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断路器机构位于断路器正面。机构采用五连杆的自由脱扣器机构,并设计成贮能形式。智能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机构总是处于预贮能位置,只要断路器一接到合闸命令,断路器就能立即瞬时闭合。预贮能的释放按钮或合闸电磁铁来完成。电动传动机构自成一体,贮能轴与主轴之间通过凹凸形楔口活动联结,装拆方便,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往往在各线路断路器不合闸的情况下进行拓扑识别管理。
3.市场上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在使用中,常常因为主体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具备有多重方便的防护结构,例如防尘、防碰撞等,从而导致在日常的装配使用中给使用者和主体本身带来一定的破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常因为主体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具备有多重方便的防护结构,例如防尘、防碰撞等,从而导致在日常的装配使用中给使用者和主体本身带来一定的破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包括主体、承载防潮机构、安装防护机构和通风散热机构,所述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承载防潮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防护机构,所述安装防护机构的顶端中部设置有通风散热机构;
6.所述安装防护机构包括:
7.装配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
8.螺纹槽,其设置于所述装配架的两侧中部;
9.螺栓,其贴合于所述螺纹槽的中部内侧;
10.嵌入块,其固定于所述装配架的顶端中部;
11.嵌入架,其装配于所述嵌入块的四周;
12.防护板,其连接于所述嵌入架的顶端。
13.优选的,所述承载防潮机构包括:
14.承载底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15.弹性底座,其分布于所述承载底板的顶端两侧;
16.弹簧件,其设置于所述弹性底座的上方中部。
17.优选的,所述主体通过弹性底座与弹簧件和承载底板构成弹性减震结构,且弹性底座与弹簧件沿着承载底板横向中轴线对称分布。
18.优选的,所述通风散热机构包括:
19.通风槽,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顶端中部;
20.风扇,其设置于所述通风槽的中部;
21.防尘网,其安装于所述通风槽的一侧;
22.中空连接件,其连接于所述通风槽的上方;
23.通风架,其连接于所述中空连接件的顶端;
24.风口,其设置于所述通风架的两端边侧。
25.优选的,所述通风槽、通风架与风口三者之间相连通,且风口沿着通风架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26.优选的,所述装配架通过螺纹槽与螺栓和主体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装配架呈l状分布
27.优选的,所述防护板通过嵌入块与嵌入架和装配架构成嵌入式装配结构,且嵌入块与嵌入架对称设置有两组。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首先嵌入块与嵌入架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嵌入式连接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装配架与其上方的防护板进行拆卸,从而便于使用者对主体顶端中部防尘网上方的灰尘进行清理和对各种组件进行检修保养作业,并且风口相对立的分布在通风架的两侧边端,能够对其主体顶端中部的通风槽起到相互通风散热的有益效果,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其主体内部各组件的使用寿命,最后承载底板与主体其两者之间隔有一个弹簧件的距离,对其主体尽可能起到底端防潮蔓延的效果,并且其弹性底座与弹簧件两者与主体顶端所装配的安装防护机构之间相互配合下,能够对主体的内外部起到较大程度的防护作用。
29.嵌入块与嵌入架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嵌入式连接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装配架与其上方的防护板进行拆卸,从而便于使用者对主体顶端中部防尘网上方的灰尘进行清理和对各种组件进行检修保养作业。
30.风口相对立的分布在通风架的两侧边端,能够对其主体顶端中部的通风槽起到相互通风散热的有益效果,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其主体内部各组件的使用寿命。
31.承载底板与主体其两者之间隔有一个弹簧件的距离,对其主体尽可能起到底端防潮蔓延的效果,并且其弹性底座与弹簧件两者与主体顶端所装配的安装防护机构之间相互配合下,能够对主体的内外部起到较大程度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顶端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载防潮机构顶端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主体;2、承载防潮机构;201、承载底板;202、弹性底座;203、弹簧件;3、安装防护机构;301、装配架;302、螺纹槽;303、螺栓;304、嵌入块;305、嵌入架;306、防护板;4、通风散热机构;401、通风槽;402、风扇;403、防尘网;404、中空连接件;405、通风架;406、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图1
‑
2所示,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承载防潮机构2,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防护机构3,安装防护机构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通风散热机构4,安装防护机构3包括:装配架3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两侧;螺纹槽302,其设置于装配架301的两侧中部;螺栓303,其贴合于螺纹槽302的中部内侧,装配架301通过螺纹槽302与螺栓303和主体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装配架301呈l状分布,嵌入块304,其固定于装配架301的顶端中部;嵌入架305,其装配于嵌入块304的四周;防护板306,其连接于嵌入架305的顶端,防护板306通过嵌入块304与嵌入架305和装配架301构成嵌入式装配结构,且嵌入块304与嵌入架305对称设置有两组,嵌入块304与嵌入架305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嵌入式连接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装配架301与其上方的防护板306进行拆卸,从而便于使用者对主体1顶端中部防尘网403上方的灰尘进行清理和对各种组件进行检修保养作业;通风散热机构4包括:通风槽401,其设置于主体1的顶端中部;风扇402,其设置于通风槽401的中部;防尘网403,其安装于通风槽401的一侧;中空连接件404,其连接于通风槽401的上方;通风架405,其连接于中空连接件404的顶端;风口406,其设置于通风架405的两端边侧,通风槽401、通风架405与风口406三者之间相连通,且风口406沿着通风架405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风口406相对立的分布在通风架405的两侧边端,能够对其主体1顶端中部的通风槽401起到相互通风散热的有益效果,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其主体1内部各组件的使用寿命。
38.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承载防潮机构2包括:承载底板2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下方;弹性底座202,其分布于承载底板201的顶端两侧;弹簧件203,其设置于弹性底座202的上方中部,主体1通过弹性底座202与弹簧件203和承载底板201构成弹性减震结构,且弹性底座202与弹簧件203沿着承载底板201横向中轴线对称分布,承载底板201与主体1其两者之间隔有一个弹簧件203的距离,对其主体1尽可能起到底端防潮蔓延的效果,并且其弹性底座202与弹簧件203两者与主体1顶端所装配的安装防护机构3之间相互配合下,能够对主体1的内外部起到较大程度的防护作用。
39.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装置首先嵌入块304与嵌入架305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嵌入式连接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装配架301与其上方的防护板306进行拆卸,从而便于使用者对主体1顶端中部防尘网403上方的灰尘进行清理和对各种组件进行检修保养作业,并且风口406相对立的分布在通风架405的两侧边端,能够对其主体1顶端中部的通风槽401起到相互通风散热的有益效果,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其主体1内部各组件的使用寿命,最后承载底板201与主体1其两者之间隔有一个弹簧件203的距离,对其主体1尽可能起到底端防潮蔓延的效果,并且其弹性底座202与弹簧件203两者与主体1顶端所装配的安装防护机构3之间相互配合下,能够对主体1的内外部起到较大程度的防护作用,本装置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加高效、可靠的获取智能断路器节点内部低压台电力的线束拓扑,通过中央控制端来获取总台区中各个电力线束拓扑之间的连接逻辑关系,随即依靠着台区节点识别模块和区域宽带载波模块的设置,能够对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载波识别,接下来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进入数据整合收集模块将其各节点之间关系生成台区电力线路拓扑图,最终投射在主机显示终端上,从而自动实现识别低压台区电力线路拓扑功能与结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