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用的一种小型生活污水流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污水处理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生活污水在不同时段的排水量有很大不同,通常是先将通过管道收集的污水汇入到水量调节池内,再用泵将水量调节池中的污水定量的排入下一个处理单元。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一般在0.1
‑
10m
³
/天,但专门用于输送污水的污水潜污泵最小处理流量为3m
³
/h(72m
³
/天),很难有合适的污水潜污泵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相配套;而为了匹配小量排水需采用的小流量泵,如清水泵,而清水泵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污水的输送,非常容易堵塞,故障率很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旁通回流的方式调节流量,但是这种方式能耗很大,造成能源浪费,且运行成本很高,甚至会出现建得起用不起的现象。因此急需一种适应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生活污水流量调节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小型生活污水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容器,所述调节容器设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调节进水口,调节容器除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调节进水口外为密封结构,第一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依次升高,第一进水口的流通面积小于出水口的流通面积。
6.较佳的,出水口的流通面积是第一进水口流通面积的4
‑
9倍。
7.较佳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进水口的流通面积。
8.较佳的,调节进水口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不同。
9.较佳的,标高高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标高低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
10.较佳的,标高相邻的两个调节进水口间的高度差为10~30mm,标高相邻的两个调节进水口中标高高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是标高低的调节进水口流通面积的1.2
‑
2倍,最低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是第一进水口流通面积的1.2~2倍。
11.较佳的,出水口与调节进水口的高度差为60~200mm。
12.较佳的,调节容器为箱型容器,第一进水口设置在调节容器的底壁,调节进水口设置在调节容器的顶壁上,出水口设置在调节容器的一侧壁上或调节容器为管状容器,调节容器包括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调节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和调节进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出水管的一端相交连通,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调节进水管的自由端端口分别为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调节进水口。
13.较佳的,设置多个调节进水口时,当调节容器为箱形时,调节容器的顶壁为阶梯状或倾斜的平板状,各调节进水口分别设置在顶壁的各台阶上或在倾斜顶壁高度不同的位置上,当调节容器为管形时,第一进水管与一调节水管与出水管相交于一点。
14.较佳的,当调节容器为箱形时,调节容器的底壁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部和水平设置的水平部,倾斜部较低的一端与水平部相接,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水平部上,调节容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出水口连通。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容器上开设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调节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依次升高,其中第一进水口的流通面积小于出水口的流通面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调节容器设置在需要调节出水水量的调节水池中,出水口连通下一单元,当调节水池在某一时段内排入大量水时,能够先利用其口径较小的第一进水口限制调节水池的出水,使调节水池和调节容器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调节容器中的水可以从出水口排出至下一单元,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调节容器中水量的增长、水位的升高都慢于调节水池,由于水的流速与水压正相关,水压与水位正相关,流速和流通面积的乘积与水流量正相关,因此出水口处的水压、流速、流量都受在调节容器内水量、水位的影响下,只能从一个较小值逐渐上升的,避免了大量、高速的水突然涌入下一工作单元,对下一单元造成冲击;在调节水池的水位升至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之前,由于出水口的口径大于第一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高于第一进水口,所以随着调节水池内水位的升高,出水口的出水能力终将从小于第一进水口的进水能力变为大于第一进水口进水能力,在此之后排入下一单元的水量主要由出水口决定;当调节水池中的水位上升至调节进水口后,水流从第一进水口和调节进水口同时进入调节容器内,调节进水口增大了调节容器的进水能力,保证调节容器内的进水能力不小于出水口的出水能力,实现稳定的排水,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泵等动力设备,在无外接动力的情况下,用比进水时间长的时间排出相同水量,且排入下一单元的水量会随调节水池内水位上升从一个较小的值缓慢增大,排入下一单元水流量变化稳定,对下一单元的出水冲击性小,可以很好的适应间歇性、不定量进水的水池出水水量的调节,适用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特殊排水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00、调节容器;101、第一进水口;102、出水口;103、调节进水口一;104、调节进水口二;111、第一进水管;112、出水管;113、调节进水管一;114、调节进水管二;120、连接管;121、水平部;122、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2.一种小型生活污水流量调节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调节容器100,调节容器
100上开设有出水口102、第一进水口101和调节进水口,调节容器100除出水口102、第一进水口101和调节进水口之外的部分均为密封结构。第一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和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依次升高。其中第一进水口101的流通面积小于出水口102的流通面积。
23.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调节间歇性、不定量进水的水池的出水水量,在使用时,将调节容器100设置在需要调节出水水量的调节水池中,出水口102连通下一单元。当调节水池在某一时段内排入大量水时,调节水池的进水流量会远大于调节装置的进水能力和出水能力,初始时调节水池内的水位会快速上升到高于第一进水口101的位置,水从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调节容器100内,由于第一进水口101口径较小,进水能力小,无法从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调节容器100的水将在调节水池中积蓄,使调节水池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随着第一进水口101进水,调节容器100内的水位随之逐渐升高,直至高于出水口102的最低点,调节容器100中的水将从出水口102排出至下一单元,在这一过程中,调节容器100中的水量受第一进水口101进水能力的限制,调节容器100中水量的增长、水位的升高都慢于调节水池,由于水的流速与水压正相关,水压与水位正相关,流速和流通面积的乘积与水流量正相关,因此出水口102处的水压、流速、流量在调节容器100内水量、水位的影响下,只能从一个较小值逐渐上升,避免了大量、高速的水突然涌入下一工作单元,对下一单元造成冲击;在调节水池的水位升至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之前,排入下一单元的水量只受到第一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的双重限制,由于出水口102的口径大于第一进水口101、出水口102的位置高于第一进水口101,所以随着调节水池内水位的升高,出水口102的出水能力终将从小于第一进水口101的进水能力变为大于第一进水口101进水能力,在此之后排入下一单元的水量主要由出水口102决定;当调节水池中的水位上升至调节进水口后,水流从第一进水口101和调节进水口同时进入调节容器100内,调节进水口增大了调节容器100的进水能力,保证调节容器100内的进水能力不小于出水口102的出水能力,实现稳定的排水。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泵等动力设备,在无外接动力的情况下,用比进水时间长的时间排出相同水量,且排入下一单元的水量会随调节水池内水位上升从一个较小的值缓慢增大,排入下一单元水流量变化稳定,对下一单元的出水冲击性小。
24.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最好大于第一进水口101的流通面积,由于第一进水口101的标高低于调节进水口的标高,所以在同一水体内第一进水口101的流速高于调节进水口,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最好大于第一进水口101的流通面积可以减小第一进水口101和调节进水口之间的流量差,有助于使调节容器100上的受力更均衡。
25.优选将调节进水口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不同调节进水口的标高不同,这样随着调节水池内水位升高,可以进水的调节进水口变多,调节容器100的进水能力将不断变大,可以更好的匹配不同水位下出水口102的出水能力。其中标高较高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最好大于标高较低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可以使各调节进水口之间的流量差相对均衡,有助于使调节容器100上的受力更均衡。
26.其中可以设置,标高相邻的两个调节进水口间的高度差为10~30mm,标高相邻的两个调节进水口中标高高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是标高低的调节进水口流通面积的1.2~2倍,最低的调节进水口的流通面积是第一进水口101流通面积的1.2~2倍,出水口102的流通面积是第一进水口101流通面积的4
‑
9倍,出水口102与调节进水口的高度差为60~200mm,这样的参数可以较好的匹配进水、出水的流量。
27.第一进水口101、调节进水口和出水口10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只要满足流通截面积的要求即可。调节容器100的具体形状、结构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满足第一进水口101、调节进水口和出水口102的位置、大小关系即可。下面举例说明:
28.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容器100为箱型容器,第一进水口101设置在调节容器100的底壁。调节进水口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在调节容器100的顶壁上,出水口102设置在调节容器100的一侧壁上。第一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和调节进水口均为圆形口。调节容器100的顶壁为两级的阶梯状,其中直径较小的调节进水口一103设置在较低的台阶上,直径较大的调节进水口二104设置在较高的台阶上。调节容器100的底壁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部122和水平设置的水平部121,倾斜部122较低的一端与水平部121相接,第一进水口101设置在水平部121上,设置倾斜部122可以减少调节容器100底部的直角区域,有助于减少污水中的杂质在容器角落堆积。调节容器100外壁上最好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下一环节的连接管120,连接管120与出水口102连通。
2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调节容器100的顶壁为倾斜的平板状,不同标高的调节进水口沿调节容器100顶壁的倾斜方向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30.实施例3:如图3所示,调节容器100包括出水管112、第一进水管111、调节进水管一113和调节进水管二114,出水管112、第一进水管111、调节进水管一113和调节进水管二114的一端通过四通相接并连通,出水管112、第一进水管111、调节进水管一113和调节进水管二114的自由端端口分别为出水口102、第一进水口101、调节进水口一103和调节进水口二104,其中调节进水口一103和调节进水口均朝上设置,第一进水口101朝下设置,出水口102朝向侧方设置。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