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悬浮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态悬浮床。


背景技术:

2.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是患者在失能后得不到科学合理的照料而受压部位长期局部受压力、剪切力、高湿、高温等作用而产生的皮肤变性坏死感染。目前,悬浮床是预防压疮最先进的医疗器械之一,悬浮床包括沙粒悬浮床和空气搏动悬浮床等,其中沙粒悬浮床是通过在床底处安装气孔进行吹气使覆盖在其表面的细砂形成砂柱,从而通过砂柱使患者悬浮起来的床体结构。并且沙粒悬浮床在持续悬浮过程中,由于悬浮沙粒的交替变化,着力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使身体的每一处着力点都在不断变化,如同皮肤在不断接受微小的按摩,以此实现压疮的预防。
3.但此类悬浮床的价格极其昂贵,不适合家庭推广使用,所以大多数家庭一般选择柔软的床垫并结合两小时一次的翻身,但这需要至少两个成年人二十四小时轮班交接照顾才能实现,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生活负担极重。所以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有交替充放气功能的床垫,它能够通过对气囊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来改变患者身体的受力点,从而达到类似悬浮床的效果,使用此类床垫后家属可以将翻身的间隔时长增加到六到八小时,能够大大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但此类床垫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气囊交替充放气的过程中,床垫与患者的身体直接接触,由于床垫的透气性较差,无法确保患者身体与床垫接触面处的干爽性,患者长时间接触后存在发生湿疹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静态悬浮床,能够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并保持患者与床体接触面的干爽性,防止发生湿疹。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静态悬浮床,包括充气床体和床垫,所述床垫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充气床体的上表面上,所述充气床体内设有多组相互交替排列安装的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所有所述第一充气囊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所有所述第二充气囊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任一组所述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均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能够分别对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进行充气,所有所述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床垫与出气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透气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任一组所述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上均开设有充气孔,所述气泵通过充气管分别与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上的充气孔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上设有三通电磁阀且与三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充气管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床垫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多组母按扣,所述充气床
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可与母按扣配合的公按扣。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充气床体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安全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床垫上设有枕垫。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床垫由记忆棉材料制成。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床垫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悬浮床,模拟了现有悬浮床所产生的效果,通过对相互交替排列设置的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进行交替循环式的充放气,能够不断改变患者身体的受力点,以此预防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压疮,能够延长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减轻家属的护理压力;同时,在对气囊进行充气的同时,一部分气体将通过出气孔从床垫的透气孔处排出,使悬浮床具有向外吹气的效果,保证患者与床垫的接触面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干爽性,避免患者发生湿疹。
附图说明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态悬浮床,包括充气床体1和床垫2,所述床垫2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充气床体1的上表面上,所述充气床体1内设有多组相互交替排列安装的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所有所述第一充气囊11通过第一导气管111连通,所有所述第二充气囊12通过第二导气管121连通,任一组所述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
12均与气泵16连接,所述气泵16能够分别对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进行充气,所有所述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气孔13,所述床垫2与出气孔13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透气孔21。
24.其中,所述气泵16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进行交替地进行充气,比如,首先对第一充气囊11进行充气,同时第二充气囊12处于放气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对第二充气囊12进行充气,而第一充气囊11处于放气状态,以此循环交替,使患者身体的受力点在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间发生交替的变化,达到预防患者压疮的目的。
25.当对第一充气囊11或第二充气囊12进行充气时,气体将同时从第一充气囊11或第二充气囊12顶部的出气孔13处吹出,并通过透气孔21吹向患者的背部,使患者与床垫的接触面能够始终保持干爽,解决了床垫透气性较差,患者易发生湿疹的问题。
26.参见图2和图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组所述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上均开设有充气孔14,所述气泵16通过充气管15分别与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上的充气孔14连接。进一步,为方便调节气泵16对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进行交替充气,所述气泵16的输出端上设有三通电磁阀17且与三通电磁阀1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17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充气管15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17内设有控制器,能够在设定的时间内对三通电磁阀17的输出端进行调节,使气泵16交替地连通其中一组所述充气管15,对第一充气囊11或第二充气囊12进行充气。
27.参见图1,作为优选的,所述床垫2由记忆棉材料制成,记忆绵能够记忆人体形状,当患者平躺于记忆绵上时人体会陷于记忆绵中,使人体的体表投影基本会均匀承受人体重力,避免了人体局部骨隆突部位过大的压强。此外,由于床垫2长期使用后容易滋生细菌等,为方便拆卸清洁更换床垫2,所述床垫2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多组母按扣22,所述充气床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可与母按扣22配合的公按扣18。此外,所述床垫2上设有枕垫23,能够适当抬高患者头颈部。同时,为防止患者从床上摔落,所述充气床体1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安全带19;所述床垫2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纹24,增大患者与床垫2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悬浮床,模拟了现有悬浮床所产生的效果,通过对相互交替排列设置的第一充气囊11和第二充气囊12进行交替循环式的充气,以此不断改变患者身体的受力点,预防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压疮,能够延长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减轻家属的护理压力;同时,在对气囊进行充气的同时,一部分气体将通过出气孔13从床垫的透气孔21处排出,使悬浮床具有向外吹气的效果,保证患者与床垫的接触面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干爽性,避免患者发生湿疹。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1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