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3



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


背景技术:

2.汽车生产线是把生产汽车这一整个过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工序,然后把不同的工序和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进行加工。由于汽车有几万个零件,在汽车生产线中一般将零件放置在托盘上,通过转运托盘来转运零件。
3.由于托盘在输送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移动方向,此时,需要将托盘绕着中心线旋转90度。然而,需要旋转托盘时,一般由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调节,浪费人力且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节省人力,实现托盘的自动旋转,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包括固定座、水平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转盘,所述固定座呈中空状,所述固定座上开有用于容纳转盘的开口,所述固定座内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转动板、固定连接于转盘和转动板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转动板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和转盘的转动轴线共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使转动板转动,转动板通过连接杆联动转盘,转盘绕着转盘的中心线转动,带动放置在转盘上的托盘转动,实现了托盘的自动旋转,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固定座内底壁的固定环、水平连接在转动板上的驱动气缸,所述转动板套设在固定环上且与固定环转动配合,所述固定环上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固定块,所述驱动气缸铰接于转动板,所述驱动气缸和固定块的铰接点位于固定环的偏心位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对转动板施加作用力,驱使转动板绕着固定环的中心线进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联动转盘,使得转盘绕着转盘的中心线转动。
10.可选的,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和固定座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距。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间距,避免了转动板在转动过程中和固定座产生摩擦力,提高了转动板转动的顺畅性,同时,避免了摩擦力对转动板造成磨损。
12.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底壁上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液压缓冲器,所述液压缓冲器抵触转动板的侧壁,两个液压缓冲器的中心线垂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缓冲器对转动板进行缓冲,直至转动板停止,提高了
转动板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转动板的相对两侧壁上连接有缓冲块,所述液压缓冲器抵触缓冲块,所述液压缓冲器和缓冲块一一对应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块和液压缓冲器配合,进一步对转动板提供缓冲,减少了硬性碰撞导致转动板损坏的可能。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固定环可拆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固定环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固定座和固定块安装的便捷性。
18.可选的,所述转盘和转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和连接杆关于转盘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杆配合连接杆对转盘进行联动,提高了转盘转动时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连接有多个固定脚,所述固定脚通过螺栓连接于地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脚,减少了由于旋转结构工作导致固定座晃动的可能,提高了固定座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驱动组件驱使转动板转动,转动板通过连接杆联动转盘,转盘绕着转盘的中心线转动,带动放置在转盘上的托盘转动,实现了托盘的自动旋转,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24.2.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对转动板施加作用力,驱使转动板绕着固定环的中心线进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联动转盘,使得转盘绕着转盘的中心线转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固定座;101、固定脚;102、开口;2、转盘;3、旋转机构;301、转动板;3011、安装块;302、连接杆;3021、第一连杆;3022、第二连杆;4、驱动组件;401、固定环;4011、固定块;4012、连接块;402、驱动气缸;5、辅助杆;501、第一辅板;502、第二辅杆;6、液压缓冲器;7、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参照图1和图2,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包括中空的固定座1,固定座1下表面的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101,每个固定脚101均通过螺栓连接在地面上。固定座1的上表面开有一个圆形的开口102,开口102内设有与开口102形状相同的转盘2,转盘2与固定座1转动连接,固定座1的内
底壁上连接有旋转机构3。
31.工作时,当托盘需要旋转时,操作人员开启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驱动转盘2绕着转盘2的中心线转动90度。同时,由于托盘放置在转盘2上,转盘2联动托盘,实现了托盘的自动旋转,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32.参照图1和图2,旋转机构3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板301、连接于转动板301和转盘2之间的连接杆302,转动板301和固定座1之间连接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环401和驱动气缸402,固定环401呈水平设置,且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座1的内底壁。
33.参照图2,转动板301套设在固定环401上,且与固定环401转动配合,转动板301、固定环401和转盘2三者的中心线共线。固定环401的上表面低于转动板301的上表面,固定环40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块4011,固定块401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4012。
34.参照图2,驱动气缸402水平放置在转动板301上,驱动气缸402活塞杆的端部铰接在连接块4012和固定块4011之间,驱动气缸402和固定块4011的铰接点位于固定环401的偏心位置。转动板30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块3011,驱动气缸402远离活塞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块3011。
35.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杆30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3021、竖向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3021的第二连杆3022。第一连杆3021固定连接在转动板301上表面的长侧边处,第二连杆3022位于第一连杆3021上表面背离转动板301的一侧。第二连杆3022的顶端固定插设在转盘2内,第一连杆3021和第二连杆3022配合,实现了转盘2和转动板301之间的联动。
36.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高转动板301联动转盘2时的稳定性,转盘2和转动板301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杆5。辅助杆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辅板501、竖向固定连接于第一辅板501的第二辅杆502。
37.参照图1和图2,第一辅连杆501固定连接在转动板301上表面背离第一连杆3021的侧边处,第二辅杆502位于第一辅板501上表面背离转动板301的一侧,第二辅杆502的顶端固定插设在转盘2内。第二连杆3022和第二辅杆502关于转盘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8.工作时,驱动气缸402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气缸402的活塞杆对转动板301施加作用力,转动板301绕着固定环401的轴线转动90度,转动板301进行旋转,转动板301通过连接杆302和辅助杆5联动转盘2,实现了转盘2的旋转。需要复位时,驱动气缸402的活塞杆收缩,在驱动气缸402活塞杆的作用力下,转动板301逆向旋转,直至复位。
39.参照图2,为了提高转动板301转动过程的顺畅性,转动板301的底面和固定座1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距,避免了转动板301和固定座1之间产生摩擦。
40.参照图2,为了提高转动板301转动后的稳定性,固定座1的内底壁上连接有两个液压缓冲器6。两个液压缓冲器6均呈水平设置,且两个液压缓冲器6之间的水平夹角为90度。转动板301长边处的相对两侧壁上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缓冲块7,缓冲块7和液压缓冲器6一一对应设置。
41.当转动板301转动时,液压缓冲器6抵触缓冲块7,液压缓冲器6和缓冲块7共同对转接板进行缓冲,直至转动板301减速至停止,避免转动板301由于硬性碰撞而损坏,提高了转动板301的寿命。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动力线转台的实施原理为:需要旋转托盘
时,驱动气缸402的活塞杆伸出,转动板301受力后绕着固定环401的轴线转动90度。同时,转动板301通过连接杆302和辅助杆5联动转盘2,实现了转盘2上托盘的旋转,一个液压缓冲器6对转动板301进行缓冲减速直至停止。转盘2需要复位时,驱动气缸402的活塞杆收缩,转动板301逆向旋转,直至复位,同时,另一个液压缓冲器6对转动板301进行缓冲减速直至停止。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4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