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箱供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



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扶手箱供风结构。


背景技术:

2.扶手箱供风结构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汽车配件,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现有的扶手箱供风结构通常是将空调风通过风道引入到扶手箱内部,达到冬天加热,夏天降温,用来保存饮料或者食品,但受到风道的限制,引入到扶手箱内的风量偏低,导致扶手箱的降温或加热效果不好,故如何提高扶手箱供风量不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扶手箱供风结构,旨在解决扶手箱供风量不够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扶手箱供风结构,包括:
5.后排风道,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前进风口和后排风口,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在所述后排风道外侧形成有通风风道;
6.箱体,设于所述后排风道的上端,所述箱体的内腔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后排风道,且在所述后排风道上形成连通入口,所述后排风道具有处在所述连通入口背向所述前进风口一侧的通道口,且所述通道口邻近所述连通入口设置;以及,
7.进风调整结构,对应所述连通入口设置,用以使得所述前进风口能够选择与所述通道口和/或所述连通入口连通。
8.可选地,所述进风调整结构包括沿所述后排风道径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连通入口处的调节板,在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行程上,所述调节板能够转动至封闭所述连通入口,也能够转动至伸入所述后排风道内,以封闭所述通道口。
9.可选地,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上下向延伸的长形孔;
10.所述进风调整结构还包括:
11.滑块,沿上下向滑动安装于所述长形孔内;以及,
12.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
13.可选地,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所述长形孔。
14.可选地,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后排风道,且处在所述通道口与所述后排风口之间。
15.可选地,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还包括出风调节结构,所述出风调节结构包括:
16.盖板,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箱体,所述盖板用以封闭所述出气口;以及,
17.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盖板活动。
18.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形变部抵接于所述盖板的下端;和/或,
19.所述出风调节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内壁面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对应所述盖板两侧的两个导向块,每一所述导向块设有供所述盖板侧缘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沿上下向贯穿所述导向块。
20.可选地,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还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
21.储水腔,设于所述箱体的底壁,所述储水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箱体的内腔;以及,
22.加热器,设于所述储水腔内。
23.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
24.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加热器;以及,
25.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
26.可选地,所述储水腔与所述箱体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
2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排风道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前进风口和后排风口,以便将空调的风引至汽车的后排车座,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后排风道的上端,所述箱体的内腔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后排风道,且在所述后排风道上形成连通入口,以使所述后排风到的风经所述连通入口进入所述通风风道,以便引至所述箱体的空腔内,所述进风调整结构用以使得所述前进风口能够选择与所述通道口和/或所述连通入口连通,当需要将所述后排风道的风引至所述箱体内时,将所述前进风口与所述连通入口连通,以便将所述后排风道内的风全部导入所述箱体内,当需要将将所述后排风道的风吹向汽车的后排车座时,将所述前进风口与所述通道口连通,以使所述后排风道的风全部经所述后排风口排出,通过所述进风调整结构,以使所述后排风道的风全部进入所述箱体内,从而显著提高汽车扶手箱的降温或者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扶手箱供风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扶手箱供风结构的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的前进风口与连通入口连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1中的前进风口与通道口连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1中的进风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1中的出风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0038][0039][004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
扶手箱供风结构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汽车配件,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现有的扶手箱供风结构通常是将空调风通过风道引入到扶手箱内部,达到冬天加热,夏天降温,用来保存饮料或者食品,但受到风道的限制,引入到扶手箱内的风量偏低,导致扶手箱的降温或加热效果不好。
[0045]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箱供风结构,旨在解决扶手箱供风量不够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扶手箱供风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100包括后排风道11、箱体2以及进风调整
结构3,所述后排风道11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前进风口12和后排风口,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100在所述后排风道11外侧形成有通风风道;所述箱体2设于所述后排风道11的上端,所述箱体2的内腔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后排风道11,且在所述后排风道11上形成连通入口13,所述后排风道11具有处在所述连通入口13背向所述前进风口12一侧的通道口14,且所述通道口14邻近所述连通入口13设置;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对应所述连通入口13设置,用以使得所述前进风口12能够选择与所述通道口14和/或所述连通入口13连通。
[004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排风道11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前进风口12和后排风口,以便将空调的风引至汽车的后排车座,所述箱体2设于所述后排风道11的上端,所述箱体2的内腔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后排风道11,且在所述后排风道11上形成连通入口13,以使所述后排风到的风经所述连通入口13进入所述通风风道,以便引至所述箱体2的空腔内,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用以使得所述前进风口12能够选择与所述通道口14和/或所述连通入口13连通,当需要将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引至所述箱体2内时,将所述前进风口12与所述连通入口13连通,以便将所述后排风道11内的风全部导入所述箱体2内,当需要将将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吹向汽车的后排车座时,将所述前进风口12与所述通道口14连通,以使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全部经所述后排风口排出,通过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以使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全部进入所述箱体2内,从而显著提高汽车扶手箱的降温或者加热效果。
[0048]
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的设置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转动切换、也可以是沿上下向滑动切换等,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包括沿所述后排风道11径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连通入口13处的调节板31,在所述调节板31的转动行程上,所述调节板31能够转动至封闭所述连通入口13,也能够转动至伸入所述后排风道11内,以封闭所述通道口14,如此设置,通过所述调节环的转动,一方面使得所述前进风口12能够选择与所述通道口14和/或所述连通入口13连通,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所述调节板31的转动角度,以控制所述连通入口13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进入所述箱体2的风量大小。
[0049]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的侧壁上设有上下向延伸的长形孔21;所述进风调整结构3还包括滑块32以及连接杆33,所述滑块32沿上下向滑动安装于所述长形孔21内;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滑块32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31,如此设置,所述滑块32沿上下活动,以使与所述连接杆33连接的所述调节块转动,从而调节所述连通入口13的开口大小,优选地,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滑块32和/或所述调节板3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33适应所述滑块32的滑动。
[0050]
为了使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进入所述箱体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的侧壁设有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的进气口22,所述进气口22包括所述长形孔21,如此设置,通过所述长形孔21,以使所述后排风道11的风进入所述箱体2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气口22可以是沿上下向延伸,也可以是沿水平向延伸,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0051]
所述通风风道可以自所述箱体2的上端出口排风,也单独设置出口,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箱体2的侧壁设有处在所述通风风道上的出气口23,所述出气口23连通所述后排风道11,且处在所述通道口14与所述后排风口之间,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出气口23,以将所述箱体2内的风导引至所述后排风口,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出气口23还可以是直
接与周围空气连通,从而有助于提高后排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2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等。
[0052]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100还包括出风调节结构4,所述出风调节结构4包括盖板41以及驱动件42,所述盖板41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箱体2,所述盖板41用以封闭所述出气口23;所述驱动件42用以驱动所述盖板41活动,如此设置,通过所述驱动件42驱动所述盖板41沿上下向运动,用以打开或者是关闭所述出气口23。
[0053]
所述驱动件42的形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2为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形变部抵接于所述盖板41的下端,由于双金属片为两层金属片,两个金属片在不同的温度下,膨胀率不同,双金属的感温片的弧高会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所述双金属片形变较大,驱动所述盖板41向上运动,从而打开所述出气口23,当温度较低时,所述双金属片收缩,驱动所述盖板41向下运动,继而打开所述出气口23,如此通过所述双金属片,以使所述出风调节结构4实现温度。
[0054]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43包括对应所述盖板41两侧的两个导向块,每一所述导向块设有供所述盖板41侧缘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沿上下向贯穿所述导向块的侧壁,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导向结构43,既有助于安装所述盖板41,有助于使所述盖板41沿预定路线移动,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出风调节结构4的稳定性。
[0055]
由于扶手箱内吹冷风时,扶手箱内部会有冷凝水,水会造成扶手箱内部发霉,为避免水分留存在扶手箱内,所述扶手箱供风结构100还包括加热结构5,所述加热结构5包括储水腔51以及加热器,所述储水腔51设于所述箱体2的底壁,所述储水腔51的上端连通所述箱体2的内腔,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储水腔51内,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储水腔51收集所述箱体2内的冷凝水,同时通过设于所述储水腔51内的所述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使水加热成为水蒸气排出,使得所述箱体2内保持干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水腔51内设有与外界和/或所述后排风道11连通的蒸发口,以便将所述储水腔51的水蒸气排出。
[0056]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结构5还包括电路板组件以及传感器,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水腔51内,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当所述传感器接收到水分的信息后,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以便自动控制所述加热器加热。
[0057]
为了防止水蒸气回流进入所述箱体2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腔51与所述箱体2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52,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单向阀52,既可使水能够进入所述储水腔51内,又可防止水蒸气回流进入所述箱体2内,优选地,所述单向阀52为弹性薄膜。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500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