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
背景技术:
2.一般情况下把肋距≦1.5m的单向或双向肋形楼盖称为密肋梁楼盖,双向密肋楼盖由于双向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受力性能较好,一般地库以及车库大部分都会采用密肋梁楼盖,在模壳出现之前,密肋梁楼盖施工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支模浇筑,由于密肋梁之间的跨度较小,所以支模的方式浪费时间,人工劳动强度大,因此后来出现了模壳,模壳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3.现有的模壳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借助特殊的框架支撑体系方可完成安装,然而现有的框架支撑体系与模壳之间的安装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1、固定不牢,需要借助钢钉将模壳与框架支撑体系固定连接,拆模时,密肋梁楼盖的底部会留有大量的钉头,影响美观,且存在一定的漏水可能性;
5.2、模壳呈碗状,对于模壳中心部位需要另外加装支撑杆敢对其进行支撑,操作较为繁琐。
6.因此可采用一种新型的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包括多个支杆一以及两个模壳,相邻两个所述支杆一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杆,且相邻两个支杆一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桁架,每个所述桁架上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套一以及多个滑套二,两个所述滑套一与多个滑套二与桁架之间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每个所述滑套二与对应的模壳之间均安装有卡合机构,两个所述滑套一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上均通过滑动机构安装有一个螺杆二,两个所述螺杆二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对应模壳相配合的抵板,且两个螺杆二与对应的套筒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
10.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母一以及螺杆一,两个所述滑套一以及多个滑套二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母一,每个所述螺母一上均螺纹转动安装有一个螺杆一,每个所述螺杆一与对应的滑套一以及滑套二均为贯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杆一与桁架之间均相抵。
11.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卡块以及卡槽,每个所述滑套二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卡块,两个所述模壳上均开设有与对应卡块相卡合的卡槽。
12.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卡柱以及滑
槽,两个所述螺杆二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卡柱,两个所述套筒上均开设有与对应卡柱相配合的滑槽。
13.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母二以及转杆,两个所述套筒上均通过转动结构安装有多个转杆,多个所述转杆上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母二,两个所述螺母二与对应的螺杆二之间均为螺纹转动连接。
14.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环槽,两个所述套筒上均开设有一个环槽,每个所述转杆与对应的环槽之间均为滑动连接。
15.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每个所述桁架上均滑动安装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杆三,两个所述螺杆三上均滑动并转动安装有一个支杆二,两个所述支杆二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对应螺杆三螺纹转动连接的螺母三。
16.在上述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中,两个所述支杆一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垫板,两个所述支杆二均转动安装有一个垫板。
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8.1、通过卡块以及卡槽的配合使用,可对模壳进行固定,使模壳与支撑体系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替代了原始使用钢钉固定的方式,有效的降低模壳发生偏移的概率,提高了密肋梁楼盖的美观度,降低漏水概率,同时还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19.2、通过螺杆二、螺母二以及抵板的配合使用,可对模壳凸起部分进行抵压支撑,替代了原始另外加装支撑的方式,使得整个支撑体系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20.3、通过夹板、螺杆三、螺母三以及支杆二的配合使用,可对桁架进行支撑,有效的降低桁架承载力过大导致桁架弯曲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整个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能。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替代了原始使用钢钉固定的方式,有效的降低模壳发生偏移的概率,提高了密肋梁楼盖的美观度,降低漏水概率,同时还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时还替代了原始另外加装制成的方式,使得整个支撑体系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支杆一、2连杆、3支杆二、4夹板、5垫板、6模壳、7抵板、8套筒、9桁架、10滑套一、11螺母一、12螺杆一、13螺母二、14螺杆二、15转杆、16滑块、17卡柱、18滑槽、19螺母三、20螺杆三、21滑套二、22卡块、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照图1
‑
5,一种车库密肋梁楼盖组合模板,包括多个支杆一1以及两个模壳6,相邻两个支杆一1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杆2,且相邻两个支杆一1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桁架9,每个桁架9上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套一10以及多个滑套二21,两个滑套一10与多个滑套二21与桁架9之间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每个滑套二21与对应的模壳6之间均安装有卡合机构,两个滑套一10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套筒8,两个套筒8上均通过滑动机构安装有一个螺杆二14,两个螺杆二14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对应模壳6相配合的抵板7,且两个螺杆二14与对应的套筒8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
30.上述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31.1、通过螺杆二14、螺母二13以及抵板7的配合使用,可对模壳6凸起部分进行抵压支撑,替代了原始另外加装支撑的方式,使得整个支撑体系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32.2、固定机构包括螺母一11以及螺杆一12,两个滑套一10以及多个滑套二21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母一11,每个螺母一11上均螺纹转动安装有一个螺杆一12,每个螺杆一12与对应的滑套一10以及滑套二21均为贯穿转动连接,每个螺杆一12与桁架9之间均相抵,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改变滑套一10以及滑套二21的位置,以便于对不同尺寸的模壳6进行固定或者支撑,扩大了本支撑体系的适用范围。
33.3、卡合机构包括卡块22以及卡槽23,每个滑套二21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卡块22,两个模壳6上均开设有与对应卡块22相卡合的卡槽23,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对模壳6进行固定,使模壳6与支撑体系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替代了原始使用钢钉固定的方式,有效的降低模壳6发生偏移的概率,提高了密肋梁楼盖的美观度,降低漏水概率,同时还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34.4、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6、卡柱17以及滑槽18,两个螺杆二14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滑块16,两个滑块16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卡柱17,两个套筒8上均开设有与对应卡柱17相配合的滑槽18,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对螺杆二14进行限位,防止螺杆二14转动。
35.5、升降机构包括螺母二13以及转杆15,两个套筒8上均通过转动结构安装有多个转杆15,多个转杆15上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母二13,两个螺母二13与对应的螺杆二14之间均为螺纹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螺母二13,螺杆二14会在套筒8内上下滑动,以此可调节抵板7的高度,以便于对不同深度的模壳6进行抵压支撑。
36.6、转动结构包括环槽,两个套筒8上均开设有一个环槽,每个转杆15与对应的环槽之间均为滑动连接,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套筒8与螺母二13直接接触,有效的延长了套筒8以及螺母二13的使用寿命。
37.7、每个桁架9上均滑动安装有两个夹板4,两个夹板4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螺杆三20,两个螺杆三20上均滑动并转动安装有一个支杆二3,两个支杆二3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对应螺杆三20螺纹转动连接的螺母三19,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对桁架9进行支撑,有效的降低桁架9承载力过大导致桁架9弯曲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整个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能。
38.8、两个支杆一1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垫板5,两个支杆二3均转动安装有一个垫板5,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为了增大支杆一1以及支杆二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支杆一1以及支杆二3的稳定性。
39.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
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