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便携式充气炉的燃气槽通过安装在其底壁上的充气阀进行燃料补充(充气),充气过程易出现过渡充盈的情况,导致开启点燃便携式充气炉时,液体燃料从便携式充气炉的炉头喷溅而出,引起燃烧火焰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该底壁上设有柱筒,该柱筒内具有柱筒空腔,该柱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柱筒的上端朝向上延伸,且该柱筒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连通的柱筒开口。
4.由于充气阀设置在燃料槽的底壁上,在给燃料槽补充燃料前需要将便携式充气炉的底壁由下翻转至朝上,使得位于底壁的充气阀朝上,在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的过程中,柱筒也被翻转,使得柱筒开口朝下(即柱筒呈倒置状)。在给燃料槽补充燃料时,被补充的液体燃料经充气阀进入燃料槽空腔内,由于柱筒倒置,柱筒空腔内存有的气体会阻碍液体燃料进入倒置的柱筒空腔中。待液体燃料充满后,需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回底壁朝下的正常使用位置,而在翻转回正常使用位置的过程中,柱筒空腔内存有的气体经柱筒开口排向燃料槽空腔,而燃料槽空腔内的液体燃料便会进入柱筒空腔中,原本位于柱筒空腔内的气体最后聚集在燃料槽空间的顶部。由此通过设置柱筒,可避免了燃料槽空腔过渡充盈,避免在开启而点燃便携式充气炉时,液体燃料从便携式充气炉的炉头喷溅而出,以避免燃烧火焰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5.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便携式充气炉的立体图。
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便携式充气炉的俯视图。
8.图4为图3中a
‑
a面的剖视图。
9.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10.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
11.图7在图4的基础上将各部件分解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13.参见附图1
‑
7,一种便携式充气炉,包括燃料槽10,该燃料槽10包括顶壁11、与顶壁11相对的底壁12及连接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而将顶壁11与底壁12隔开的侧壁13,该顶壁
11、底壁12及侧壁13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101。
14.该燃料槽10还包括底盖14,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形成于底盖14上,该底盖14还包括环绕燃料槽10的底壁12一圈的底盖周壁141,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与底盖周壁141是一体成型的。
15.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安装有充气阀20。
16.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还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的柱筒15,该柱筒15内具有柱筒空腔151,该柱筒15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15的下端与底壁12连接,该柱筒15的上端朝向顶壁11延伸,且该柱筒15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151连通的柱筒开口152,该燃料槽空腔101经柱筒开口152与柱筒空腔151连通,以使液体燃料可经柱筒开口152进出柱筒空腔151。
17.本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柱筒15的数量为3个,然而,柱筒1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柱筒15的数量例如可以是1个、2个或者4个以上。
18.由于,充气阀20设置在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在给燃料槽10补充燃料前需要将便携式充气炉的底壁12由下翻转至朝上,使得位于底壁12的充气阀20朝上,在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的过程中,柱筒15也被翻转,使得柱筒开口152朝下(即柱筒15呈倒置状)。在给燃料槽10补充燃料时,被补充的液体燃料经充气阀20进入燃料槽空腔101内,由于柱筒15倒置,柱筒空腔151内存有的气体会阻碍液体燃料进入倒置的柱筒空腔151中。待液体燃料充满后,需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回底壁12朝下的正常使用位置,而在翻转回正常使用位置的过程中,柱筒空腔151内存有的气体经柱筒开口152排向燃料槽空腔101,而燃料槽空腔101内的液体燃料便会进入柱筒空腔151中,原本位于柱筒空腔151内的气体最后聚集在燃料槽10空间的顶部(即近顶壁穿孔111位置)。由此通过设置柱筒15,可避免了燃料槽空腔101过渡充盈,避免在开启而点燃便携式充气炉时,液体燃料从便携式充气炉的炉头喷溅而出,以避免燃烧火焰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19.本实施例中,该柱筒15与底壁12是一体成型的。
20.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还上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的限位筒16,该限位筒的上端高于柱筒的上端。
21.该限位筒16的下端与底壁12连接,该限位筒16的上端延伸至顶壁11而与顶壁11相抵靠以起到支撑顶壁的作用。
22.该限位筒16的筒壁开设有将限位筒空腔161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缺口163,以使液体燃料可经缺口163进出限位筒空腔161。本实施例中,该缺口163从限位筒16的下端沿限位筒16的轴线方向延伸至限位筒16的上端而呈长条状,该技术方案可增加限位筒空腔161与燃料槽空腔101的连通度,使液体燃料能够从更多方位进出限位筒空腔161。
23.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筒16与底壁12是一体成型的。
24.该燃料槽10的顶壁11和侧壁13是一体成型的,该侧壁13的上端与顶壁11的连接,该侧壁13的下端敞开而形成侧壁开口131。
25.该底盖14经侧壁开口131插入燃料槽10的侧壁13内,该侧壁13的下端设有将底盖14锁定于侧壁13内的锁定部132。该锁定部132为侧壁13的下端向侧壁开口131的中心翻折而形成压靠底盖14的翻边。
26.该底盖周壁141呈阶梯状而包括相连的小直径段142和大直径段143,该大直径段
143的直径大于小直径段142的直径,该小直径段142与大直径段143的相连处形成台阶面144。沿底盖14插入燃料槽10的侧壁13的方向,小直径段142位于大直径段143的前方。该小直径段142外套有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该燃料槽10的侧壁13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内的呈环形的凸起部133;该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被夹持于凸起部133与台阶面144之间。该凸起部133为燃料槽10的侧壁13上向燃料槽空腔101内凹陷的槽道。通过设置的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具备密封防泄漏的作用。
27.该大直径段143上设有呈环形的周壁凹槽146,该周壁凹槽146中安装有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该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抵靠于燃料槽10的侧壁13,以形成密封。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和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共同形成双密封结构,可提高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包括底壁,其特征在于:该底壁上设有柱筒,该柱筒内具有柱筒空腔,该柱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柱筒的上端朝向上延伸,且该柱筒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连通的柱筒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底壁还上设有限位筒;该限位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限位筒的上端高于柱筒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筒的筒壁开设有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缺口从限位筒的下端延伸至限位筒的上端而呈长条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底盖还包括环绕底壁一圈的底盖周壁,该底壁与底盖周壁是一体成型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底盖周壁呈阶梯状而包括相连的小直径段和大直径段,该大直径段的直径大于小直径段的直径,该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的相连处形成台阶面;该小直径段外套有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大直径段上设有呈环形的周壁凹槽,该周壁凹槽中安装有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该柱筒的数量为多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该底盖包括底壁,该底壁用于与燃料槽的顶壁和侧壁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以及用于安装向燃料槽空腔充气的充气阀,该底壁上设有柱筒,该柱筒内具有柱筒空腔,该柱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柱筒的上端朝向上延伸,且该柱筒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连通的柱筒开口。通过设置柱筒,可避免了燃料槽空腔过渡充盈,避免在开启而点燃便携式充气炉时,液体燃料从便携式充气炉的炉头喷溅而出,以避免燃烧火焰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艳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鑫崴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6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