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厚膜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不锈钢厚膜加热器受限于丝网印刷技术,加热基板表面无其它散热结构,故加热基板表面温度较高,无法充分有效的利用其热量,这就造成了部分余热的浪费并导致热效率低及厚膜器件高温损坏的缺点。对于一些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流体进行厚膜加热,流体通过厚膜加热器无法有效利用厚膜加热器产生的热量,造成热效率较低且待加热流体无法快速达到所需的加热问题,同时厚膜加热器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出去会出现厚膜加热器加热温度过高而损坏厚膜加热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加热板热量、对流体加热效果较好且加热器件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流体加热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基体、设置于管状基体外侧的发热元件及设置于管状基体内侧的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钎焊固定连接或者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接触实现过盈配合。
5.进一步限定,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谷弧形部上设有贯通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流体流道。
6.进一步限定,所述流体流道由径向分布的多个条形通孔或矩形通孔组成,或者所述流体流道由折弯形或波浪形通孔组成。
7.进一步限定,所述流体流道由径向分布的多个开扇形通孔组成,该开扇形通孔的翻边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一侧开启或交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两侧开启,翻边板上设有通孔或/和散热翅片。
8.进一步限定,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内侧设有涡旋扰流扇叶组件,用于将待加热流体快速分散至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并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的流体流道分散至管状基体内壁上。
9.进一步限定,所述管状基体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为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包括涂覆于管状导热基体上的绝缘介质层及设置于绝缘介质层上的电阻发热线路和串联电阻发热线路的焊盘导体,该焊盘导体的末端分别设有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对应与零线和火线连接形成电阻发热回路;或者所述管状基体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于管状基体上的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及连接于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末端的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厚膜加热管件内侧设置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能够在厚膜加热管件通电加热后有效地将厚膜加热管
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厚膜加热管件内部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待加热流体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时能够实现高效吸收热量,进而实现待加热流体的快速均匀升温,同时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能够高效降低厚膜加热管件的温度,有效避免高功率厚膜加热管件高温损坏厚膜加热器现象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内侧增设涡旋扰流扇叶组件,能够将待加热流体快速分散至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并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的流体流道分散至厚膜加热管件内壁上,一定程度上增加待加热流体流速的同时增加厚膜加热管件热量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效率且有效避免高功率厚膜加热管高温损坏厚膜加热器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推进了针对导热系数相对较低流体的大功率厚膜加热器件的产业化进程。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装涡旋扰流扇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
‑
管状基体,2
‑
发热元件,3
‑
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01
‑
波峰弧形部,302
‑
波谷弧形部,303
‑
流体流道,4
‑
涡旋扰流扇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4.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管状基体1、设置于管状基体1外侧的发热元件2和设置于管状基体1内侧的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1的波峰弧形部301与管状基体1内壁钎焊固定连接或者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01的波峰弧形部301与管状基体1内壁接触实现过盈配合。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的波谷弧形部302上设有贯通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的流体流道303。
16.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流道303由径向分布的多个条形通孔或矩形通孔组成,或者所述流体流道303由折弯形或波浪形通孔组成。
17.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流道303由径向分布的多个开扇形通孔组成,该开扇形通孔的翻边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一侧开启或交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两侧开启,翻边板上设有通孔或/和散热翅片。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的内侧设有涡旋扰流扇叶组件4,用于将待加热流体快速分散至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上并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3上的流体流道303分散至管状基体1内壁上。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管状基体1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2为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包括涂覆于管状导热基体上的绝缘介质层及设置于绝缘介质层上的电阻发热线路和串联电阻发热线路的焊盘导体,该焊盘导体的末端分别设有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对应与零线和火线连接形成电阻发热回路;或者所述管状基体1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于管状基体1上的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及连接于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末端的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厚膜加热管件内侧设置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能够在厚膜
加热管件通电加热后有效地将厚膜加热管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厚膜加热管件内部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待加热流体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时能够实现高效吸收热量,进而实现待加热流体的快速均匀升温,同时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能够高效降低厚膜加热管件的温度,有效避免高功率厚膜加热管件高温损坏厚膜加热器现象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内侧增设涡旋扰流扇叶组件,能够将待加热流体快速分散至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并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的流体流道分散至厚膜加热管件内壁上,一定程度上增加待加热流体流速的同时增加厚膜加热管件热量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效率且有效避免高功率厚膜加热管高温损坏厚膜加热器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推进了针对导热系数相对较低流体的大功率厚膜加热器件的产业化进程。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基体、设置于管状基体外侧的发热元件及设置于管状基体内侧的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钎焊固定连接或者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接触实现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谷弧形部上设有贯通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流体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道由径向分布的多个条形通孔或矩形通孔组成,或者所述流体流道由折弯形或波浪形通孔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道由径向分布的多个开扇形通孔组成,该开扇形通孔的翻边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一侧开启或交替向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两侧开启,翻边板上设有通孔或/和散热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内侧设有涡旋扰流扇叶组件,用于将待加热流体快速分散至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并通过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上的流体流道分散至管状基体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体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为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包括涂覆于管状导热基体上的绝缘介质层及设置于绝缘介质层上的电阻发热线路和串联电阻发热线路的焊盘导体,该焊盘导体的末端分别设有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零线接线端和火线接线端对应与零线和火线连接形成电阻发热回路;或者所述管状基体为金属材质的管状导热基材,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于管状基体上的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及连接于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棒末端的零线或负极接线端和火线或正极接线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管状基体、设置于管状基体外侧的发热元件及设置于管状基体内侧的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钎焊固定连接或者该环状波浪形翅片散热组件的波峰弧形部与管状基体内壁接触实现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加热板热量、对流体加热效果较好且加热器件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系数较高。系数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杨睿达 朱攀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杰达精密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