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砌石护坡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1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砌石护坡。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主要有修筑堤防、兴建水库、建造水闸、利用蓄滞、分洪区、建立排水系统等。堤防是修建在江河两侧、湖泊周围、海(岸)滩边缘、水库回水区外沿的挡水建筑物,是防洪、防潮、防浪的主要工程设施。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堤防工程,会在坡体撒花姑娘堆砌或者嵌入石块而形成石护坡,但是这种石护坡在一些强降雨天气时,会出现水土流失而出现滑坡的情况,影响了石护坡的结构稳定,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进一步提高坡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干砌石护坡。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干砌石护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干砌石护坡,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墙体,多个所述墙体之间的空间为层叠腔,且坡体底壁为所述层叠腔的底壁,所述层叠腔内设置有缓冲层以及石护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石护层下方,所述缓冲层包括植被层以及砂石层,所述植被层包括土壤以及埋设在土壤内的植物种子,所述砂石层铺设于所述层叠腔底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层叠腔内的植被层,其中的植物根系会在生长中逐渐分叉由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最后顺着土与土,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越钻越下,最后将土紧紧锁住,形成“天网”,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缓冲层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坡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提高坡体的结构强度,并通过砂石层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保温隔水能力。
8.可选的,所述层叠腔内设置有多条挡条,所述挡条水平设置且用于提高所述缓冲层的稳定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能够将砂石层分隔成多个区域,且在进行砂石层的铺设工作时,挡条能够有效的避免砂石层发生滑动,确保砂石层的均匀程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铺设砂石层。
10.可选的,所述石护层包括网框以及位于所述网框内的石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网框对石块进行限位,保证石护层的结构强度,避免石护层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干砌石护坡的结构强度。
12.可选的,所述网框设置为绿色。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网框设置为绿色,能够进一步增加石护层的美观程度,营造一种生机勃勃且环保的景象,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14.可选的,所述石块采用鹅卵石。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鹅卵石的表面相对平滑,当工作人员在干砌石护坡上行走时,能够提高行走时的舒适度,且鹅卵石的获取也相对容易,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16.可选的,所述墙体上端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抵触所述网框背离所述层叠腔底壁的一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限位块抵触网框上端面,从而有效的防止石护层发生晃动,从而保证了整个干砌石护坡的结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砂石层与所述层叠腔底壁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层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出现水体渗漏而对水源造成污染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装置防渗能力。
20.可选的,所述墙体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孔能够实现多个层叠腔之间的连通,从而使得处于坡体上方的层叠腔内的水能够由通孔流入到下方的层叠腔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设置植被层以及砂石层,通过植物根系避免坡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提高坡体的结构强度,并通过砂石层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保温隔水能力;
24.通过设置挡条,在进行砂石层的铺设工作时,挡条能够有效的避免砂石层发生滑动,确保砂石层的均匀程度,提高砂石层铺设工作的工作效率;
25.通过设置限位块,并使限位块抵触网框上端面,从而有效的防止石护层发生晃动,从而保证了整个干砌石护坡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层叠腔;12、通气孔;13、挡条;14、限位块;2、缓冲层;21、植被层;22、砂石层;23、土工布;3、石护层;31、网框;32、石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干砌石护坡,参照图1、图2,包括成型在河道坡体上的多个墙体1。多个墙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形成多个层叠腔11,坡体表面为层叠腔11的底壁,并在层叠腔11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缓冲层2以及石护层3,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干砌石护坡。
31.参照图1、图2,墙体1上贯穿有多个通气孔12,通气孔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墙体1端面,从而通过多个通气孔12实现多个层叠腔11之间的相互连通。层叠腔11内的地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挡条13,挡条13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多条挡条13沿坡体的高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挡条13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层2以及整个干砌石护坡的结构稳定。
32.参照图1、图2,缓冲层2包括植被层21以及砂石层22,且植被层21位于砂石层22上方,并在缓冲层2与地面之间铺设有多块土工布23,多块土工布23分别位于多块挡条13之
间。植被层21包括富含养料的土壤以及埋在土壤内的植物种子。砂石层22为砂石铺设而成,砂石层22通过自身特性,提高整个干砌石护坡的吸水以及隔热能力。
33.参照图1、图2,石护层3包括网框31以及位于网框31内的石块32。网框31为铁制成的框架, 且网框31的形状与层叠腔11的形状相同,网框31表面涂抹绿色的防锈涂料,从而增强整个网框31的美观程度,石块32采用鹅卵石,鹅卵石成本较低,且鹅卵石对网框31的磨损远远小于普通石块32对网框31造成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网框31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墙体1上端面成型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由墙体1顶端向墙体1的两侧水平延伸,限位块14抵触网框31上端面从而避免网框31由层叠腔11内脱离,保证了整个石护层3的稳定性。
34.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干砌石护坡的搭建工作时,先在墙体1上开设通气孔12,从而实现多个层叠腔11之间的连通,随后在层叠腔11内部的地面上铺设土工布23,并在土工布23上铺设砂石而形成砂石层22。在砂石层22的铺设工作中,挡条13能够避免砂石堆积到坡体下方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提高砂石层22在铺设时的施工效 率。
35.随后在砂石层22上铺设植被层21,在植被层21铺设完毕后,在植被层21上方嵌入石护层3,石护层3能够有效起到对坡体的防护效果。最后在墙体1上端面堆砌限位块14,避免石护层3脱离干砌石护坡,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缓冲层2以及植被层21的共同作用,避免干砌石护坡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1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