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管耐塌陷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中心管耐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心管耐塌陷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滤清器或油气分离器所用的滤芯通常由滤纸、中心管、上下盖等部件组成,其中,中心管起到支撑滤纸的作用,防止滤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塌陷情况,对中心管进行耐塌陷能力测试对滤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现有的中心管耐塌陷试验通常采用滤芯总成件进行测试,在试验时,在过滤液体中加入颗粒灰,加速模拟实际使用过程,颗粒灰在滤纸表面积聚,导致滤纸表面压力增大,进而传递给中心管,当压力超过中心管承受范围时,滤芯就会产生塌陷,从而导致过滤效果急剧下降,以此来验证中心管的耐塌陷能力。这种试验方式需要耗费的时间长,试验成本高;而且,试验过程采用在过滤液体中加入颗粒灰进行实际模拟,颗粒灰会对试验件产生污染,增加了后期对试验件进行清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中心管耐塌陷试验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中心管耐塌陷测试装置,试验时长短,试验成本低,不会对试验件产生污染。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中心管耐塌陷测试装置,外筒内腔上部设有上胶垫,上胶垫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上插槽;外筒内腔底部具有下胶垫,下胶垫的顶面开设若干下插槽,下插槽与上插槽相对应;上胶垫与下胶垫在外筒内腔内分隔出封闭的气压腔;外筒的壁面上穿插有进气口与泄压口,进气口与泄压口连通气压腔;测试时,中心管两端分别插在上插槽与下插槽上,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气压腔,从泄压口泄压。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外筒为底面封闭、顶面开放的筒体,外筒开放的顶面设有顶盖;外筒上边缘朝外翻出有翻边,顶盖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筒的翻边上,顶盖与翻边之间具有第一密封圈。
9.上胶垫上侧设有内盖,内盖与外筒的配合间隙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内盖的顶面具有提手。
10.内盖、上胶垫、下胶垫之间穿插有若干根螺杆,螺杆底部固定在外筒底部,螺杆穿出的部位设有螺母。
11.内盖与上胶垫的安装孔内套设有套筒,螺杆从套筒内穿过。
12.中心管外周缠绕有薄膜层,薄膜层的上端部具有上包边、下端部具有下包边,上包边、下包边分别包覆在中心管的上边缘与下边缘。
13.上包边/下包边的厚度与上插槽/下插槽的宽度相匹配,或大于上插槽/下插槽的宽度。
14.下胶垫的顶面位于进气口、泄压口的下边缘下方。
15.进气口与泄压口位于相对的两侧。
16.若干上插槽、下插槽为同心的环形槽。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中心管试验件进行耐塌陷测试,与现有采用总成件进行测试相比,减少了试验样件的零部件与试验辅材数量,降低了试验样件与试验辅材的成本;测试装置采用空气加压模拟压力,通过空气压缩可快速建立试验所需的压力环境,缩短了试验所需时间,而且空气较为洁净,不会对试验样件产生污染,试验件在试验中未发生塌陷破坏的,可以进行重复利用,进一步创造了效益,降低试验所需的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2.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23.图中:1、外筒; 2、顶盖;3、内盖;31、提手;32、第二密封圈;4、上胶垫;41、上插槽;5、下胶垫;51、下插槽;6、进气口;7、泄压口;8、螺杆;9、薄膜层;91、上包边;92、下包边;10、中心管;11、翻边;12、第一密封圈;13、气压腔;14、套筒;1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筒1为底面封闭、顶面开放的圆筒体,外筒1上边缘朝外翻出有翻边11。外筒1开放的顶面设有顶盖2,顶盖2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在外筒1的翻边11上,顶盖2与翻边11之间具有第一密封圈12,第一密封圈12对顶盖2与翻边11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外筒1下部的圆周壁面上沿径向穿插有进气口6与泄压口7,进气口6与泄压口7位于相对的两侧。
26.如图2所示,外筒1的内腔上部设有内盖3,内盖3的顶面具有提手31,便于提拉内盖3以调整内盖3的高度;内盖3的外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具有第二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2对内盖3与外筒1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内盖3的下侧设有上胶垫4,上胶垫4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圈同心的环形上插槽41。外筒1的内腔底部具有下胶垫5,下胶垫5的顶面开设若干圈同心的环形下插槽51,下插槽51与上胶垫4的上插槽41相对应。上胶垫4的上插槽41与下胶垫5的下插槽51分别用于插装中心管10的上下端部,若干插槽可以与多种规格的中心管10相适配,不同规格的中心管10插装到对应的上插槽41内。上胶垫4与下胶垫5在外筒1内腔内分隔出封闭的气压腔13,中心管10位于气压腔13内;进气口6与泄压口7分别连通气压腔13,通过进气口6可以往气压腔13输入空气,提高气压腔13的压力,通过泄压口7可以对气压腔13进行泄压。下胶垫5的顶面位于进气口6、泄压口7的下边缘下方,避免干涉进气口6的进气或泄压口7的泄压。内盖3、上胶垫4、下胶垫5之间穿插有若干根螺杆8,螺杆8底部焊接固定在外筒1底部内表面上,螺杆8的杆部依次穿过下胶垫5、上胶垫4、内盖3的安装孔,穿出的部位采用螺母15拧紧;内盖3与上胶垫4的安装孔内套设有套筒14,螺杆8从套筒14内穿过。
27.如图2至图4所示,待测试的中心管10外周缠绕有薄膜层9,薄膜层9可以采用保鲜膜,薄膜层9的上端部具有上包边91、下端部具有下包边92,上包边91、下包边92分别包覆在中心管10的上边缘与下边缘;上包边91/下包边92的厚度与上插槽41/下插槽51的宽度相匹配,或略大于上插槽41/下插槽51的宽度,中心管10插入上插槽41与下插槽51内后,上包边91、下包边92在保护中心管10上下边缘的同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气压腔13内的空气窜入中心管10内而影响测试的结果。
28.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先在中心管10上缠绕好薄膜层9,然后将中心管10的下端部插入下胶垫5的下插槽51内,然后通过内盖3的提手31调整内盖3与上胶垫4的高度,使中心管10的上端部插入到上胶垫4的上插槽41内,然后拧紧螺母15,最后将顶盖2等组件安装到位;将进气口6连接到气泵出口,将泄压口7连接到压力传感器上。测试时,气泵将空气从进气口6输入至气压腔13内,气压腔13内的压力缓慢上升、直至达到试验要求的压力后,停止输入空气;气压腔13内的压力稳定保持至测试时长后,从泄压口7缓慢泄压;泄压完成后,拆卸试验装置,取出中心管10,观察中心管10有无塌陷情况出现,无塌陷情况则说明中心管10耐塌陷能力满足要求,有塌陷情况则说明中心管10耐塌陷能力较差,不满足要求;至此,中心管10耐塌陷测试完成。
29.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中心管10试验件进行耐塌陷测试,与现有采用总成件进行测试相比,减少了试验样件的零部件与试验辅材数量,降低了试验样件与试验辅材的成本;测试装置采用空气加压模拟压力,通过空气压缩可快速建立试验所需的压力环境,缩短了试验所需时间,而且空气较为洁净,不会对试验样件产生污染,试验件在试验中未发生塌陷破坏的, 可以进行重复利用,进一步创造了效益,降低试验所需的成本。
30.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9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