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
背景技术:
2.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mim)是将现代塑料注射成形技术与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
3.产品是通过模具注射成形而来,因此模具的状态与产品的品质息息相关。
4.在使用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由于其工艺的特点,对于结构复杂,而且壁很薄的产品,高温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
5.如何设计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如何借助后续整形装置对产品进行整形矫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由于其工艺的特点,对于结构复杂,而且壁很薄的产品,高温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包括上模板,所述的上模板底面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型腔板、中型腔板、下型腔板、下模板,上型腔板的中部设置有沿着横向布置的第一型腔,第一型腔内设置有第一侧镶件,上型腔板的底面竖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二型腔,第二型腔内设置有整形镶件,两件整形镶件上均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与第一型腔相通,第一侧镶件通过第一型腔穿过两个开口槽;
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侧镶件对整形镶件起到固定作用;
9.中型腔板顶部中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凹槽,凹槽用于固定产品;
1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凹槽能防止产品倾斜;
11.中型腔板的侧面横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三型腔,任意一个第三型腔为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二侧镶件;
1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两件第二侧镶件对产品进行限位;对于变形产品,经过整形后,保证了产品结构的完整、尺寸的稳定,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型腔板顶面竖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导柱。
1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型腔板上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导柱一一对应布置。
1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型腔板上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导柱一一对应布置。
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第三通孔的中心连线与两个第一侧镶件
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
1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底面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镶件固定座。
1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件所述的整形镶件远离开口槽的一端能插入镶件固定座内。
1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件所述的整形镶件位于两件第二侧镶件之间的空间内。
2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件所述的整形镶件的截面为腰型。
2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板通过一组阵列布置的第一螺栓与上型腔板连接,下模板通过一组阵列布置的第二螺栓与下型腔板连接。
2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结构合理,对于变形产品,经过整形后,保证了产品结构的完整、尺寸的稳定,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型腔板与上模板的安装结构仰视三维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镶件与整形镶件的安装结构三维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型腔板、下型腔板、下模板安装结构三维图。
27.图5为图4的俯视图。
28.图中:1.上型腔板;2.中型腔板;3.下型腔板;4.第一侧镶件;5.上模板;6.整形镶件;7.第二侧镶件;8.导柱;9.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0.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包括上模板5,所述的上模板5底面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型腔板1、中型腔板2、下型腔板3、下模板9,
32.如图2所示,上型腔板1的中部设置有沿着横向布置的第一型腔,第一型腔内设置有第一侧镶件4,上型腔板1的底面竖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二型腔,第二型腔内设置有整形镶件6,
33.如图3所示,两件整形镶件6上均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与第一型腔相通,第一侧镶件4通过第一型腔穿过两个开口槽;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侧镶件对整形镶件起到固定作用;
34.如图4所示,中型腔板2顶部中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凹槽,凹槽用于固定产品;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凹槽能防止产品倾斜;
35.中型腔板2的侧面横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三型腔,任意一个第三型腔为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二侧镶件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两件第二侧镶件对产品进行限位;对于变形产品,经过整形后,保证了产品结构的完整、尺寸的稳定,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6.所述的下型腔板3顶面竖向设置有间距布置的导柱8;
37.所述的中型腔板2上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导柱8一一对应布置;
38.所述的上型腔板1上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导柱8一一对应布置;
39.两个所述的第三通孔的中心连线与两个第一侧镶件4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
40.所述的凹槽底面设置有两个间距布置的镶件固定座;
41.任意一件所述的整形镶件6远离开口槽的一端能插入镶件固定座内;
42.如图5所示,两件所述的整形镶件6位于两件第二侧镶件7之间的空间内;
43.任意一件所述的整形镶件6的截面为腰型;
44.所述的上模板5通过一组阵列布置的第一螺栓与上型腔板1连接,下模板9通过一组阵列布置的第二螺栓与下型腔板3连接。
45.具体实施时:上型腔板1、中型腔板2、下型腔板3均应用于整形产品,与产品接触;上模板5、下模板9均用于固定型腔板;整形镶件6用于整形产品,与产品接触,伸入到圆筒产品内部对产品进行整形;导柱8用于型腔板的导入作用。
4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47.第一步:固定上模板5、下模板9到整形压机上;
48.第二步:压机上行后,上模板5、下模板9打开;
49.第三步:将产品按入到整形镶件6上,一模2穴;
50.第四步:插入第一侧镶件4,固定整形镶件6;
51.第五步:插入第二侧镶件7,对整形镶件6进行限位;
52.第六步:按启动键,压机下行,对产品进行整形;
53.整个过程完成后,压机自动上行,到达顶部后,取出产品即可。
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圆筒产品整形治具,结构合理,对于变形产品,经过整形后,保证了产品结构的完整、尺寸的稳定,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5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