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26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2.为了避免电子装置局部过热,目前电子装置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将一个均温板设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该均温板可以贴接于该电子装置的一个发热区,该现有的均温板可以具有一个上板体及一个下板体,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相结合以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能够用以填充一个工作液体;借此,该发热区产生的热能可以扩散至该均温板上,以有效避免热能聚集在该发热区,可以实现散热效果。
3.上述现有的均温板,即使该发热区可以加热该工作液体并使该工作液体汽化,气态的工作液体蒸发至远离该发热区的一侧放热后凝结,并带离该发热区的热量。然而,由于该均温板仅通过该工作液体的气液相变化来散热,使得该均温板对该发热区的散热效果有限,导致散热效率不佳。
4.有鉴于此,现有的散热模块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以提升良好散热效能。
6.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
7.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以提升结合稳固性。
8.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9.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10.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11.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是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12.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包括:一个第一壳体,具有一个下腔室并填充一个工作液体,该第一壳体具有一个热源连接面;一个第二壳体,具有一个上腔室;及一个散热单元,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散热单元具有多个管体,各管体的一端连通该下腔室,各管体的另一端连通该上腔室,使该下腔室与该上腔室相连通,多个该管体外周结合有多个散热鳍片组,且各管体与该热源连接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或各管体平行于该热源连接面。
1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运作时,该下腔室中的工作液体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形成气态的工作液体可以通过该多个管体进入该上腔室,并利用各管体与该热源连接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或各管体平行于该热源连接面,使该上腔室中的工作液体由气态冷凝成液态时,可以通过重力而向下再回到该下腔室,可以提升冷凝液体回收再循环的能力,以及通过该多个散热鳍片组的设置,使该多个管体内的热能与该多个散热鳍片组能有较多的接触面积,具有提升良好散热效能的功效。
14.其中,该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一个壳座及一个第一定位板,该第一定位板可以结合该壳座以形成该下腔室,该第二壳体可以具有一个盖板及一个第二定位板,该盖板可以结合该第二定位板以形成该上腔室。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组装,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15.其中,该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一个壳座及一个第一定位板,该壳座内部可以具有一个内底面,该内底面可以与该壳座的一个开口相对,该第一定位板封闭该开口,该热源连接面可以位于该壳座的一个环墙部,该开口的截面积可以大于该内底面的截面积。如此,该第一壳体可以形成上宽下窄的方式,使该工作液体可以维持一定的液面高度,具有确保该工作液体可以充分吸收一个发热源的热能的功效。
16.其中,该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一个壳座,该壳座可以具有相连接的一个底部及一个环墙部,该热源连接面可以位于该底部或该环墙部。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17.其中,该热源连接面可以位于该环墙部,该壳座可以由该底部的局部朝该下腔室弯折以形成一个第一弯折段,及由该环墙部的局部朝该下腔室弯折以形成一个第二弯折段,该第一弯折段及该第二弯折段可以共同形成一个内缩部。如此,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时,该壳座可以通过该内缩部闪避其他零件,使该散热模块更能对应至该发热源的位置作组装、对位与调整高低段差,具有提升安装便利性的功效。
18.其中,该第二弯折段可以为倾斜状。如此,具有使该工作液体可以更容易回流至该壳座的底部的功效。
19.其中,该热源连接面可以位于该底部,该环墙部的高度可以由该壳座一侧往另一侧形成渐增,该多个管体结合该第一壳体以形成该夹角。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20.其中,该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一个壳座及至少一个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结合部连接于该壳座,该至少一个结合部可用以锁固结合于一个预定位置。如此,使该壳座的热源连接面可易于与该发热源热连接,具有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21.其中,该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一个第一定位板,该第二壳体可以具有一个第二定位板,该多个管体结合该第一定位板及该第二定位板。如此,该多个管体可以稳固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具有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22.其中,该下腔室可以填充有至少一种工作液体。如此,通过该至少一种工作液体的沸点不同,可以增加该工作液体气液相的循环速度,具有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23.其中,该工作液体可以为不导电的液体。如此,即使该工作液体发生泄漏,也不会使系统电路产生短路的功效。
24.其中,该下腔室可以填充有两种工作液体,各工作液体的颜色可以不同。如此,具
有提升彩色视觉效果等功效。
25.其中,各工作液体的颜色可以由脂溶性染色剂调和而成。如此,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
附图说明
26.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27.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28.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29.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环墙部的其中一侧倾斜连接于底部与具有热源连接面的环墙部的交界处以形成对角线方式的组合剖面图;
30.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31.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第二弯折段为倾斜状的组合剖面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本实用新型】
34.1:第一壳体
35.1a:壳座
36.1b:第一定位板
37.1c:结合部
38.10:容槽
39.11:底部
40.12:环墙部
41.13:内底面
42.14:开口
43.15:第一卡掣部
44.16:第一贯孔
45.17:结合孔
46.18:内缩部
47.18a:第一弯折段
48.18b:第二弯折段
49.2:第二壳体
50.2a:盖板
51.2b:第二定位板
52.21:第二卡掣部
53.22:第二贯孔
54.3:散热单元
55.31:管体
56.32:散热鳍片组
57.h:发热源
58.l:工作液体
59.s1:下腔室
60.s2:上腔室
61.q:热源连接面
62.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6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64.请参照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一个第二壳体2及一个散热单元3,该散热单元3位于该第一壳体1与该第二壳体2之间。
65.请参照图1、图2所示,该第一壳体1具有一个下腔室s1,该下腔室s1的形成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1可以具有一个壳座1a及一个第一定位板1b,该第一定位板1b结合该壳座1a以形成该下腔室s1,该下腔室s1中填充有一个工作液体l,该工作液体l可以为水、酒精或其他低沸点的液体;较佳地,该工作液体l可以为不导电的液体,借此,即使该工作液体l发生泄漏,也不会使系统电路产生短路的情形,该工作液体l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进而利用该工作液体l气液相的变化机制来实现热能传递。
66.详言之,该第一壳体1具有一个热源连接面q,该热源连接面q可用以热连接于一个发热源h,该发热源h可以例如为服务器、计算机或其他电器产品的中央处理器,或者电路板上因运作而产生热的芯片等电子组件。详言之,该下腔室s1可以选择由该壳座1a具有一个容槽10,使该第一定位板1b结合该壳座1a以形成该下腔室s1;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壳座1a可以具有相连接的一个底部11及一个环墙部12,该热源连接面q可以位于该底部11,该底部11及该环墙部12共同围绕形成该容槽10。
67.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由该第一定位板1b形成有容槽,或该壳座1a及该第一定位板1b均形成有容槽,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其中,该壳座1a可以由该热源连接面q结合有导热胶后,再热连接该发热源h,或者,也可以直接选择使整个该壳座1a为铜或铝等高导热性能的金属材质所制成。
68.特别说明的是,该下腔室s1可以填充有至少一种工作液体l,例如:该下腔室s1可以填充有一种、两种或三种以上的工作液体l;如此,通过该至少一种工作液体l的沸点不同,可以增加该工作液体l气液相的循环速度,可以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又,该下腔室s1内的工作液体l,可以根据该发热源h的需求而填充不同沸点的工作液体l;如此,当散热需求不高时,可以选择价格较为平价的工作液体l,可以进一步达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69.此外,该壳座1a内部可以具有一个内底面13,该内底面13与该壳座1a的一个开口14相对,该第一定位板1b可以结合该环墙部12顶缘以封闭该开口14,且该环墙部12的高度较佳由该壳座1a一侧往另一侧形成渐增,使该第一定位板1b与该底部11形成非平行的方式。
70.又,该第一定位板1b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卡掣部15,该多个第一卡掣部15可以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贯孔16,该多个第一贯孔16可以连通该下腔室s1。此外,该第一壳体1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结合部1c,该至少一个结合部1c可以连接该壳座1a,该至少一个结合部1c可以
设有一个结合孔17,该至少一个结合部1c可通过该结合孔17锁固结合于一个预定位置,使该壳座1a的热源连接面q可易于与该发热源h热连接。
71.该第二壳体2具有一个上腔室s2,该上腔室s2的形成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2可以具有一个盖板2a及一个第二定位板2b,该盖板2a结合该第二定位板2b以形成该上腔室s2。又,该第二定位板2b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卡掣部21,该多个第二卡掣部21可以分别具有一个第二贯孔22,该多个第二贯孔22可以连通该上腔室s2。
72.请参照图1所示,该散热单元3位于该第一壳体1与该第二壳体2之间,该散热单元3具有多个管体31及多个散热鳍片组32,该散热鳍片组32可以是单片状的鳍片经由弯折所形成、或多片鳍片层叠相扣接结合所形成,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该散热鳍片组32可以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制成,该多个管体31外周结合有该多个散热鳍片组32,该多个散热鳍片组32并排于该第一定位板1b及该第二定位板2b之间,该多个散热鳍片组32与该多个管体31形成相间隔设置的方式。
73.请参照图1、图2所示,详言之,各管体31的一端可以抵接该第一定位板1b的第一卡掣部15,且各管体31的一端通过该第一定位板1b的第一贯孔16连通该下腔室s1;各管体31的另一端可以抵接该第二定位板2b的第二卡掣部21,且各管体31的另一端通过该第二定位板2b的第二贯孔22连通该上腔室s2,使各管体31可以结合该第一定位板1b及该第二定位板2b,且该下腔室s1与该上腔室s2可以相连通。又,各管体31结合该第一壳体1的第一定位板1b时,各管体31与该热源连接面q可以形成一个夹角θ,该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74.请参照图2所示,该散热模块运作时,可以由位于该第一壳体1底部11的热源连接面q热连接该发热源h,该下腔室s1中的工作液体l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以便由该下腔室s1中的工作液体l吸收该发热源h处的热能;接着,形成气态的工作液体l可以通过该多个管体31进入该上腔室s2,由于各管体31与该热源连接面q的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使该各管体31可以形成倾斜的设置,使该上腔室s2中的工作液体l由气态冷凝成液态时,可以借由重力而向下再回到该下腔室s1,可以提升冷凝液体回收再循环的能力,使该工作液体l可以充分吸收该发热源h的热能,可以达到提供良好散热效能的作用;并通过该多个散热鳍片组32的设置,可以使该多个管体31内的热能与该多个散热鳍片组32能有较多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散热效果。
75.又,当该下腔室s1填充有两种工作液体l时,各工作液体l的密度可以不同,使各工作液体l可自然在该下腔室s1中分层,以及,各工作液体l的颜色也可以不同;例如,各工作液体l的其中一者可以为透明色(即可透视,包括透明有色及透明无色),另一者可以为非透明色(即不可透视,例如颜色饱和的红、黄、蓝、绿

)。其中,各工作液体l的颜色较佳由脂溶性染色剂调和而成。如此,当位于下层的液态工作液体l转换成气态而上升进入上层的工作液体l时,可以部分凝结回液态而自然下沉回到下层的液态工作液体l,而其余部分可以继续位于上层的工作液体l直至累积足够的能量而汽化通过该多个管体31进入该上腔室s2,并通过重力再向下回到该下腔室s1;借此,可以由该壳座1a周围观看所呈现的彩色视觉效果,不仅能够为产业(例如:电竞产业)带来更多的商机,更可兼具实用性与美感。
76.请参照图3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第二实施例,该热源连接面q可以位于该环墙部12,且各管体31平行于该热源连接面q,使该各管体31可以与该第一壳体1的底部11形成垂直的方式;该散热模块运作时,该下腔室s1中的工作液体l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
而蒸发成气态,以便由该下腔室s1中的工作液体l吸收该发热源h处的热能;接着,形成气态的工作液体l可以通过该多个管体31进入该上腔室s2,且该上腔室s2中的工作液体l由气态冷凝成液态时,可以通过重力而直接向下再回到该下腔室s1,可以提升冷凝液体回收再循环的能力,使该工作液体l可以充分吸收该发热源h的热能。
7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墙部12的其中一侧可以如图3所示倾斜连接于该底部1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如图4所示倾斜连接于该底部11与具有该热源连接面q的环墙部12的交界处以形成对角线的方式,使该壳座1a的下方可以有较多的空间以闪避其他零件,使该散热模块更能对应至该发热源h的位置作组装、对位与调整高低段差;且该第一壳体1开口14的截面积较佳可以大于该内底面13的截面积,使该第一壳体1可以形成上宽下窄的方式,使该下腔室s1内的工作液体l可以维持一定的液面高度;如此,该工作液体l可以充分吸收该发热源h的热能,可以加速该下腔室s1内的工作液体l由气态冷凝成液态吸热,进而确保该下腔室s1内的工作液体l可以对该发热源h进行散热。
78.请参照图5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第三实施例,该热源连接面q可以位于该环墙部12,该壳座1a可以由该底部11的局部朝该下腔室s1弯折以形成一个第一弯折段18a,以及由该环墙部12的局部朝该下腔室s1弯折以形成一个第二弯折段18b,使该第一弯折段18a及该第二弯折段18b可以共同形成一个内缩部1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段18b可以如图5所示为平直状(即该第二弯折段18b平行于该盖板2a),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段18b也可以如图6所示为倾斜状,使该工作液体l可以更容易回流至该壳座1a的底部11,本实用新型均不加以限制。如此,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时,该壳座1a可以通过该内缩部18闪避其他零件,使该散热模块更能对应至该发热源h的位置作组装、对位与调整高低段差,使该散热模块可易于安装在狭小空间内,可以配合各式各样的安装空间。
7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运作时,该下腔室中的工作液体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形成气态的工作液体可以通过该多个管体进入该上腔室,并利用各管体与该热源连接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或各管体平行于该热源连接面,使该上腔室中的工作液体由气态冷凝成液态时,可以通过重力而向下再回到该下腔室,可以提升冷凝液体回收再循环的能力,以及通过该多个散热鳍片组的设置,使该多个管体内的热能与该多个散热鳍片组能有较多的接触面积,具有提升良好散热效能的功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