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缸体气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缸体气密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汽缸体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内的圆筒形空室,其内有一个由工作流体的压力或膨胀力推动的活塞,汽缸体将各个气缸和曲轴箱连成一体,是安装活塞、曲轴以及其他零件和附件的支承骨架,对其气密性要求极高。气缸表面都开设多个开口,在测试气缸的气密性时需要将气缸表面的开口进行封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缸体气密性测试装置。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汽缸体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机柜、柜门和机腔,在机腔中设有用于夹固密封汽缸体的机构,机构包括设于机柜外侧的电机、设于机腔内部的双头丝杠、电动推杆、第一l形连杆以及第二l形连杆,双头丝杠水平横向架设在机腔顶部,双头丝杠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机柜侧部转动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双头丝杠一端连接,双头丝杠包括其中间的光轴段、分别位于两侧的左螺纹段及右螺纹段,左螺纹段与右螺纹段上设置的外螺纹正好相反,在光轴段上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座,在左螺纹段上套接有第二移动座,在右螺纹段上套接有第三移动座,在第一移动座上方的机柜顶壁上设有条形的凸台,凸台底部开设有滑槽,第一移动座顶部垂直连接有滑杆,滑杆顶端插接在滑槽中;第二移动座中内置有丝杆螺母a,丝杆螺母a与左螺纹段螺旋传动连接,第三移动座中内置有丝杆螺母b,丝杆螺母b与右螺纹段螺旋传动连接;电动推杆的电机尾端固接在第一移动座底部,电动推杆的动力伸缩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密封板,第一l形连杆的顶端垂直固接在第二移动座底部,在第一l形连杆的底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密封板,第二l形连杆的顶端垂直固接在第三移动座底部,在第二l形连杆的底端垂直连接有第三密封板;在机柜底部设有水箱,水箱内装有清水,在水箱与机柜之间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一端连通至机腔上部,进水管另一端连通至水箱内腔下部,在进水管上设有抽水电机,出水管一端连通至机腔下部,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水箱内腔上部,在出水管上设有水阀开关。
6.进一步地,在上述机柜外边侧部垂直连接有座板,电机卧式固定安装在座板上。
7.进一步地,在上述柜门上设有玻璃隔窗。
8.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密封板的底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a;在第二密封板的侧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b;在第三密封板的侧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c。
9.进一步地,在上述机腔中设有烘干灯,烘干灯设于第一l形连杆或/和第二l形连杆上部。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摩托车、汽车等发动机汽缸体的密封性检测,通过设有的可活动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以及第三密封板能够达到对不同尺寸大小汽缸体上的多个开口进行密封,同时亦实现对汽缸体的装夹固定,利用供水回水系统(水箱、进水管、出水管、抽水电机、水阀开关)达到对汽缸体的气密性检测,检测操作方式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检测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b;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为:1、机柜;101、柜门;102、脚撑;103、锁扣;104、机腔;105、凸台;106、滑槽;107、玻璃隔窗;2、电机;3、双头丝杠;301、光轴段;302、左螺纹段;303、右螺纹段;4、电动推杆;5、第一l形连杆;6、第二l形连杆;7、座板;8、第一移动座;801、滑杆;9、第二移动座;10、第三移动座;11、第一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13、第三密封板;14、水箱;15、进水管;16、出水管;17、抽水电机;18、水阀开关;19、烘干灯;20、汽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一种汽缸体气密性测试装置,参照图1
‑
图4所示,结构如下:
21.包括机柜1、柜门101以及设于机柜1底部的拐角处的四个脚撑102,在机柜1侧部设有用于锁住柜门101的锁扣103,当柜门101关闭锁上时,机腔104与外部隔绝密封。
22.机柜1包括前部开设有的机腔104,机腔104中设有用于夹固密封汽缸体的机构,其包括设于机柜1外侧的电机2、设于机腔104内部的双头丝杠3、电动推杆4、第一l形连杆5以及第二l形连杆6,其中,在机柜1外边侧部垂直连接有座板7,电机2卧式固定安装在座板7上,双头丝杠3水平横向架设在机腔104顶部,双头丝杠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机柜1侧部
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在双头丝杠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一个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机柜1上。
23.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与双头丝杠3一端连接,双头丝杠3包括其中间的光轴段301、分别位于两侧的左螺纹段302及右螺纹段303,左螺纹段302与右螺纹段303上设置的外螺纹正好相反,在光轴段301上套设有第一移动座8,在左螺纹段302上套接有第二移动座9,在右螺纹段303上套接有第三移动座10,其中,第一移动座8滑动设置在光轴段301上,在第一移动座8上方的机柜1顶壁上设有条形的凸台105,凸台105底部开设有滑槽106,第一移动座8顶部垂直连接有滑杆801,滑杆801顶端插接在滑槽106中;第二移动座9中内置有丝杆螺母a(未示出),丝杆螺母a与左螺纹段302螺旋传动连接,第三移动座10中内置有丝杆螺母b(未示出),丝杆螺母b与右螺纹段303螺旋传动连接。
24.承上述,电动推杆4竖向倒置,其电机2尾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移动座8底部,电动推杆4的动力伸缩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1,进一步地,在第一密封板11的底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a(未示出);第一l形连杆5的顶端垂直固接在第二移动座9底部,在第一l形连杆5的底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密封板12,进一步地,在第二密封板12的侧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b(未示出);第二l形连杆6的顶端垂直固接在第三移动座10底部,在第二l形连杆6的底端垂直连接有第三密封板13,进一步地,在第三密封板13的侧部板面上设有密封胶垫c(未示出)。
25.在机柜1底部设有水箱14,水箱14内装有清水,水箱14位于四个脚撑102之间,在水箱14与机柜1之间连接有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进水管15一端连通至机腔104上部,进水管15另一端连通至水箱14内腔下部,且在进水管15上安装有抽水电机172,抽水电机172用于将清水输送至机腔104底部;出水管16一端连通至机腔104下部,出水管16另一端连通至水箱14内腔上部,且在出水管16上安装有水阀开关18,水阀开关18用于控制机腔104中的清水回流至水箱14中。
26.基于前述,为了便于从外面观察机腔104内的情况,在柜门101上设有玻璃隔窗107。
27.另外,为了能够对测试完毕后的汽缸体进行烘干,在机腔104中还设有烘干灯19,烘干灯19安装在第一l形连杆5或/和第二l形连杆6上部。
28.使用时,汽缸体20放置在第一密封板11、第二密封板12以及第三密封板13之间的机腔104底壁上,汽缸体20包括其底部并排设置的多个开口a(未示出)、两边侧部分别设有的开口b(未示出)、开口c(未示出)以及顶部设有的开口d(未示出),通过滑动第一移动座8以及启动电动推杆4动作,可以使得第一密封板11与开口d紧密连接,达到开口d的密封;通过启动电机2动作,使得双头丝杠3转动,带动第二移动座9、第三移动座10相对移动(即均朝着光轴段301移动),直至第二密封板12与开口b紧密连接,第三密封板13与开口c紧密连接,进而达到开口b和c的密封,由于第一密封板11、第二密封板12以及第三密封板13三个部件对汽缸体20的夹固作用,使得开口a与机柜1紧密连接,至此,汽缸体20上的各个开口均被密封,如图3所示;随后关闭柜门101,扣锁密封,再启动抽水电机172,将水箱14内的清水送入到机腔104中,直至清水水位高过汽缸体20顶部至少5cm,最后测试人员可通过玻璃隔窗107来观察汽缸体20附近的清水中是否存在气泡,如果有,则说明该汽缸体20密封性不达标;测试完毕后,打开水阀开关18,将机腔104内的清水排入到水箱14中,待下次再次利用,之后,
启动电机2和电动推杆4,解除对汽缸体20的固定密封,再通过开启烘干灯19实现对汽缸体20表面的干燥处理。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840.html