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路面线缆夹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板线缆夹具。
背景技术:
2.在铁路或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路基、桥梁或隧道等土建类型的无砟、有砟轨道(也称轨道路基或轨道板)上进行电缆或其它线缆时,为了避免列车通过时存在线缆翘起或脱离地面造成损坏或影响列车安全通行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现场制作的简易骑马卡对线缆进行抱箍固定,而骑马卡的结构稳定性较差,长时间使用后骑马卡容易锈蚀、损坏的情况,在线缆铺设中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线缆夹具,解决了现有轨道板上采用简易骑马卡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锈蚀及损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轨道板线缆夹具,包括底板以及盖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6.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抱箍至少一根线缆的夹持腔;
7.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内安装有紧固件。
8.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延其长度方向均布排列的下凸起部;
9.所述盖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延其长度方向均布并与所述下凸起部对应的上凸起部;
10.相邻所述下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所述盖板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适配线缆缆径的线缆槽。
11.优选的,所述线缆槽内设有用于限制线缆滑动的防滑凸起。
12.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支撑垫块,该支撑垫块上设有上凸的定位部以及下凹的卡槽;
13.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所述定位部的定位孔;
14.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合部。
15.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防水塞。
1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转动端设有转动卡槽,所述盖板的转动端设有与所述转动卡槽转动配合的转动柱。
1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转动端设有至少两个转动耳套,所述盖板的转动端设有与所述转动耳套转动配合的转动轴。
1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连接端设有下锁紧块,所述盖板的连接端设有上锁紧块;
19.所述下锁紧块与所述上锁紧块之间设有锁紧组件。
20.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下锁紧块上的锁紧螺母,以及穿过所述上锁紧块并与锁紧螺母螺纹配合的手拧螺栓。
21.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穿过所述下锁紧块、所述上锁紧块的紧固螺栓,以及套
设在紧固螺栓上的垫片、弹垫、防脱螺母。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通过盖板与底座围合形成的夹持腔对轨道板上铺设的线缆进行夹持,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较高,并将整个夹具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轨道板上,从而形成稳定的线缆抱箍状态;并且盖板、底座可采用复合材料材质,能够便于安装应用,可提高整个卡具的抗腐蚀性以及强度,改善了现有技术采用简易骑马卡存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现状;
24.增加底座对线缆的夹持高度进行提高后让线缆铺设具有一定离地高度,避免造成线缆在轨道板上遭受雨水冲刷的情况;
25.采用整个夹具对铺设线缆进行夹持后,不仅提高对线缆的夹持力度,还对线缆铺设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整个夹具结构稳定性较高,具有良好的抗振强度,可满足在轨道板沿线存在震动的场景下可靠应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支撑垫块俯视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35.图中,
36.底板1、盖板2、夹持腔3、安装孔4、紧固件5、下凸起部6、上凸起部7、线缆槽8、防滑凸起9、支撑垫块10、定位部11、卡槽12、定位孔13、卡合部14、防水塞15、转动卡槽16、转动柱17、转动耳套18、转动轴19、下锁紧块20、上锁紧块21、锁紧组件22、锁紧螺母23、手拧螺栓24、紧固螺栓25、垫片26、弹垫27、防脱螺母28。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轨道板线缆夹具,包括底板1以及盖板2,底板1、盖板2采用复合smc材料,并具有良好结构强度及减振效果;在底板1与所述盖板2一端转动连接,在底板1与所述盖板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在底座固定后可让盖板2相对于底座转动,从而实现先铺设线缆再进行卡紧的安装过程,可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底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抱箍至少一根线缆的夹持腔3,当盖板2与底座之间锁紧后让线缆在夹持腔3中进行夹紧并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线缆在轨道板上发生晃动松脱的情况;在进行整个卡具的固定安装时,主要是对底板1进行固定,在底板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4,并在安装孔4内安装有紧固件5,通过紧固件5固定在轨道板上后将底板1
进行固定,而盖板2可相对于底板1转动并锁紧连接,在铺设线缆的过程中效率更高。
39.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对线缆进行夹紧时,为了将相邻的线缆进行隔离并分别进行夹持,在底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延其长度方向均布排列的下凸起部6,在盖板2上设置至少一个延其长度方向均布并与所述下凸起部6对应的上凸起部7,使得相邻所述下凸起部6、上凸起部7、盖板2以及底板1围合形成适配线缆缆径的线缆槽8,从而能够将相邻铺设的线缆进行分别夹紧并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
40.在对线缆夹紧后,为了提高对线缆的夹持力以及防止在轴向产生滑动的情况,在线缆槽8内设有用于限制线缆滑动的防滑凸起9,通过防滑凸起9起到防滑及进一步卡紧的作用,具备轴向抗拉拔作用力。
41.如图1、图3、图4及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夹具安装后所具备的抗振效果,在底板1下方还设有多个支撑垫块10,而支撑垫块10上设有上凸的定位部11以及下凹的卡槽12,同时,在底板1上开设有安装所述定位部11的定位孔13,在底板1上还设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合部14;在对支撑垫块10进行安装时,先通过定位部11与定位孔13配合、卡槽12与卡合部14配合的双重定位作用下,让支撑垫块10能够初步定位安装在底板1上,并且在紧固件5将底板1进行固定后让支撑垫块10对底板1进行可靠的支撑并能满足安装平稳性。
42.为了对紧固件5安装后的螺栓头进行防护,避免锈蚀损坏的情况,在安装孔4内安装有防水塞15,通过防水塞15起到防水封堵的作用,避免在安装孔4内造成积水而造成螺栓头锈蚀的情况。
43.盖板2安装在底板1上时,在转动端为转动连接,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4、图6、图7所示,在底板1的转动端设有转动卡槽16,在盖板2的转动端设有与所述转动卡槽16转动配合的转动柱17;通过将转动柱17卡入转动卡槽16后,使得盖板2能够相对于底板1进行翻转,并且不会产生脱落的情况。而盖板2与底板1的转动连接也可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如图8所示,在底板1的转动端设有至少两个转动耳套18,在盖板2的转动端设有与所述转动耳套18转动配合的转动轴19,通过将转动轴19插入转动耳套18进行连接后,使得盖板2可相对于底板1转动;但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时,盖板2与底座之间容易相对滑脱,在先铺设线缆后安装盖板2则较为方便;具体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第二种连接方式的具体选择可根据应用工况进行选择。
44.在对铺设线缆进行夹持固定时,转动盖板2并将盖板2与底板1之间进行锁紧,在底板1的连接端设有下锁紧块20,在盖板2的连接端设有上锁紧块21,并且在下锁紧块20与上锁紧块21之间设有锁紧组件22,通过锁紧组件22将盖板2与底板1的连接端进行紧固后,使得置入的线缆被夹紧。其中,锁紧组件22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如图8,第一种方案中,锁紧组件22包括固定在所述下锁紧块20上的锁紧螺母23,以及穿过上锁紧块21并与锁紧螺母23螺纹配合的手拧螺栓24;锁紧时,通过转动手拧螺栓24与锁紧螺母23配合,将盖板2与底板1锁紧。
45.如图2、图4、图5所示,锁紧组件22的第二种方案中,锁紧组件22包括穿过所述下锁紧块20、所述上锁紧块21的紧固螺栓25,以及套设在紧固螺栓25上的垫片26、弹垫27、防脱螺母28,通过防脱螺母28旋紧使得盖板2与底板1之间进行锁紧,并且具有防脱的作用;特别在轨道板存在震动的情况下可保证锁紧组件22不会产生自动松脱的情况。
46.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
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安装顺序、重要程度等进行限定。
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