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背景技术:
2.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现有的继电器包括壳体、静簧片、动簧片、推动片和磁路部分,动簧片上设置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推动片与动簧片连接,磁路部分与推动片连接,磁路部分控制推动片作动,推动片推动动簧片,使动簧片上的动簧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簧触点接触。触点在每次闭合断开的过程中有电弧产生,被碳化的飞溅物会影响绝缘性能和机械动作。
3.申请号为cn202020222377.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小体积智能家居用磁保持继电器,安装基座,安装基座中部设有电磁安装结构,其中,电磁返回机构包括推动卡,推动卡中部具有连接限位部,且推动卡一侧径向设有两根用于安装动簧机构的安装圆柱,安装圆柱分别设置在连接限位部两端,且安装圆柱穿过连接限位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接块,电磁返回机构通过插接块与l形衔铁连接组件一侧相连。
4.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推动卡的连接结构,但不能解决电弧飞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7.本技术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卡和具有动簧触点的动簧片,所述推动卡的主体上设置有推动柱,所述动簧片上设有与该推动柱配合的限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高度高于动簧片的动簧触点位置,所述推动卡的主体两侧边向靠近动簧片方向弯折形成遮挡条。
8.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推动柱有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推动卡上;所述动簧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由两个凸角构成的一个槽口作为所述的限位部。
9.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推动卡的主体上设有两个向动簧片一侧延伸的凸台,所述推动柱设置在凸台上。
10.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动簧片包括用于与底座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向背离推动卡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向靠近推动卡一侧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第二弯折部两侧边。
11.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靠近动簧片一侧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推动柱的上方且与动簧片的上部对应。
12.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遮挡条的内侧为斜面。
13.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推动卡背离动簧片一侧设置有衔铁连接部,所述衔铁连接部与主体通过一横向连接条连接,横向连接条下方形成用于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插槽。
14.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衔铁连接部背离主体一侧面具有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接部,两个插接部之间形成用于与衔铁连接的第二插槽。
15.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衔铁连接部位于两个插接部下方具有避空部,位于两个插接部之间的衔铁连接部表面下部具有斜切面。
16.在上述的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中,所述凸台在推动卡表面的高度小于主体两侧的遮挡条在推动卡表面的高度。
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推动卡的高度,并且设置遮挡条,使推动卡能够阻挡触点闭合断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飞溅物,避免飞溅物进入磁路部分,影响绝缘性能和机械动作。
19.通过两侧推动柱与动簧片连接,使连接点能够避开电流较强的中间位置,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高温损坏推动卡。
20.凹部的设置形成配合凸台构成对动簧片,尤其是动簧触点的避让,能够使动簧片与推动卡的主体部分相对分隔,进一步避免电流较强的位置直接与推动卡主体连接。
21.推动卡的连接稳定,并且动作过程平稳。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推动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推动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推动卡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推动卡1、主体10、凹部11、动簧片2、动簧触点20、连接部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推动柱3、限位部4、凸角41、遮挡条5、凸台6、衔铁连接部7、避空部71、斜切面72、横向连接条8、第一插槽80、插接部9、第二插槽90。
具体实施方式
27.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
2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强载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卡1和具有动簧触点20的动簧片2,推动卡1的主体10上设置有推动柱3,动簧片2上设有与该推动柱3配合的限位部4,推动卡1的主体10高度高于动簧片2的动簧触点20位置,推动卡1的主体10两侧边向靠近动簧片2方向弯折形成遮挡条5。
29.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推动卡1的高度,并且设置遮挡条5,使推动卡1能够阻挡触点闭合断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飞溅物,避免飞溅物进入磁路部分,影响绝缘性能和机械动作。
30.具体而言,推动柱3有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推动卡1上,两个推动柱3的顶端为圆弧形。动簧片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由两个凸角41构成的一个圆弧形槽口作为限位部4。两个限位部4与两个推动柱3分别对应卡接。通过两侧推动柱3与动簧片2连接,使连接点能够避开电流较强的中间位置,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高温损坏推动卡1。
31.本实施例中的推动卡1优选采用液晶高分子材料制成。
32.结合图1和图2所示,推动卡1的主体10上设有两个向动簧片2一侧延伸的凸台6,推动柱3设置在凸台6上。推动卡1的主体10靠近动簧片2一侧面具有凹部11,凹部11位于推动柱3的上方且与动簧片2的上部对应。凹部11的设置形成配合凸台6构成对动簧片2,尤其是动簧触点20的避让,能够使动簧片2与推动卡1的主体10部分相对分隔,进一步避免电流较强的位置直接与推动卡1主体10连接。
33.优选地,遮挡条5的内侧为斜面。
34.进一步地,凸台6在推动卡1表面的高度小于主体10两侧的遮挡条5在推动卡1表面的高度。从而使动簧片2卡入推动柱3与凸台6抵接时受到遮挡条5的遮挡,起到较好的阻挡和防护作用。
35.如图1和图3所示,推动卡1背离动簧片4一侧设置有衔铁连接部7,衔铁连接部7与主体10通过一横向连接条8连接,横向连接条8下方形成用于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插槽80。衔铁连接部7背离主体10一侧面具有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接部9,两个插接部9之间形成用于与衔铁连接的第二插槽90。
36.第一插槽80和第二插槽90能够从两个方向分别与底座和衔铁配合形成插接,结构稳定性好。
37.衔铁连接部7位于两个插接部9下方具有避空部71,位于两个插接部9之间的衔铁连接部7表面下部具有斜切面72。斜切面72能够对摆动过程中的衔铁形成避让,从而保证推动卡1的平稳动作。
38.如图1和图4所示,动簧片2包括用于与底座连接的连接部21,该连接部21上设有向背离推动卡1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2,该第一弯折部22上设有向靠近推动卡1一侧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3,限位部4设置在第二弯折部23两侧边。通过两个弯折结构使动簧片2具有良好的弹性。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0.将推动卡1的第一插槽80和第二插槽90分别与底座和衔铁配合插接,将动簧片2的连接部21与底座连接,并且将动簧片2的限位部4与推动柱3卡接,动作过程中,推动卡1在受到衔铁的作用力下通过凸台6位置推动动簧片2,动簧片2的动簧触点20与静簧片的静簧触点闭合以形成通路,在触点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飞溅物受到遮挡条5以及推动卡1主体的阻挡而不进入磁路部分。
4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42.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推动卡1、主体10、凹部11、动簧片2、动簧触点20、连接部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推动柱3、限位部4、凸角41、遮挡条5、凸台6、衔铁连接部7、避空部71、斜切面72、横向连接条8、第一插槽80、插接部9、第二插槽90等术语。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