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消能井。
背景技术:
2.在落差大的排水、给水或者泄洪等水流管线阶段中,要考虑在自身结构中消除水流挟带的能量,水流落差大的管线容易发生空蚀和空蚀破坏,水流的失稳容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在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时,对建筑物及其不利。此时需要采用消能井对水流的动能进行消能,将大部分能量在跌水过程中的管线或构筑物内消除,下游的出口处不会对河床造成危害,保护河岸,减少河岸加固的费用消耗;排水管线内的消能井不会再泄水的构筑内发生空蚀破坏,减少水压对管道壁的冲击,增长管道的寿命;保证输水管道、消能构筑物以及城市管网的安全与耐久要求,使城市供水正常有序进行。
3.传统的消能井将压力进水管管口设置为竖直出水,水流竖直冲入消能井井底,再通过井壁另一侧水平的出水重力管排出,此种消能井有以下缺点:1、竖直冲入井底的水流仍残留较大水平方向的动能,从出水重力管排出的水流仍然有较大压力;2、竖直冲向井底的水流夹杂气泡对井底有很大冲击力和空泡腐蚀作用,长期将对井底和出水重力管管口产生破坏,最终造成消能井的损坏;3、竖向水流在井底的边缘处产生流动死区,进而在流动死区产生污物的淤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消能井,将进水压力管的湍急水流的动能完全消除,流入出水重力管的水流为没有压力的静压水流,达到水流消能的效果;且消能井内不会产生污物淤积。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二次消能井,井体内一侧的中部设置进水压力管,入水管口为水平方向,井体内另一侧底部设置水平的出水重力管;进水压力管的入水管口处设置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流槽之间为第一过水口,第一过水口下方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与流槽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出水重力管的管口处于第二过水口的水流下游处。
7.进水压力管的水流首先被第一导流板所阻挡,一部分水流从第一过水口流向到第二导流板上方,当水流较大,水流来不及从第一过水口流下时,过多的水流从第一导流板上方溢过,也到达第二导流板上方,最终,水流再从第二过水口流到出水重力管处,水流在井内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两次阻挡和消能,到达终点处可以完全消除原有的水流压力和动能,达到完全消能的效果。
8.所述第一导流板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与进水压力管相对。斜边倾斜方向向上,将水平方向的水流导向斜上,避免第一导流板直接承受水流冲击和冲刷。
9.所述第二导流板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为上端面,且倾斜方向朝向第二过水口。第二导流板斜面可完全将水流导向第二过水口顺利流出,不产生积水现象。
10.所述井体底部的井底面为斜面,倾斜方向朝向出水重力管,将水流导向出水重力管,避免积水现象。
11.所述流槽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方向朝向第一过水口,将水流导向第一过水口,避免积水现象。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构成了水流的两次消能换向,可将进水压力管的湍急水流的动能完全消除,流入出水重力管的水流为没有压力的静压水流,达到水流消能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中各个与水流接触的工作面均为斜面,可对水流有很好的导流作用,避免井内出现积水淤积的现象。
15.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各部件标识为:1、井盖;2、进水压力管;3、出水重力管;4、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6、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一种二次消能井,井体内一侧的中部设置进水压力管2,入水管口为水平方向,井体内另一侧底部设置水平的出水重力管3;进水压力管2的入水管口处设置第一导流板4,第一导流板4与流槽6之间为第一过水口,第一过水口下方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5与流槽6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出水重力管3的管口处于第二过水口的水流下游处;
20.所述第一导流板4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与进水压力管2相对;
21.所述第二导流板5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为上端面,且倾斜方向朝向第二过水口;
22.所述井体底部的井底面为斜面,倾斜方向朝向出水重力管3;
23.所述流槽6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方向朝向第一过水口。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井体内一侧的中部设置进水压力管(2),入水管口为水平方向,井体内另一侧底部设置水平的出水重力管(3);进水压力管(2)的入水管口处设置第一导流板(4),第一导流板(4)与流槽(6)之间为第一过水口,第一过水口下方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5)与流槽(6)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出水重力管(3)的管口处于第二过水口的水流下游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4)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与进水压力管(2)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5)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为上端面,且倾斜方向朝向第二过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底部的井底面为斜面,倾斜方向朝向出水重力管(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槽(6)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方向朝向第一过水口。
技术总结
一种二次消能井,井体内一侧的中部设置进水压力管,入水管口为水平方向,井体内另一侧底部设置水平的出水重力管;进水压力管的入水管口处设置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流槽之间为第一过水口,第一过水口下方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与流槽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出水重力管的管口处于第二过水口的水流下游处。本实用新型可将进水压力管的湍急水流的动能完全消除,流入出水重力管的水流为没有压力的静压水流,达到水流消能的效果;且消能井内不会产生污物淤积。消能井内不会产生污物淤积。消能井内不会产生污物淤积。
技术研发人员:孔鑫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