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供油领域的供油方式均是由一个供油器加供油管道及分油器组成,由于在轨道供油方面,一个供油器需要分别供给多路管道且管道长短不一,导致存在短线路大量出油,长线路供油不足的问题。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弥补了这一不足,使整体管道均达到一个压力值,以解决短线路大量出油,长线路供油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包括油囊下仓、倒塔型储油仓和油囊上仓,所述油囊下仓和油囊上仓位于所述倒塔型储油仓的两端,所述油囊下仓上镶嵌有防脱落出油口,油囊上仓上镶嵌有防脱落进油口,所述油囊下仓与倒塔型储油仓之间设有控油垫,控油垫上还设有控油垫裂缝。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囊下仓和油囊上仓上均设有超声波焊接裙,所述倒塔型储油仓两端均设有超声波焊接裙槽,所述油囊下仓和油囊上仓通过超声波焊接裙连接固定在倒塔型储油仓的超声波焊接裙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油垫设置在倒塔型储油仓端面的控油垫放置仓内,所述油囊下仓端面还设有控油垫压片。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塔型储油仓一端设有倒塔,倒塔中部设有通油口,通油口位于倒塔型储油仓上设置控油垫放置仓的一端,通油口位于控油垫放置仓中部,所述倒塔型储油仓内部设有储油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囊下仓中部设有通油口,通油口与防脱落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囊上仓中部设有通油口,通油口与防脱落进油口相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囊下仓、倒塔型储油仓以及油囊上仓上的通油口相互连通。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其通过对控油垫加厚及改变裂缝的长短控制压强,并在倒塔的作用下,杜绝空气以及将油脂储存在塔内,使空气从倒塔通油口排出,当油脂灌满储油仓,油脂在控油垫的作用下,通过控油垫裂缝,从出油口进入管道流入各供油系统,如此在加油器的压力作用下使整体管道均达到一个压力值,在压力值大于控油垫时油脂溢出供给于润滑。
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油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塔型储油仓上控油垫放置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波焊接裙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囊下仓上超声波焊接裙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塔型储油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
‑
防脱落出油口、2
‑
油囊下仓、3
‑
控油垫、4
‑
倒塔型储油仓、5
‑
油囊上仓、6
‑
防脱落进油口、7
‑
超声波焊接裙、8
‑
通油口、9
‑
控油垫裂缝、10
‑
控油垫放置仓、11
‑
超声波焊接裙槽、12
‑
通油口、13
‑
导向标志、14
‑
倒塔、15
‑
储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5.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囊式倒塔型控油装置,包括油囊下仓2、倒塔型储油仓4和油囊上仓5,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两端均设有超声波焊接裙槽11,所述油囊下仓2和油囊上仓5上均设有超声波焊接裙7,所述油囊下仓2和油囊上仓5通过超声波焊接裙7连接固定在倒塔型储油仓4的超声波焊接裙槽11内。
26.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油囊下仓2和油囊上仓5位于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的两端,所述油囊下仓2上镶嵌有防脱落出油口1,油囊上仓5上镶嵌有防脱落进油口6。
27.其中,参见图2和图4所示,所述油囊下仓2与倒塔型储油仓4之间还设有控油垫3,控油垫3设置在倒塔型储油仓4端面的控油垫放置仓10内,所述油囊下仓2端面还设有控油垫压片,当控油垫3放置在控油垫放置仓10内部时,控油垫3还受制于油囊下仓2内控油垫压片的作用力固定。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控油垫3上还设有控油垫裂缝9,控油垫裂缝9的长短控制压强,同时,控油垫3通过加厚及控油垫裂缝9的长短控制压强且在装配部件时均按分号装配,例如:在管道0至1米时,则此控油装置使用压力为0.3mpa,在管道1至2米时,则此控油装置使用压力为0.25mpa,以此类推,使用不同型号的控油垫3。
29.参见图6所示,所述油囊下仓2中部设有通油口8,通油口8与防脱落出油口1相连通,参见图5所示,所述油囊上仓5中部设有通油口8,通油口8与防脱落进油口6相连通,参见图7所示,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一端设有倒塔14,倒塔14中部设有通油口8,通油口8位于倒塔型储油仓4上设置控油垫放置仓10的一端,通油口8位于控油垫放置仓10中部,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内部设有储油腔15,当油囊下仓2、倒塔型储油仓4以及油囊上仓5相互连接后,其上
的通油口8为相互连通的,储油腔15与防脱落出油口1以及防脱落进油口6都相连通。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的作用一是杜绝空气,二是将油脂储存在塔内,且空气从塔尖排出,如此在加油器的压力作用下使整体管道均达到一个压力值,在压力值大于控油垫3时,油脂溢出供给于润滑。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倒塔型储油仓4上还设有导向标志13,用于标识倒塔型储油仓4内空气排出以及油脂溢出的方向。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加油器将油脂通过管道连接至防脱落进油口6,油脂进入倒塔型储油仓4的储油腔15,在倒塔14的作用下,空气从倒塔14的通油口8排出,当油脂灌满储油腔15,油脂在控油垫3的作用下,通过控油垫裂缝9,从防脱落出油口1进入管道流入各供油系统。
3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