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免内壁粘附油液的喷油瓶。
背景技术:
2.现常会在食物烹煮烘烤中或食用前,在食物上抹上食用油等以增加食物的色泽及美味。而一般传统料理方式,大都是以毛刷沾上各式食用油等,再均匀刷于食物上。但是,由于毛刷易产生毛屑掉落食品上、刷抹不均匀、破坏食物的美观及使用不便等各种困扰,用户使用感不佳。
3.后市面上出现了喷油瓶,采用喷头设计,可以让油喷出来的时候更加均匀,用量也更好控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喷油瓶》,申请(专利)号:cn202020085863.4,公开了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瓶口处通过螺纹拧接安装有一个喷头;所述瓶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内侧与喷头通过螺纹拧接的橡胶罩;所述压盖定位板的内侧活动嵌入安装有一个橡胶压盖;所述橡胶罩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外支撑罩。橡胶压盖和橡胶罩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整洁性,需要使用食用油时直接按压橡胶压盖,这时橡胶压盖内侧的条形柱会推动喷头向下按压,油雾会从喷头的喷油嘴向外喷出,这时向两侧和上方扩散的油雾会接触到橡胶压盖一侧的弧形槽壁,另一部分向四周扩散的油雾会接触到橡胶罩一侧的方形开口,从而阻止油雾直接向上下左右分散,多数油雾会直接向前喷出,避免油雾撒的到处都是,使用时更加整洁。
4.但采用上述结构的喷油瓶,在油液喷洒过程中,油液不但会粘附在橡胶罩开口的口壁上,甚至会进入橡胶罩的内壁。油液粘附在橡胶罩开口的口壁上会产生油污,但橡胶罩开口较小,并不方便用户清理。油液进入橡胶罩内,还会造成喷油瓶内出现油液粘附、聚集的问题,若不拆卸橡胶罩无法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油瓶,进一步优化喷油瓶结构,避免喷油瓶内壁粘附油液、喷油瓶内部油液聚集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油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安装有外罩与喷头,所述的喷头位于外罩内,所述的外罩开设有油液出口,所述的喷头表面设置有喷口,所述的喷口延伸向油液出口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油液出液的喷口设置在外罩的油液出口处。使得油液从喷头出液后不会经过油液出口壁面,即油液几乎不与油液出口壁面接触,不被油液出口壁面遮挡,油液也就不易在油液出口处积聚。本实用新型设置喷口从外罩内探出到油液出口处,从而解决了油液喷出时,喷油瓶内壁粘附油液,造成喷油瓶内部聚集油液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油液出口安装有承接环,所述的承接环底部设置有接油槽。
9.接油槽是用于承接喷口处滴落的油液,所述的接油槽位于喷口的下方。具体的说,接油槽是位于外罩内的,是承接环底面向内延伸而构成的。接油槽的结构设置,有效避免了油液进入到外罩内壁,从而聚集在喷油瓶内部的问题。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接油槽设置在外罩内,所述的接油槽包括挡片与槽壁,所述的挡片设置在槽壁靠近喷头的一端。
11.具体的说,所述的槽壁的内壁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使得滴落或者说粘附在槽壁上的油液,都能够沿着弧形内壁面下落到槽壁底部。
12.本实用新型设置挡片结构,用于格挡油液,避免油液进入到外罩内。解决有了油液聚集在喷油瓶内部的问题。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槽壁的另一端连接承接环,位于接油槽的的油液从承接环一侧排出。
14.具体的,所述的槽壁远离喷头的一端是敞开设置的。所述的接油槽与承接环一体成型,接油槽的槽壁与承接环的内底面平滑过渡,所述的接油槽内的油液可以直接从承接环处排出。
15.进一步的,所述的承接环可拆卸安装在油液出口壁面。
16.即承接环、以及设置在承接环底部的接油槽可以从外罩处拆卸出来,然后进行清洗等,有助于保持承接环的整洁。在喷油瓶的使用过程中,其喷头喷洒出来的油液具有扩散性,难以保证说完全不与油液出口处的承接环接触。因此设置可拆卸的承接环有助于保持本实用新型的整洁。
1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接环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的承接环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所述的第一壁面贴合在油液出口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壁面贴合在油液出口内壁。
18.本实用新型承接环的结构设置,使得承接环能够简单方便直接插入到油液出口处实现安装。且承接环包裹了油液出口的边缘,承接环的第一壁面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可以采用显眼的颜色,用户能够快速观察到喷油瓶的油液出口。
19.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头上设置有压盖,所述的压盖下压带动喷头同步移动。
20.具体的,压盖会将喷头顶部包裹,喷头被隐藏在喷油瓶内部,而压盖上部会裸露在外,压盖底部位于外罩内。用户在使用喷油瓶时,是通过按压顶部的压盖,而实现油液从喷口排出。
21.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头设置有延伸头,所述的喷口位于延伸头,所述的压盖壁面设置有开口,延伸头从开口伸出压盖,所述的延伸头的两侧设置有加强条。
22.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条,使得两个加强条的宽度与所述的开口的宽度相适应。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条,不仅能够有效加强延伸头与喷头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而且起到了延伸头在开口内的导向作用,使得延伸头只能沿着开口上下移动,即提高了喷头运动的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延伸头将原先位于外罩内的喷头向外导到油液出口处。从而解决了油液喷出时,喷油瓶内壁粘附油液,造成喷油瓶内部聚集油液的问题。
24.进一步的,位于外罩内的压盖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的导向条衬于外罩内壁。
25.具体的说,导向条沿外罩的压盖的轴向设置,导向条一则起到了加强压盖结构强
度的作用,导向条二则起到了压盖运动导向的作用。喷头、压盖相对于瓶体可上下移动,从而将瓶体内的油液挤压喷洒出来。
26.进一步的,所述的瓶体上安装有连接件,所述的喷头通过连接件与瓶体连接。
27.所述的连接件与瓶体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件与喷头螺纹连接,所述的喷头连接导管,所述的导管伸入到瓶体内。所述的外罩安装在连接件上,且外罩包裹在连接件的外周。
28.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头底部与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的喷头底部外套设有外环件。
29.所述的压盖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的外环件顶面开设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件由卡接口伸入到连接件内,所述的卡接件可在连接件内上下移动。具体的,压盖与喷头连接,压盖还通过卡接件与外环件活动连接。
附图说明
3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承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瓶体;2、外罩;3、喷头;4、油液出口;5、喷口;6、承接环;6a、第一壁面;6b、第二壁面;7、接油槽;7a、挡片;7b、槽壁;8、延伸头;9、开口;10、导向条;11、加强条;12、压盖;13、连接件;14、外环件;15、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如图1、图2所示:喷油瓶,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的顶部安装有外罩2与喷头3,所述的喷头3位于外罩2内,所述的外罩2开设有油液出口4,所述的喷头3表面设置有喷口5,所述的喷口5位于油液出口4处。将油液出液的喷口5设置在外罩2的油液出口4处。使得油液从喷头3出液后不会经过油液出口4的壁面,即油液几乎不与油液出口4壁面接触。本实用新型设置喷口5从外罩2内探出到油液出口4处,从而解决了油液喷出时,喷油瓶内壁粘附油液,造成喷油瓶内部聚集油液的问题。
3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油液出口4安装有承接环6,所述的承接环6底部设置有接油槽7。接油槽7是用于承接喷口5处滴落的油液,所述的接油槽7位于喷口5的下方。具体的说,接油槽7是位于外罩2内的,是承接环6底面向内延伸而构成的。
40.接油槽7设置在外罩2内,所述的接油槽7包括挡片7a与槽壁7b,所述的挡片7a设置在槽壁7b靠近喷头3的一端。所述的槽壁7b的内壁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使得滴落或者说粘附在槽壁7b上的油液,都能够沿着弧形内壁面下落到槽壁7b底部。本实用新型设置挡片7a结构,用于格挡油液,避免油液进入到外罩2内。所述的槽壁7b的另一端连接承接环6,位于接油槽7的的油液从承接环6一侧排出。具体的,所述的槽壁7b远离喷头3的一端是敞开设置的。所述的接油槽7与承接环6一体成型,接油槽7的槽壁7b与承接环6的内底面平滑过渡,所述的接油槽7内的油液可以直接从承接环6处排出。
41.所述的承接环6可拆卸安装在油液出口4壁面。即承接环6、以及设置在承接环6底部的接油槽7可以从外罩2处拆卸出来,然后进行清洗等。在喷油瓶的使用过程中,其喷头3喷洒出来的油液具有扩散性,难以保证说完全不与油液出口4处的承接环6接触。因此设置可拆卸的承接环6有助于保持本实用新型的整洁。所述的承接环6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的承接环6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壁面6a与第二壁面6b,所述的第一壁面6a贴合在油液出口4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壁面6b贴合在油液出口4内壁。承接环6可插入到油液出口4处实现安装,且承接环6包裹了油液出口4的边缘,承接环6可以采用显眼的颜色,用户能够快速观察到喷油瓶的油液出口4。
42.所述的喷头3上设置有压盖12,所述的压盖12下压带动喷头3同步移动。具体的,压盖12会将喷头3顶部包裹,喷头3被隐藏在喷油瓶内部,而压盖12上部会裸露在外,压盖12底部位于外罩2内。用户在使用喷油瓶时,是通过按压顶部的压盖12,而实现油液从喷口5排出。
43.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喷头3设置有延伸头8,所述的喷口5位于延伸头8,所述的压盖12壁面设置有开口9,延伸头8从开口9伸出压盖12,所述的延伸头8的两侧设置有加强条11。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条11,使得两个加强条11的宽度与所述的开口9的宽度相适应。位于外罩2内的压盖12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条10,所述的导向条10衬于外罩2内壁。导向条10沿外罩2的压盖12的轴向设置。
44.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瓶体1上安装有连接件13,所述的喷头3通过连接件13与瓶体1连接。所述的连接件13与瓶体1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件13与喷头3螺纹连接,所述的喷头3连接导管,所述的导管伸入到瓶体1内。所述的外罩2安装在连接件13上,且外罩2包裹在连接件13的外周。
45.喷头3底部与连接件13螺纹连接,所述的喷头3底部外套设有外环件14。所述的压盖12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15,所述的外环件14顶面开设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件15由卡接口伸入到连接件13内,所述的卡接件15可在连接件13内上下移动。
4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户可以下压位于顶部的压盖12,压盖12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喷头3下压,喷头3下压使得瓶体1内的油液被压入导管,并由喷口5喷洒出来。
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