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灌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储存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水资源供应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雨水资源作为可利用的潜在资源,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
3.但现有的雨水储存灌溉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很好地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实现智能灌溉,故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因此,现在提出一种雨水储存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储存灌溉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的雨水储存灌溉装置不能很好地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实现智能灌溉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储存灌溉装置,包括雨水存储池和与雨水存储池连接的灌溉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安装于雨水存储池内部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灌溉主管,每个所述灌溉主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所述灌溉主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灌溉支管,所述灌溉主管的下方设置有埋设于土壤中的湿度传感器,所述灌溉支管的内部设置有防堵组件;
6.所述雨水存储池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放置室,所述混凝土放置室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柜。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存储池包括第一腔室和设置于第一腔室一侧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为开放设计,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为封闭设计,且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底部的连通口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连通口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堵组件包括固定在灌溉支管内部的安装杆,所述灌溉支管内部的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安装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于环形板中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泵、电磁阀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存储池上设置有观察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灌溉主管铺设于地面上,埋设于土壤中的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柜,当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柜控制抽水泵启动,并
打开相应管路上的电磁阀,水流经过出水管、分流管、灌溉主管和灌溉支管流出,实现智能灌溉。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存储池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灌溉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灌溉支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雨水存储池;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连通口;2、灌溉组件;21、抽水泵;22、出水管;23、分流管;24、灌溉主管;25、电磁阀;26、灌溉支管;27、湿度传感器;3、混凝土放置室;4、控制柜;5、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安装杆;8、环形板;9、弹簧;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3,一种雨水储存灌溉装置,包括雨水存储池1和与雨水存储池1连接的灌溉组件2,雨水存储池1通过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存储,然后通过灌溉组件2进行农业灌溉,灌溉组件2包括安装于雨水存储池1内部的抽水泵21,抽水泵2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2,出水管2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管23,分流管23将水流分至与其连接的灌溉主管24,分流管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灌溉主管24,每个灌溉主管24上均设置有电磁阀25,电磁阀25能够对灌溉主管24上水流进行控制,的每个灌溉主管24的两侧均设置有灌溉支管26,通过将灌溉主管24铺设于地面上,水流经过灌溉支管26流出,实现灌溉,灌溉主管24的下方设置有埋设于土壤中的湿度传感器27,湿度传感器27采用fdr频域反射原理,fdr频域反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水分的仪器,它利用电磁脉冲原理、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频率来测量土壤的表观介电常数,从而得到土壤相对含水量,fdr具有简便安全、快速准确、定点连续、自动化、宽量程、少标定等优点,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灌溉支管26的内部设置有防堵组件,通过防堵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土壤等进入至灌溉支管26的内部,从而利于灌溉;雨水存储池1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放置室3,混凝土放置室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柜4。
22.具体的,请参阅图2,雨水存储池1包括第一腔室11和设置于第一腔室11一侧的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的顶部为开放设计,第二腔室12的顶部为封闭设计,且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通过底部的连通口13连通,通过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设置,使得雨水从第一腔室11的顶部进入,然后通过底部的连通口13进入至第二腔室12的内部,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存储。
23.具体的,请参阅图2,第一腔室1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滤网5,通过第一滤网5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杂物进入至第一腔室11的内部,连通口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6,通过第
二滤网6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腔室11内部的杂物进入至第二腔室12的内部,通过双层滤网的设置,使得第二腔室12内部水中的杂物很少,而抽水泵21安装于第二腔室12的内部,从而在灌溉时不会对管道造成堵塞。
24.具体的,请参阅图4,防堵组件包括固定在灌溉支管26内部的安装杆7,灌溉支管26内部的固定连接有环形板8,环形板8具体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板,安装杆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于环形板8中部的弹簧9,弹簧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0,弹簧9从通孔穿过与盖板10进行连接,而盖板10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工作时,盖板10在水流的压力下进行移动,盖板10与环形板8分离,水流经过通孔和盖板10与灌溉支管26之间的缝隙流出,当没有水流经过时,盖板10对通孔进行遮挡,使得外部的土壤等不会进入至灌溉支管26的内部造成堵塞。
25.具体的,请参阅图1
‑
3,抽水泵21、电磁阀25和湿度传感器27均与控制柜4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27将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柜4,当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柜4控制抽水泵21启动、电磁阀25打开,进行灌溉,其中,抽水泵21、电磁阀25和湿度传感器27均与控制柜4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
26.具体的,请参阅图1,雨水存储池1上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的设置,能够方便地观察雨水存储池1内部剩余的水量。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灌溉主管24铺设于地面上,埋设于土壤中的湿度传感器27,将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柜4,当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柜4控制抽水泵21启动,并打开相应管路上的电磁阀25,水流经过出水管22、分流管23、灌溉主管24和灌溉支管26流出,实现灌溉,其中,通过防堵组件的设置,盖板10在水流的压力下进行移动,盖板10与环形板8分离,水流经过通孔和盖板10与灌溉支管26之间的缝隙流出,当没有水流经过时,盖板10对通孔进行遮挡,使得外部的土壤等不会进入至灌溉支管26的内部造成堵塞。
28.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