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注塑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奶酪棒是现下流行的一种零食,奶酪棒上一般插有一根由食品级塑料pp塑料制成的塑料棒,人们可以抓住塑料棒拿起奶酪棒食用。
3.pp塑料又名聚丙烯,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易燃,熔点189℃,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
‑
30~140℃。在80℃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有机溶剂的腐蚀,能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分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pp材料冷却速度快,成型时系统应当缓慢散热,并且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模具温度低于50℃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发明人认为现有注塑机的模具冷却系统直接将模具温度降温至室温,容易使得产品表面不光滑或产生翘曲变形,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废品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包括给模具降温的冷却机构和用于调节冷却机构温度的恒温机构,冷却机构固定连接在模具侧壁上,恒温机构包括用于贮存冷凝水的蓄水箱、用于保持蓄水箱内冷凝水温度的热水器和用于检测冷凝水温度的温度监测仪,蓄水箱两端与冷却机构连通,蓄水箱内的冷凝水可循环经过冷却机构,温度监测仪固定连接在冷却机构两端用于检测冷却机构进口和出口处的冷凝水水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水器加热蓄水箱内的水温并保持蓄水箱内的冷凝水温度恒定,并且观测流经导液管和进水管的温度监测仪的温度显示,从而调节热水器改变蓄水箱内的水温,使得连接在导液管上的温度监测仪温度显示低于90℃,连接在进水管上的温度监测仪温度高于50℃
9.可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用于冷却模具内的产品的环形水管和用于放置环形水管的底座,底座可拆卸连接在模具侧壁上,底座靠近模具的侧壁上开有一空腔,环形水管放置在空腔内,环形水管远离底座的侧壁贴紧模具的侧壁,环形水管的两端贯穿底座的侧壁与恒温机构之间呈可拆卸连接,恒温机构中的冷凝水循环经过环形水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恒温机构调节的冷凝水通过环形水管,环形水管与模具相接触,用过热交换,使得模具能缓慢冷却。
11.可选的,所述环形水管呈蛇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水管呈蛇形,使得水管与模具的接触面积更大,模具能够各处的温度比较均匀,使得产品不会因为冷却时各部位温度不一致而产生变形扭曲。
13.可选的,所述蓄水箱底端设有一固定台,固定台靠近蓄水箱的侧壁上开有一卡槽,
卡槽内壁与蓄水箱外壁相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放置在固定台上,使得蓄水箱更加稳定。
15.可选的,所述蓄水箱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水管和进水管,出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水泵的出水口处连通有一导液管,导液管和进水管分别与环形水管的两端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水需要不停的流过模具,与模具进行热交换,使得模具缓慢冷却,因此需要水泵给冷凝水提供助力,在水管内循环流动。
17.可选的,所述导液管和进水管靠近环形水管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温度监测仪之间呈固定连接,温度监测仪可检测环形水管两端的冷凝水的温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冷却机构内冷凝水的温度,如果在冷凝水循环过程中,连接在导液管上的温度监测仪显示温度高于90℃或者连接在进水管上的温度监测仪娴熟温蒂低于50℃,即可立即调整热水器温度。
19.可选的,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净水组件,净水组件包括用于加入净水剂或者冷凝水的加料口、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液管和用于控制排液管开关的阀门,加料口贯穿开设在蓄水箱的侧壁上,排液管贯穿蓄水箱的侧壁上,阀门固定连接在排液管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水受热,容易在装置中产生水垢,影响冷凝的效果,因此可以在加料口出加入净水剂,循环几次洗涤冷却机构和恒温机构,无需拆卸下来洗涤,洗涤完后的废水通过排液管排出,再从加料口加入新的冷凝水。
21.可选的,所述加料口的侧壁上铰接有一顶盖,顶盖覆盖住加料口且与蓄水箱的侧壁之间紧密贴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设置顶盖,杂质细菌可能会通过加料口进入装置中,影响冷却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利用恒温机构冷却的设定,使得模具能够在50
‑
90℃的温度范围内冷却,使得pp塑料表面光滑且不易翘曲,降低废品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恒温机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2、冷却机构;21、环形水管;22、底座;221、空腔;222、卡口;3、恒温机构;31、蓄水箱;311、开口;312、出水管;313、进水管;314、水泵;315、导液管;32、热水器;33、温度监测仪;34、固定台;341、卡槽;35、净水组件;351、加料口;352、排液管;353、阀门;354、顶盖;355、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参照图1,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包括给模具1降温的冷却机构2和用于调节冷却机构2温度的恒温机构3,冷却机构2固定连接在模具1
侧壁上,恒温机构3包括用于贮存冷凝水的蓄水箱31、用于保持蓄水箱31内冷凝水温度的热水器32和用于检测冷凝水温度的温度监测仪33,热水器32固定连接在蓄水箱31上方,温度监测仪33固定连接在冷却机构2两端用于检测冷却机构2进口和出口处的冷凝水的温度,蓄水箱31两端与冷却机构2连通使得冷凝水可循环通过冷却机构2。
31.参照图1和图2,冷却机构2包括用于冷却模具1的环形水管21和用于放置环形水管21的底座22。底座22为长方体,环形水管21呈蛇形。底座2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模具1的侧壁上,底座22靠近模具1的侧壁上开有一个接通外部的空腔221,空腔221的深度等于环形水管21的直径,环形水管21放置在空腔221内,环形水管21远离底座22的侧壁与模具1靠近底座22的侧壁相接触。底座2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贯穿开有一个卡口222,卡口222呈半腰形。卡口222接通外部和空腔221,卡口222贯穿底座22靠近模具1的侧壁。环形水管21的两端分别与卡口222内壁之间呈卡接。
32.参照图3,蓄水箱31为圆柱体,蓄水箱31两个端面的圆心处均开有一个开口311,开口311贯穿蓄水箱31的端面。其中一个开口311的内壁上卡接有一出水管312,另一个开口311的内壁上卡接有一进水管313。出水管312远离蓄水箱31的一端与一水泵314的进水口之间呈固定连接,水泵314的出水口处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一导液管315,导液管315远离水泵314的一端与环形水管21的一端之间通过法兰呈固定连接。进水管313远离蓄水箱31的一端与环形水管21远离导液管315的一端之间通过法兰呈固定连接。蓄水箱31侧壁下方设有一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台34,固定台34靠近蓄水箱31的侧壁上开有一个卡槽341,卡槽34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卡槽341的内壁与蓄水箱31的外壁相互贴合。
33.参照图3,热水器32固定连接在蓄水箱31侧壁远离固定台34处,温度监测仪33为双金属温度计并设置有两个,导液管315靠近环形水管21的一端与一温度监测仪33之间呈固定连接,该温度监测仪33用于对进入环形水管21内的水进行温度检测,进水管313靠近环形水管21的一端与一温度监测仪33之间呈固定连接,该温度监测仪33用于对从环形水管21流出的水进行温度检测。在开始注塑之前,打开热水器32,等到蓄水箱31内的水温维持在90℃时,打开水泵314,冷凝水通过出水管312和导液管315进入环形水管21,又通过进水管313回到蓄水箱31,观测两个温度监测仪33的温度并调节热水器32的温度,使得连接在导液管315上的温度监测仪33温度低于90℃,连接在进水管313上的温度监测仪33的温度高于50℃。
34.参照图3,蓄水箱31上还设置有净水组件35,净水组件35包括用于加入净水剂或冷凝水的加料口351、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液管352和用于控制排液管352开关的阀门353。加料口351贯穿开设在蓄水箱31远离固定台34处侧壁上,加料口351贯穿蓄水箱31的侧壁,加料口351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呈正方形。蓄水箱31侧壁上靠近加料口351处铰接有一顶盖354,顶盖354在垂直投影面上呈正方形,顶盖354将加料口351完全覆盖住,顶盖354靠近蓄水箱31的侧壁与蓄水箱31外侧壁之间紧密贴合。顶盖354远离其铰接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蓄水箱31上。蓄水箱31一个底面靠近固定台34处开有一个排液口355,排液口355贯穿底面,排液口355的内壁与排液管352之间呈固定连接。排液管352上固定连接有一阀门353,阀门353为球阀开关。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注塑机冷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注塑机运转以前,用热水器32给蓄水箱31中的冷凝水加热,使得蓄水箱31内的冷凝水保持90℃恒温,打开水泵314,冷凝水在出水管312、导液管315、环形水管21、进水管313和蓄水箱31内循环,调节热水器32,
使得连接在导液管315上的温度监测仪33上的温度显示低于90℃,连接在进水管313上的温度监测仪33上的温度高于50℃,使得模具1中的产品能在50℃
‑
90℃温度范围内冷却,使得产品表面光滑且不易产生翘曲变形。在需要清洁冷却机构2和恒温机构3时,拧开顶盖354上的螺丝,转开顶盖354,在加料口351处往冷凝水中加入净水剂,打开水泵314,等冷凝水在装置内循环几次后关闭水泵314,打开排液管352上的阀门353,将冷凝水排出,从加料口351处倒入干净的冷凝水,转回顶盖354,将顶盖354上的螺丝拧紧。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