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运动神经康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下肢主要神经是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损伤多见于髋关节后脱位时,表现为屈膝肌、小腿及足部肌肉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感觉丧失。
3.现有的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在使用时,康复训练幅度较大,需要用到胯部,容易造成胯部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伸腿运动进行康复训炼,不会伤到胯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包括一号底板和二号底板,所述一号底板固定设于二号底板的一端,所述一号底板的顶部活动设有脚板,所述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二号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座椅,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板;
6.所述一号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和连接槽,且连接槽连通设于滑槽的底部,所述一号底板靠近二号底板的一端开设有一号通孔,且一号通孔与滑槽之间连通设置;
7.所述二号底板的内部开设有二号通孔,且二号通孔与一号通孔之间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滚轮;
8.所述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活动连接固定块,所述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转轴,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脚板之间开拆卸连接拉簧,且拉簧平行设于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弹力绳。
9.实施方式为:儿童坐在座椅上,滑槽和脚板的结构设置两组,双脚分别放在两组脚板上,前挡板在脚趾端起到阻挡的作用,后挡板在脚跟端起到阻挡的作用,脚蹬脚板使其沿滑槽的内部滑动,限位板通过连接块连接滑动板,t形的连接槽可在竖直方向对限位板和连接块起到限位的作用,脚板的滑动可带动限位板和连接块沿连接槽滑动,弹力绳依次穿过一号通孔、二号通孔和开口,滚轮在开口处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弹力绳的一端通过套环连接挂钩,弹力绳起到增加阻力的作用,螺纹柱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的内部,将螺纹柱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固定螺孔处,可微调弹力绳的拉力,需要康复训炼脚踝时,固定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活动块,便于脚板的翻转,滑动板的上方一端通过拉簧拉动脚板的下方一端,可使脚板自动复位。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脚板的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前挡板和后挡板,且前挡板呈弧形设置,前挡板在脚趾端起到阻挡的作用,后挡板在脚跟端起到阻挡的作用。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块,且限位板的宽度大于连接块的宽度,限位板通过连接块连接滑动板。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螺孔,且固定螺孔沿固定板的一侧竖向设置若干组,便于定位挂钩。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柱,螺纹柱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的内部。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槽呈t形设置,所述限位板和连接块均滑动设于连接槽的内部,t形的连接槽可在竖直方向对限位板和连接块起到限位的作用。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力绳依次穿过一号通孔、二号通孔和开口,所述弹力绳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环,且弹力绳与挂钩之间通过套环可拆卸连接,弹力绳的一端通过套环连接挂钩。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动板和固定板,便于通过伸腿运动进行康复训炼,不会伤到胯部,儿童坐在座椅上,双脚分别放在两组脚板上,前挡板在脚趾端起到阻挡的作用,后挡板在脚跟端起到阻挡的作用,脚蹬脚板使其沿滑槽的内部滑动,t形的连接槽可在竖直方向对限位板和连接块起到限位的作用,脚板的滑动可带动限位板和连接块沿连接槽滑动,滚轮在开口处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弹力绳的一端通过套环连接挂钩,弹力绳起到增加阻力的作用,螺纹柱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的内部,将螺纹柱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固定螺孔处,可微调弹力绳的拉力;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块和拉簧,便于单独康复训炼脚踝,固定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活动块,便于脚板的翻转,滑动板的上方一端通过拉簧拉动脚板的下方一端,可使脚板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底板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号底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板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为:1、一号底板;11、滑槽;12、连接槽;13、一号通孔;2、二号底板;21、二号通孔;22、开口;23、滚轮;3、脚板;31、前挡板;32、后挡板;33、活动块;34、固定块;35、转轴;36、滑动板;37、拉簧;38、弹力绳;4、限位板;41、连接块;5、座椅;6、固定板;61、固定螺孔;62、挂钩;63、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下肢运动神经康复装置,包括一号底板1和二号底板2,所述一号底板1固定设于二号底板2的一端,所述一号底板1的顶部活动设有脚板3,所述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板4,所述二号底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座椅5,所述座椅5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板6;
28.所述一号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1和连接槽12,且连接槽12连通设于滑槽11的底部,所述一号底板1靠近二号底板2的一端开设有一号通孔13,且一号通孔13与滑槽11之间连通设置;
29.所述二号底板2的内部开设有二号通孔21,且二号通孔21与一号通孔13之间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底板2的顶部开设有开口22,所述开口2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滚轮23;
30.所述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块33,所述活动块33的底部活动连接固定块34,所述活动块33与固定块34之间转动连接转轴35,所述固定块34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板36,所述滑动板36与脚板3之间开拆卸连接拉簧37,且拉簧37平行设于固定块34的一侧,所述滑动板3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力绳38。
31.所述脚板3的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前挡板31和后挡板32,且前挡板31呈弧形设置。
32.所述限位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块41,且限位板4的宽度大于连接块41的宽度。
33.所述固定板6的一侧开设有固定螺孔61,且固定螺孔61沿固定板6的一侧竖向设置若干组。
34.所述固定板6的一侧活动设有挂钩62,所述挂钩62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柱63。
35.所述连接槽12呈t形设置,所述限位板4和连接块41均滑动设于连接槽12的内部。
36.所述弹力绳38依次穿过一号通孔13、二号通孔21和开口22,所述弹力绳38远离滑动板36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环,且弹力绳38与挂钩62之间通过套环可拆卸连接。
37.如图1

6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儿童坐在座椅5上,滑槽11和脚板3的结构设置两组,双脚分别放在两组脚板3上,前挡板31在脚趾端起到阻挡的作用,后挡板32在脚跟端起到阻挡的作用,脚蹬脚板3使其沿滑槽11的内部滑动,限位板4通过连接块41连接滑动板36,t形的连接槽12可在竖直方向对限位板4和连接块41起到限位的作用,脚板3的滑动可带动限位板4和连接块41沿连接槽12滑动,弹力绳38依次穿过一号通孔13、二号通孔21和开口22,滚轮23在开口22处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弹力绳38的一端通过套环连接挂钩62,弹力绳38起到增加阻力的作用,螺纹柱63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61的内部,将螺纹柱63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固定螺孔61处,可微调弹力绳38的拉力,整体便于通过伸腿运动进行康复训炼,不会伤到胯部。
38.如图1和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需要康复训炼脚踝时,固定块34通过转轴35转动连接活动块33,便于脚板3的翻转,滑动板36的上方一端通过拉簧37拉动脚板3的下方一端,可使脚板3自动复位,整体便于单独康复训炼脚踝。
3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40.参照说明书附图1

6,儿童坐在座椅5上,滑槽11和脚板3的结构设置两组,双脚分别放在两组脚板3上,前挡板31在脚趾端起到阻挡的作用,后挡板32在脚跟端起到阻挡的作用,脚蹬脚板3使其沿滑槽11的内部滑动,限位板4通过连接块41连接滑动板36,t形的连接
槽12可在竖直方向对限位板4和连接块41起到限位的作用,脚板3的滑动可带动限位板4和连接块41沿连接槽12滑动,弹力绳38依次穿过一号通孔13、二号通孔21和开口22,滚轮23在开口22处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弹力绳38的一端通过套环连接挂钩62,弹力绳38起到增加阻力的作用,螺纹柱63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61的内部,将螺纹柱63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固定螺孔61处,可微调弹力绳38的拉力,需要康复训炼脚踝时,固定块34通过转轴35转动连接活动块33,便于脚板3的翻转,滑动板36的上方一端通过拉簧37拉动脚板3的下方一端,可使脚板3自动复位。
4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2.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3.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5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