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电池充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充电柜。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广泛应用在了工农业、军事以及其他各种民用领域;小型无人机一般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充电柜作为蓄电池充电的主要设备,无人机户外正常使用时耗电较快,若长时间作业,那么充电问题则无法快速解决。
3.现有的无人机蓄电池用充电柜受到其结构所限,不具有好的配套保护设施,其次,无人机一般都在空旷地带飞行,在实际充电中,无法在野外进行充电;在移动过程中要如何防止受到挤压和碰撞,无法根据需要提供全方位保护;而且不便于户外携带,且不具备很好的防水防潮功能,对于户外充电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智能电池充电柜无法很好的解决户外充电、对充电柜无法进行全方位保护、户外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6.设计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充电柜,包括防护外壳,所述充电柜设在防护外壳内部,在防护外壳前端面上的一侧铰接有门体;
7.在所述充电柜的上、下端面中心位置和防护外壳之间分别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开设在防护外壳上的两个移动槽、分别滑动设在移动槽内的移动块、设在充电柜底部中心位置的两个固定块、两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块和移动块上的移动杆、设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缓冲弹簧;
8.在所述防护外壳的两侧壁上位于防护外壳的上端位置处分别设有安装柱,在所述防护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柱相对应的连接杆,所述安装柱的一端穿过连接杆的下部,在所述两个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弧形拉杆;
9.在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且所述万向轮设置为锁紧万向轮。
10.优选的,在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柜通过导线电连接。
11.优选的,在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之间设有倾斜的支撑杆。
12.优选的,在所述充电柜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内嵌有充电插板,在所述充电插板上设有充电插口。
13.优选的,在所述防护外壳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分别开设在防护外壳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滑槽、开设在充电柜两侧外壁上的第二滑槽、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滑块、设在滑块底部与防护外壳内底部之间的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二滑槽位于充电
柜的两侧下端位置,第一滑槽位于充电柜的两侧;
14.优选的,在所述充电柜的两侧外壁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内。
15.优选的,所述阻尼减震器包括设在防护外壳内底部的阻尼套筒,在所述阻尼套筒内设有阻尼介质,在所述阻尼套筒内设有带通孔的阻尼板,在所述阻尼板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设有安装块,在安装块底部和阻尼套筒顶部之间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和阻尼套筒固定连接。
16.优选的,在所述充电柜的内部设有控制器,在所述门体上设有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所述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插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将充电柜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且在防护外壳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便于充电柜随防护外壳一起移动,在防护外壳上通过固定柱转动连接连接杆以及在两个连接杆顶部设置弧形拉杆,便于通过拉杆拉动充电柜移动,解决充电柜户外移动不便的问题,同时在充电柜上设置充电插板,可以防止无人机蓄电池安全充电,便于解决无人机户外使用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和减震装置,能够保证充电柜在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收到挤压碰撞,防止充电柜损坏,提高充电柜的使用寿命,为充电柜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为:1防护外壳,2安装柱,3连接杆,4太阳能电池板,5拉杆,6万向轮,7支撑杆,8红色指示灯,9绿色指示灯,10移动杆,11移动槽,12移动块,13固定块,14缓冲弹簧,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滑块,18安装块,19减震弹簧,20活塞杆,21阻尼板,22通孔,23阻尼套筒,24充电柜,25滑杆,26充电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1
25.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充电柜,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防护外壳1,充电柜24设在防护外壳1内部,防护外壳1可以对充电柜24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具有防水防潮的作用,在防护外壳1前端面上的一侧铰接有门体27,便于打开门体27为无人机电池充电。
26.在充电柜24的上、下端面中心位置和防护外壳1之间分别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开设在防护外壳1上的两个移动槽11、分别滑动设在移动槽11内的移动块12、设在充电柜24底部中心位置的两个固定块13、两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块13和移动块12上的移动杆10、设在两个移动块12之间的缓冲弹簧14;
27.在防护外壳1的两侧壁上位于防护外壳1的上端位置处分别设有安装柱2,在防护
外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柱2相对应的连接杆3,安装柱2的一端穿过连接杆3的下部,在两个连接杆3的顶部设有弧形拉杆5;通过在安装柱2上转动连接连接杆3,可以方便在不适用时,连接杆3和弧形拉杆5的向下收纳,且不影响太阳能电池板4接收光能,使充电柜24进行快速充电。
28.在防护外壳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6,且万向轮6设置为锁紧万向轮6,通过弧形拉杆5和连接杆3以及安装柱再配合万向轮6的设置,可以便于防护外壳1和内部的充电柜24在户外移动,移动时充电柜24受到震动,会出现上下颠簸的状况,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在缓冲弹簧14的作用下,缩短移动块12在移动槽11内的移动距离,使移动块12上端的移动杆10缩短上下移动距离,从而可以减缓固定块13上的充电柜24上下颠簸的状况,防止充电柜24与防护外壳1接触发生碰撞挤压,对充电柜24起到保护作用,移动到相应位置时,可以将万向轮6锁紧,防止防护外壳1滑移。
29.在防护外壳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电池板4与充电柜24通过导线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用于给充电柜24提供电能。
30.在防护外壳1的顶部和太阳能电池板4的底部之间设有倾斜的支撑杆7,通过设置倾斜的支撑杆7使太阳能电池板4倾斜撑起,用于在户外使用时,增大与太阳光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
31.在充电柜24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内嵌有充电插板26,在充电插板26上设有充电插口,适用于户外使用,解决了无人机户外使用充电不方便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充电不安全的问题。
32.在防护外壳1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分别开设在防护外壳1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滑槽15、开设在充电柜24两侧外壁上的第二滑槽16、设在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内的滑块17、设在滑块17底部与防护外壳1内底部之间的阻尼减震器,第二滑槽16位于充电柜24的两侧下端位置,第一滑槽15位于充电柜24的两侧;阻尼减震器包括设在防护外壳1内底部的阻尼套筒23,在阻尼套筒23内设有阻尼介质,在阻尼套筒23内设有带通孔22的阻尼板21,在阻尼板21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20,在活塞杆20的顶部设有安装块18,在安装块18底部和阻尼套筒23顶部之间的活塞杆20上套设有减震弹簧19,减震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18和阻尼套筒23固定连接。
33.设置减震装置可以防止充电柜24移动时出现左右晃动摇摆的问题,移动时充电柜24会向下挤压减震装置,在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之间设置滑块17可以防止充电柜24的左右摇摆问题,充电柜24移动时滑块17会带动充电柜24在第一移动槽11和第二移动槽11内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弹簧收缩或扩张,以此减缓滑块17带动充电柜24上下运动的幅度,充电柜24向下运动时,滑块17和安装块18都向下移动,此时挤压活塞杆20,使活塞杆20底部的阻尼板21在阻尼套筒23内向下移动,然后阻尼介质会通过阻尼板21上的通孔22从阻尼套筒23的底端移动到上端,阻尼介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与运动相反的阻尼力,充电柜24向上运动时,滑块17和安装块18都向上移动,弹簧扩张,此时活塞杆20带动阻尼板21在阻尼套筒23内向上移动,阻尼介质通过阻尼板21上的通孔22从阻尼套筒23的上端向下端移动,进一步减缓充电柜24上下摇晃的幅度,以避免充电柜24收到挤压和碰撞损坏,提高充电柜24的使用寿命。
34.在充电柜24的两侧外壁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滑杆25,滑杆25的一端滑动设在第一
滑槽15内,滑杆25对充电柜24起限位导向作用。
35.在充电柜24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器,在门体27上设有红色指示灯8和绿色指示灯9,红色指示灯8和绿色指示灯9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充电插板26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当红色指示灯8亮时,表明蓄电池正在充电,绿色指示灯9亮时表明充电完成,通过红色指示灯8和绿色指示灯9的设置可以明显观察出无人蓄电池是否充满电,防止频繁开启防护外壳1上的门体27,使外界潮气进入防护外壳1内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户外使用时,拉动拉杆5在万向轮6的作用下使充电柜24随防护外壳1一起移动,此时移动柜开始出现晃动,通过充电柜24底部和顶部的缓冲弹簧14,可以缩短移动块12的移动距离,从而缩短移动杆10上下移动的距离,起到减缓充电柜24上下移动的幅度,防止充电柜24与防护外壳1之间发生挤压碰撞损坏的问题,滑块17在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内上下移动,使减震弹簧19收缩或扩张,使活塞杆20带动阻尼板21在阻尼套筒23内上下移动,使阻尼介质通过阻尼板21上的通孔22在阻尼套筒23内上下运动,进一步减缓充电柜24上下摇晃的幅度,以避免充电柜24收到挤压和碰撞损坏,提高充电柜24的使用寿命,充电时打开防护防护外壳1的门体27,将无人机蓄电池与充电插板26上的充电口连接即可,可以通过门体27上的红色指示灯8或绿色指示灯9观察蓄电池是否充满电。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