输送轨道1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12和转轴11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机12和所述转轴11相连接,所述驱动轮10连接在所述转轴11上,所述输送轨道1设置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开口部9,所述驱动轮10贯穿所述开口部9设置,所述电机12驱动所述转轴11转动,以带动所述驱动轮10转动,驱动管体移动。
39.为了提高输送效率,在输送轨道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多个驱动装置2,多个驱动装置2同时驱动同一管体。不同的驱动装置2在不同位置设置,便于管体在整个输送物料过程中均有驱动装置2驱动其行进。
40.基于bim技术的电气配管精准控制设备还包括管长检测部件,所述管长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管体的移动距离,便于切割机构精确切割管体,使得切割出的管体长度符合要求,同时也便于喷码机6构向各个管体喷涂信息。
41.可测量管体移动距离的装置和测量原理很多,本技术示例性地提供一种的实施方案,具体的,管长检测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轮10两侧的信号发射部和信号接收部,所述驱动轮上设置避让口,所述管长检测部件通过检测驱动轮10转动圈数确定管体移动距离。信号发射部可以发射信号,信号接收部接收信号,当驱动轮转动至避让口位于信号发射部和信号接收部之间时,所述信号接收部能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射的信号,从而判断驱动轮转动了一圈。通过统计驱动轮转动的圈数可判断出管体的移动距离。
42.所述输送轨道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形状和管体相匹配。管体容纳在输送轨道内时,管体不会脱离输送轨道1。输送轨道1可以为圆管沿轴向方向切开后形成的半管体,半管体的直径可以为十厘米或其他尺寸。
43.所述切割机构包括顶部压持部件和底部切刀部件,所述顶部压持部件和底部切刀部件之间形成管体容纳空间,所述底部切刀部件能靠近或远离所述顶部压持部件,以缩小或增大所述管体容纳空间,执行切割动作和分离动作。
44.其中,所述底部切刀部件包括液压推杆16和连接在所述液压推杆16端部的切刀15,所述顶部压持部件包括弧形压片14和连接所述弧形压片14和所述通槽5内壁的连杆13。其中,可以设置两个连杆13,两个连杆13分别连接在弧形压片14的两端。其中,切刀15和弧形压片可以位于同一纵向平面内,或者两者相平行,且两者错位设置。
45.所述喷码机6构包括伸缩部件4和连接在所述伸缩部件4端部的喷码机6,所述伸缩
部件4连接在所述通槽5的内壁上。所述伸缩部件4带动所述喷码机6升降运动,以在管体上喷涂涂层。
46.其中,所述主机包括cpu、显示屏8、控制键盘、通信模块和电控板,所述cpu、显示屏8、控制键盘、通信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电控板。所述显示屏和控制键盘均设在所述机体3表面。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7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