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工地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工地集成终端。
背景技术:
2.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集成终端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同时连接的线路也是随之增加,因此人员在来回走动时很容易就会踢碰到连接的线路,所以常常会出现人员踢碰到线路造成集成终端连接处断路的情况产生,因此常常给人员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集成终端,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慧工地集成终端,包括上表面与右表面均为开口的外壳、上盖、散热扇、显示屏与主机,所述上盖设置在外壳的上表面,所述外壳内壁的前后两面顶端均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条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摆放显示屏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外壳内后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外壳内前壁的底部设置有稳定主机的稳定部件,所述外壳的左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调整口,所述固定板底部靠近调整口前后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的相对面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调节固定板,所述外壳左侧的底部靠近调整口上下两端处均设置有主紧固块,且两个所述调节固定板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主紧固块对应的副紧固块,所述副紧固块远离主紧固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紧固螺栓,所述第三紧固螺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紧固板。
7.可选的,所述第二导向条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壁的前后两面远离右表面开口的一端,且第一导向条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壁的前后两面靠近右开口的一端。
8.可选的,所述稳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前壁底部的两个固定导向板,两个所述固定导向板的相对面滑动连接有挤压稳定板,所述挤压稳定板的后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导向板内的第一紧固螺栓。
9.可选的,所述外壳内后壁的下部设有长条形滑道,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卡块滑动连接在滑道的内壁,所述卡块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
螺栓的稳定板,且其第二紧固螺栓的前端抵接在外壳上。
10.可选的,所述主紧固块与副紧固块的形状均为半圆环形,且两者可以组成完整的圆环形。
11.可选的,所述导向板的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调节固定板内的第四紧固螺栓。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条的右侧竖直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导向条接触的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上部插接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孔内的第五紧固螺栓。
13.可选的,所述散热扇设置在固定板的中上部。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集成终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通过导向板、主紧固块与调节固定板的设置,能够使人员在对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连接线路时可以把连接的线路进行固定,从而人员在踢碰到线路时,不会对与集成终端连接处造成影响,同时当人员需要用两端都有连接头的连接线给集成终端连接外设时,可以滑动调节固定板的位置来把线路放进来,然后再对线路进行固定。
17.2、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通过第一导向条与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设置,人员在使用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调整显示屏的高度,从而能够方便人员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导向板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局部后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挤压稳定板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外壳;2、上盖;3、第一导向条;4、第一支撑板;5、第二导向条;6、固定孔;7、固定连接板;8、滑道;9、第二支撑板;10、固定导向板;11、挤压稳定板;12、显示屏;13、第二紧固螺栓;14、固定板;15、散热扇;16、散热孔;17、导向板;18、主紧固块;19、保护垫;20、调节固定板;21、副紧固块;22、辅助紧固板;23、第三紧固螺栓;24、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工地集成终端,包括上表面与右表面均为开口的外壳1、上盖2、散热扇15、显示屏12与主机,所述上盖2通过螺栓设置在外壳1的上表面,外壳1的左侧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外壳1内壁的前后两面的顶端均竖直焊接有第一导向条3与第二导向条5,所述第一导向条3与第二导向条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
摆放显示屏12的第一支撑板4,通过第一导向条3与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4设置,人员在使用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调整显示屏12的高度,从而在长时间使用时,能够使人员自己舒服的使用,所述外壳1内后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撑板9,所述外壳1内前壁的底部设置有稳定主机的稳定部件,所述外壳1的左侧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底部开设有调整口,所述固定板14底部靠近调整口前后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7,两个所述导向板17的相对面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调节固定板20,两个调节固定板20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拉板,所述外壳1左侧的底部靠近调整口上下两端处均横向设置有多个主紧固块18,且两个所述调节固定板20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主紧固块18对应的副紧固块21,主紧固块18与辅助紧固板22的相对面均黏接有橡胶保护垫19,所述副紧固块21远离主紧固块1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紧固螺栓23,所述第三紧固螺栓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紧固板22;
27.为了可以对连接集成终端的线路进行稳定,所以设置了导向板17、主紧固块18与调节固定板20,线路从主紧固块18与辅助紧固板之间穿过并被夹紧,从而能够使人员在对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连接线路时可以把连接的线路进行固定,从而人员在踢碰到线路时,不会对与集成终端连接处造成影响,同时当人员需要用两端都有连接头的连接线给集成终端连接外设时,可以滑动调节固定板20的位置来把线路放进来,然后再对线路进行固定;
28.所述第二导向条5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壁的前后两面远离右表面开口的一端,且在其底部开设有供第一支撑板4滑动的导向槽,且第一导向条3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壁的前后两面靠近右开口的一端,所述稳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前壁底部的两个固定导向板10,且固定导向板10与外壳1内前壁垂直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导向板10的相对面滑动连接有挤压稳定板11,所述挤压稳定板11的后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导向板10内的第一紧固螺栓,所述外壳1内后壁的下部开设有长条形滑道8,所述第二支撑板9通过卡块滑动连接在滑道8的内壁,所述卡块远离第二支撑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13的稳定板24,且其第二紧固螺栓13的前抵接在外壳1内,因为在集成终端上,往往会连接一些外设装置,因此可以把这些外设装置摆放在第二支撑板9上,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外设装置的大小来改变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方便使用,所述主紧固块18与副紧固块21的形状均为半圆环形,且两者可以组成完整的圆环形,所述导向板17的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调节固定板20内的第四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导向条3的右侧竖直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孔6,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导向条3接触的固定连接板7,所述固定连接板7的上部插接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孔6内的第五紧固螺栓,所述散热扇15设置在固定板14的中上部。
29.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0.综上所述,该智慧工地集成终端使用时,因为主机的型号不同,宽度大多也有差别,因此人员可以根据主机的宽度来调整挤压稳定板11的位置,从而来对不同型号的主机进行使用。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