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升降机亦称电梯、垂直电梯,升降机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载运人或货物升降的平台或半封闭平台的提升机械设备或装置,是由平台以及操纵它们用的设备、马达、电缆和其它辅助设备构成的一个整体。
3.现有的升降机控制装置,在对升降机进行控制时,操作人员由于需要对角度进行观察,导致在操作时容易与控制装置之间发生误触,且安全性较低,非操作人员也可对升降机进行操控,导致操作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对升降机进行控制时,操作人员由于需要对角度进行观察,导致在操作时容易与控制装置之间发生误触,且安全性较低,非操作人员也可对升降机进行操控,导致操作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前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门把手,所述箱门前端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透视窗口,所述箱门前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仪,所述人脸识别仪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滑槽,所述人脸识别仪的前端活动安装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端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人脸识别仪前端上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采集摄像头,所述采集摄像头的外端固定安装有led补光灯,所述人脸识别仪前端上端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显示面板,所述箱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散热口,所述箱体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外接线口,所述控制箱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接线板,所述控制箱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箱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控制板的下端位于箱体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副屏,所述箱体内部左端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电控锁,所述箱门后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锁舌。
6.优选的,所述防护盖与人脸识别仪相适配,所述滑条与滑槽相适配,所述led补光灯在采集摄像头的外端均匀分布,利用led补光灯可在光线较暗时对采集摄像头进行补光,避免在光线较暗时采集摄像头出现人像采集失败。
7.优选的,所述外接线口在控制箱的上端均匀分布,所述接线板与外接线口固定连接,将升降机的控制连接线与外接线口进行连接,然后接线板将连接数据与控制板进行对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板与人脸识别仪电性连接,所述散热器在控制箱的内端对称分布,将散热器对称分布在控制箱的内部,使得在通电后,散热器可对控制箱内部更加全面的散热。
9.优选的,所述显示副屏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副屏与透视窗口相适配,通过透视窗口可将显示副屏显示的升降机数据进行对外显示,可使得工作人员实时的观察到升降机工作状态。
10.优选的,所述电控锁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锁舌与电控锁相适配并与电控锁活动连接,利用电控锁将箱门进行锁定,避免了非工作人员对升降机进行操作,使得升降机操作更加的安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通过人脸识别仪等安全模块对控制装置进行防护,可避免非操作人员对升降机进行操作,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对控制装置造成误触,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机操作的安全性;
13.2、该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利用防护盖将采集摄像头与显示面板进行保护,避免采集摄像头与显示面板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降低了灰尘对采集摄像头和显示面板的侵袭,有效的提高了对采集摄像头和显示面板的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该人脸识别仪识别准确率;
14.3、该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利用电控锁将箱门进行锁定,避免了非工作人员对升降机进行操作,使得升降机操作更加的安。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脸识别仪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箱体;2、箱门;3、门把手;4、透视窗口;5、人脸识别仪;6、滑槽;7、防护盖;8、滑条;9、采集摄像头;901、led补光灯;10、显示面板;11、散热口;12、控制箱;13、外接线口;14、接线板;15、控制板;16、散热器;17、显示副屏;18、电控锁;19、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端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箱门2,箱门2前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门把手3,箱门2前端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透视窗口4,箱门2前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仪5,人脸识别仪5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滑槽6,人脸识别仪5的前端活动安装有防护盖7,防护盖7内端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滑条8,人脸识别仪5前端上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采集摄像头9,采集摄像头9的外端固定安装有led补光灯901,人脸识别仪5前端上端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显示面板10,箱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散热口11,箱体1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12,控制箱1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外接线口13,控制箱12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接线板14,控制
箱12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板15,控制箱12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散热器16,控制板15的下端位于箱体1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副屏17,箱体1内部左端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电控锁18,箱门2后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锁舌19。
22.进一步的,防护盖7与人脸识别仪5相适配,滑条8与滑槽6相适配,led补光灯901在采集摄像头9的外端均匀分布,首先将防护盖7向上滑动,使得人脸识别仪5前端的采集摄像头9暴露,同时按动底部的启动按键,使人脸识别仪5内置的识别采集系统进行启动,内置系统调动采集摄像头9对操作人员的人脸进行系统录入,在对升降机进行控制时,采集摄像头9对工作人员的人脸进行采集,人脸识别仪5通过内置的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当识别通过时,人脸识别仪5将信息传输至控制箱12,控制箱12内部的控制板15控制电控锁18对箱门2进行解锁,当箱门2解锁后,操作人员通过拉动门把手3将锁舌19从电控锁18的内部拉出,当箱门2开启后,操作人员操作控制箱12对升降机进行控制,当对升降机操控结束后,将箱门2关闭,使锁舌19插入电控锁18的内部,电控锁18进行锁定,在箱门2关闭后,控制板15将升降机的实时工作参数传输至显示副屏17进行显示,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透视窗口4对显示副屏17显示的参数进行观测,利用防护盖7将采集摄像头9与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避免采集摄像头9与显示面板10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降低了灰尘对采集摄像头9和显示面板10的侵袭,有效的提高了对采集摄像头9和显示面板10的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该人脸识别仪5识别准确率,同时利用led补光灯901可在光线较暗时对采集摄像头9进行补光,避免在光线较暗时采集摄像头9出现人像采集失败,进一步的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23.进一步的,外接线口13在控制箱12的上端均匀分布,接线板14与外接线口13固定连接,将升降机的控制连接线与外接线口13进行连接,然后接线板14将连接数据与控制板15进行对接。
24.进一步的,控制板15与人脸识别仪5电性连接,散热器16在控制箱12的内端对称分布,将散热器16对称分布在控制箱12的内部,使得在通电后,散热器16可对控制箱12内部更加全面的散热,使其散热更快,效果更好。
25.进一步的,显示副屏17与控制板15电性连接,显示副屏17与透视窗口4相适配,通过透视窗口4可将显示副屏17显示的升降机数据进行对外显示,可使得工作人员实时的观察到升降机工作状态。
26.进一步的,电控锁18与控制板15电性连接,锁舌19与电控锁18相适配并与电控锁18活动连接,利用电控锁18将箱门2进行锁定,避免了非工作人员对升降机进行操作,使得升降机操作更加的安全。
27.工作原理:首先将防护盖7向上滑动,使得人脸识别仪5前端的采集摄像头9暴露,同时按动底部的启动按键,使人脸识别仪5内置的识别采集系统进行启动,内置系统调动采集摄像头9对操作人员的人脸进行系统录入,在对升降机进行控制时,采集摄像头9对工作人员的人脸进行采集,人脸识别仪5通过内置的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当识别通过时,人脸识别仪5将信息传输至控制箱12,控制箱12内部的控制板15控制电控锁18对箱门2进行解锁,当箱门2解锁后,操作人员通过拉动门把手3将锁舌19从电控锁18的内部拉出,当箱门2开启后,操作人员操作控制箱12对升降机进行控制,当对升降机操控结束后,将箱门2关闭,使锁舌19插入电控锁18的内部,电控锁18进行锁定,在箱门2关闭后,控制板15将升降机的实时工作参数传输至显示副屏17进行显示,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透视窗口4对显示副屏17显示
的参数进行观测。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